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 |
送交者: 对吧 2002年03月11日19:44:40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词浅赏 ·杜正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伟大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同时,他还精通音律,擅园林艺术和金石鉴赏,可谓全才。不仅如此,他还精于烹调,川菜名馔“东坡肉”,其始作俑者就是这位大学士。我曾有幸品尝,其肉酥嫩无比,入口化渣,肥而不腻,确为上品。苏轼之父洵、弟辙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当世并称“三苏”,满门书香当不过誉。苏轼生于四川眉州(即今眉山县),从成都乘车,三小时左右即达。当地建有“三苏祠”,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可惜我在成都多年,数游峨嵋山途经眉山而无缘一游,甚憾。 苏东坡所生活的,大体上是一个“承平”的时代,他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可惜生不逢时,不为当政者所喜,数遭贬谪。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广交贤人雅士。他和佛印和尚及黄庭坚的友谊一直传为美谈,留下了许多趣闻。这种闲逸的生活也使得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奠定了他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泰山北斗的地位。 东坡诗词的显著特点是敢于接触现实,不作无病呻吟;风格上清雄豪迈,色浓情挚。后人有评其诗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确为至评。我很喜欢李白和苏轼的诗词,因为他们的作品有着磅礴的气势,每读必豪气顿生。然而他们风格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李诗有着非常浪漫的情调和大胆的想象,而苏诗、苏词更具现实主义色彩。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更偏爱苏东坡一些,特别是他的词,更是我的最爱。 东坡一生填过大量各种词牌的词,他的词大多气势豪迈,充满英雄主义气概。记得念中学时读到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深为词中所含的思古之幽情所折服。想象着一代英雄,无论他有着多么显赫的权势,建立过多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其结局也不过是黄土一堆,任人褒贬。那种人生无常,生死变幻的无奈和惆怅实是久久难以排解。这就是苏词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苏东坡所遗留下的三百多首词中,许多已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佳句。如他有一首《水调歌头》的词,其中几乎句句都充满深遂的哲理,成为八百多年来人民所最喜欢的诗词之一。兹录于后,与君共赏: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苏词是他那首悼念亡妻王氏的《江城子》,每次吟诵都不禁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特别是开首一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短短十三字把苏东坡对爱妻的款款深情表露无遗。一对恩爱夫妻,生死永隔,死者已矣,生者却承受着无可挽回的十年相思,此情何其悲凉!有朋友指出这首词好是好,却太过悲伤。窃以为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离别的痛楚,是无法真正体会这首词的意境的。在苏东坡大量词作中,这首词很短,但我个人认为用情最专。出于个人兴趣,我是不喜欢他的一些风花雪月,或粉饰太平的应景之作的。我觉得悲情主义的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这首词的原因。这里我愿试析此词,与大家切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词作于宋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亡妻王氏卒于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距这时整十年,东坡夜梦亡妻,有感而作,故开始一句点明“十年生死两茫茫”。下面一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指王氏葬于东坡家乡眉州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而作者斯时正在密州,相距甚远。所以有“千里孤坟”之说。“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王氏卒时,东坡尚不足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英俊潇洒的年纪,然而经过“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苦岁月,东坡历经岁月雕蚀,宦海沉浮,及怀念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感情煎熬,此刻已步入中年,饱经风霜的他早已红颜不再,而是“尘满面,鬓如霜”。他这里慨叹,即使这时和王氏再见,想必她也早已认不出他了!聊聊数言,道尽人事沧桑、幽明两隔的悲怆!上阕不仅交待了背景,而且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伤的情感世界。 下阕是写梦景:“夜来幽梦忽还乡。”在密州的一间小客店里,失意的东坡梦中回到了“千里”以外的眉州故居,远游的江湖浪子思乡、思亡情切,梦中终于回到了故乡,多少情怀,尽付于“幽梦”二字!梦里故园风情若何?“小轩窗、正梳妆”!吟到此处,我不禁泪如雨下!佳人虽逝,故景依在,东坡梦里恍惚见到了爱妻王氏依然如往昔般在“小轩窗”旁对镜打扮。“女为悦己者容”,想必往昔东坡常站在王氏之侧欣赏王氏秀发婆娑,皓腕轻舞巧“梳妆”的,因而这一幅夫妻恩爱的场景已在他脑中定了格,虽经十年岁月沧桑,仍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他梦中出现这一场面决非偶然。然而梦景虽美,毕竟流于虚幻,这时东坡梦中似乎仍能意识到与妻已生死两途,昔日恩爱无复重现于现实生活,只能借梦幻聊作慰籍,因而接下来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首词的悲伤情绪至此达到了高潮!面对自然规律,多么地无奈——相爱的人无法冲破阻隔在他们面前的生死鸿沟,“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梦终于破灭了,东坡一定再也不能入眠,悄坐床头,想着千山万水之外的王氏的“千里孤坟”,那是他的“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王氏安眠于此,清风凄凄,一定十分孤苦。佳人泉下有知,芳魂何之?东坡千里之外实是挂怀,故因之而“年年断肠”,这与上阕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遥相呼应,都是写作者对亡妻的刻骨相思。 整首词真情浓挚,悲情外溢,颇堪玩味,实乃同类悼亡之作中之千古绝唱。想想某些现代诗那副娇柔造作,矫情弄词,装嗲取宠的恶心嘴脸,苏词以及我国古代的许多诗词作品艺术价值愈显突出。是以我很少去认真读所谓的现代派诗人的作品,故纸堆里其乐无穷矣。 世上最宝贵的感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她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和源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两相许!”她令多少少男少女如醉如狂!有的人辛苦追求一生而永远无缘一亲爱神芳泽;有的人付出了真挚的爱,却永远得不到回报,看着心爱的梦中情人与别人踏上了红地毯的另一端,只能躲在角落里暗中哭泣;有的人轻易地得到了爱,却不知珍惜,弃之如敝屣,直到失去方如梦初醒;更有的人浑浑噩噩,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芳香的能有几许?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是以有“永恒的主题”之誉。东坡这首词虽写于九百多年前,其震撼力直到今天仍是那么地强烈!可见刻骨铭心的爱,其力量是多么伟大! 我喜爱苏东坡的诗词,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如果您慨叹光阴如梭,年华不再,东坡会告诉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如果您被恋人所弃,不必烦扰,“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您懂得爱的真谛,爱就在您的身边。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