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对周郎感兴趣,要叫板,可以给我发email.
现在一些海外女作家们写的东西,我也看了不少,有几大特点,或俗套吧:
1)有意无意地暗示主角(实际指自己)貌若天仙,在情节中靠"个人魅力"往往逢凶化吉,无往不利.
2)有意无意地庸俗化华裔男性,为自己追求和外国男性的交往张目.我不是卫道士,在这个自由的社会,爱找谁找谁,不妨大大方方,旗帜鲜明地找.不要踩我们华裔男性一脚.好象是因为我们太不堪了,她们才被迫去找外国男人一样.
3)模式化外国男性.怎么说呢,理想中的男性的优点恨不得全放到外国男性身上.又是宽容,有生活情趣,有钱,有艺术气质,强健体魄,等等.这样的男的要是出现在生活中,又正好看得上我们飘泊的华人姑娘,也难怪她们要投怀送抱了.实际上,主席早就指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外国男人中具备上述高贵品质的人不是没有,其比例和在中国男性中差不多.
另外,回避了中外的差异.其实,和外国人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点.比如,他们对某些球类运动的狂热兴趣.在外国生活久了,就发现,大多数外国人根本不关心中国.他们对中国的知识少得可怜.这也难怪,如果问我们,有关印度的事,我们也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毫不关心.另外,有一点,可能同胞们要生气,但却是事实.白人,(我估计女同胞们并不想找黑人)实际上从心里是看不起黄种人的.面子上可以很客气,也可以做朋友,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
也不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愿意找,并找了中国姑娘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另类的老外.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较强民族特色的女性会比那些恨不得把自己的黄皮漂白的姑娘们有吸引力.
4)把爱情庸俗化.把明明是struggle for survival(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非要贴上"为爱,为感情"的标签.
在海外生活过的人对两件东西印象特别深:一是生存的压力,二是孤独.在这两块巨石的挤压下,爱情已经没多少空间了,就算长出来,也是一棵歪脖子树.哪位女作家要是写写这方面,我一定力捧.那才是生活的真实.
文中的杨帆,我看到了她的自私,她为生活的奋斗,她的性欲,她的残存的小资.我没看见爱,除了爱她自己.如果,这就是作者要表现的,OK,I服了她了.
5)顺便说一下,我觉得这个安排也不真实.以文中杨帆那么多的优点和能力,又那么有男人缘,性格又那么能闯.竟然连一个象样的工作也找不到.而且,杨帆在找工作时,似乎从来不必考虑北美求职中最头痛的"身份"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作者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北美职场经历.对这部分完全无知.估计当时以某种签证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而已.有些初到北美的兴奋点倒是写得很传神.而呆久以后的感悟一点也没有.可能作者只呆了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