管理札记:约翰和王总 |
送交者: shanxitiger 2002年06月08日22:49:04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外企里同事间的相互称谓往往非常简单,特别是美资企业,大家习惯省略姓氏而以英文名直接称呼,比如叫“约翰”或“琳达”,这个“约翰”可能是公司里的“董事长约翰·王”,也可能公司里为“董事长”开车的“司机约翰·朱”。 ************ 中资企业就复杂多了。 老板必须称呼为“王总”,司机呢则要根据你们间的年龄差距、职务高低、亲疏远近等来定,可以称之为“老王”、“小王”、“王师傅”、“王老师”、“王司”等,如果他名字叫“王连贵”,你还可以叫他“连贵”、“阿贵”、“老贵”、“小贵”、“连贵师傅”、“连贵老师”等等。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对同事还有各种各样的绰号,比如“王总”如果是胖的就叫“747”、瘦的叫“滑翔机”、高的叫“小高层”、矮的叫“别墅”等等。 ************ 比如叫司机开车去机场接老板,中国的美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就完全不同。 美资企业: 中资企业: ************ 刚进中资企业容易在称呼方面感觉“困惑”,而到中外合资企业则更是倍感“头痛”。 看着挺年轻的一小伙子,早晨还叫着“小王”,到中午吃饭时发觉比自己大十岁,下午只能改叫“王老师”乐。还有没搞清楚职务高低,一见面亲热地叫着“连贵”,过一会儿发觉原来是自己老板的老板,立马从“连贵”改称为“王总”。 开会时候如果有中外双方的董事参加也很麻烦,职务、年龄相当,总不能一边叫“王总”、一边叫“约翰”吧。 ************ 称谓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资企业的称谓反映了“权力等级”分明,其缺陷是不利于公司里上下和横向的沟通交流,而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交流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之一。 怎么在称谓上既能保留中国的习惯,又能创造一个较为平等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 ______________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