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主笔《断背山》的另一边2月9日在该报网站的个人「部落格」(blog)上,发表一篇对于李安新电影《断背山》的观后感
(http: //blog.chinatimes.com/prayer/archive/2006/02/09/38503.aspx),也在此推荐给
各位读者,期盼藉此引发进一步的反思。彭蕙仙以「《断背山》的另一边」为标题,写下了如下评论:
因为是李安,这部电影变得有点难谈,因为他是「台湾之光」,也因为他一贯是温和的人,即使这部电影谈的是这么激烈的主题,反对的人在发言前也还要斟酌再三,毕竟李安把这部电影拍得这么美、这么和缓。
然而,再怎么抒情,再怎么柔和,《断背山》说的始终是一个不负责任与扭曲的人伦的故事。片中的两位主角杰克与恩尼斯年复一年背着自己的妻子与情人激清相拥,这是明显的不忠;他们对婚姻的伤害,与他们爱恋的对象是同志与否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如果是一段异性恋,维持二十年的外遇有何值得称许之处?如果异性恋的不伦必须遭到批判与遏止,为何到了同志恋就成了令人同情赞叹的凄美与无奈?
或许是为了凸显同志情的唯美与高尚,《断背山》里的婚姻与异性恋男人一概被丑化并矮化:杰克唯利是图的妻子、跋扈嚣张的丈人;恩尼斯不解风情的妻子艾玛,以及艾玛再嫁的男人,弱鸡一般连切肉都还要用电动刀;露天晚会上,对女人口出轻薄的路人甲、乙;还有,片中很明显的要传达一个讯息,异性恋的性爱会有生小孩的麻烦,养儿育女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但同志恋可就轻省得多,同性恋的性爱深达灵魂却不必有尘俗的烦恼─这样的观念真的值得大家如此推崇吗?对家庭,我们一定要贬抑至此吗?
恩尼斯跪哭着向杰克埋怨:「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的人生不会变成这样」,说明同性恋情受后天与环境影响的可能性;杰克则明白表示他无法靠着跟恩尼斯两、三次的幽会「撑过一年」,所以必须三不五时进行同性的性交易,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说明这桩恋情的背后同样受到人最基本的欲望的箝制,并无升华与新生的作用和机转,这样的一分爱实在无需被格外赋予特别的意境与高度。
在怀俄明的好山好水间,进行的只是情欲的追逐与征战;延续断背山上的恣意纵情,摧毁的是山下至少四个人的人生:杰克、恩尼斯与他们的妻子;紧紧抓住年少时惊心动魄的欲望记忆,失去的是在未来的人生里好好活下去的力气;断背山的悲剧在于杰克什么欢愉都要、在于恩尼斯什么风险都不想承担。
当这样一部备受好评的电影不断流传时,真的很担心它会在年轻一代的心里留下何种影响力─从什么时候开始,背叛成了一桩美德,而所谓的「忠于自我」又成了自私自利的化妆品?《断背山》或许是一部「拍得很好」的电影,但我实在不能认同它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