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听得女子柔婉的声线在唱:
君若天上云 侬似云中鸟 相随相依 迎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 侬似水心花 相亲相恋 浴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 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 莫作那昙花一现……
词不艳丽,句子也是寻常,古曲旋律涓涓如水,偶然激起小朵浪花,仿佛一人在对“君”私语。一看屏幕才知是姑娘们的群舞,她们的翠色衣衫点染出初春气息,桃红的裙纱掀起欢快的小漩涡,骤然加速时又腾起溶溶雾霭;足下踏成统一节拍,肩膀顽皮地推耸,“轶态横出,瑰姿谲起“:动作里带着顺拐的野趣,鲜明的节奏、灵动的队形,不时长袖飘飞连成流动的云,让人记起红楼梦里的句子“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尤其是唱到“浴月弄影”一节,魏晋女子的袅娜身姿衬出那浴月的胜雪肌肤与弄影的妩媚丰神。面对她们,真觉得“性感”这个词太粗疏,略去了东方女子多少翩跹的韵致?她们恰到好处地带上几分妖娆但绝无冶荡。忍不住再看,《踏歌》总能牵起一点幽悄的情怀,“迎日御风”该是怎样的畅快从容?这生机盎然的韶华之美,词、曲、舞演绎出浑金璞玉的淳美流畅,引领着观者对神仙眷侣的无限遐想。纵然缘起缘灭、悲欢代序,几许旧梦随风,“相随相依” 的平实告白也足以令人缱绻于心,久久不能散去。 心动的感觉就是在瞬间被什么击中,埋藏于生命最初的火山陡然苏醒,幻化成甜酒涌出。越剧《五女拜寿》中的翠云姑娘倒在雪地里,村中少年邹士龙把她救回了家,于是我们听到小生茅威涛的成名之作:奉汤。 士龙对翠云唱道:
姑娘啊~~~~~~~~~ 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 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 只因我,兄长赶考无音讯。 奉嫂命,打听京报上街坊。 半路上,见你昏昏倒在地, 怎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 看左右,无人经过相救你。 顾不得,男女之间有大防。 这草堂,是我嫂嫂一人住, 救你来,与她做伴也无妨。 姑娘啊,你因何落难对我讲, 不要悲伤泪汪汪。 姑娘一定身寒冷, 你只管,披上我嫂嫂旧衣裳。 它娓娓道来,家常话一般,不经意间飘来几句也亲切隽永,没有传统戏剧给普通人的隔阂感。这个邹士龙以后是中了状元的,华丽的词藻在他肚子里不会缺乏,而这里,他偏偏用了最简单的语言,在妙龄女子面前,竟没有虚浮的表现欲。比起热烈殷勤的西方骑士,他有着东方男子特别的细致慰贴,句句话看似无心,句句又都在为人着想,给人安全感、打消拘谨和歉疚。只一个“旧”字,就把亲情的温热传递给了落难无依的孤女,而强调“嫂嫂”,更显得稳妥与得体。他温厚而又矜持,还带着几分可爱的迂气:不肯碰翠云的手,不敢看姑娘的眼睛,甚至人家要跌倒了也不好意思去扶。有趣的是,他哪来的勇气把姑娘背回家?又怎么懂得去准备一碗汤?听过唱段的女子,很难不被这个羞怯稚拙的热心少年打动,当茅威涛素衣儒巾、捧起皓白的衣袂、秀目一定,开唱“姑娘啊~~~~~~~~~”的时候,一个“啊”字已经荡气回肠,绕梁三日了。 戏剧频道从此带来惊喜连连,有次吃饭的时候瞟了一眼屏幕,古乐的空灵让我摒住呼吸:黛色远山,飞瀑旋流,一只鹰掠过水边。 断桥。西湖边的柳淡得失去了轮廓,只有几团绿意,柳枝也只是数根不安分的轻捷的线条 雨丝飞落,柳枝飘曳 男主角跨上小舟,女主角随后登舟 起伏 起伏 美目流盼 目光偶然相碰又飞速跳开 荇草边小鱼荡起的涟漪 象古池里倏地跃入了一只蛙 古琴边栖着一只彩蝶 …… 整个画面都氤氲着水墨画温润的气韵,曲子配的是昆曲格调的旧曲《春日景和》,在男女主角四目相撞的瞬间,还配上了流行女声的“嘿~~~嘿~~~”,像生命的惊叹:怎么遇到了你?又象听到心中些微的震颤。船的起伏、乐的起伏随着主角心绪的起伏俯仰生姿,脉脉秋波的宛然流转、水袖的欲纵还留,把心动的感觉直观展现得如此彻底。女主角双鬓鸦雏色,樱唇微启,观众几乎能感觉她的呼吸,那种初次邂逅的美怎不荡人心魄。构图的风格是写意的,留下充满想象的空白,浑圆如月的门中,淡青的衣衫,背影清寂的女子;竹影下,黯然抚琴的书生。这就是传说中的相思了,它什么也不说,高山流水,剑胆琴心,它拿着一点、含着一点、敛着一点;又牵着一点、温着一点、动着一点,它只是江南的一颗梅子......这样的一点心动,才是不朽的东方情愫。尾声更像一个梦境的收笔,仙女舞动素色轻绸,身手利落敏捷,乱花似雨纷纷环绕,长绸忽收忽放,回旋之际漫天绚烂飞扬如雪。里面虽然含着三个故事:白蛇传、西厢记、天女散花,而在这个小小片头里,它们更像一个故事:一曲久违的、古典的心动。 快餐或许盛行,故事也没有离我们远去,在身边、在辘轳金井旁,会有纳兰容若: 蓦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 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