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为何要加个“の”?
近日,日本三大地方报之一《西日本新闻》收到读者的上述疑问,其海外特派记者就此在中国作了一番调查。最终,该报记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品或品牌名包含日本文字会给消费者留下“高级感”、“好印象”......
1月13日,《西日本新闻》刊发了一篇报道,题为《“~の~”为什么在中国受欢迎?用日本文字的商品名有高级感、好印象…开端是那个饮料》。
报道称,该报开设的“按需调查报道”《你的特命采访组》栏目近期收到了日本读者的一个委托调查,即“听说中国的商品中经常使用平假名の,为什么”。为回应这一疑问,该报现居北京的海外特派记者坂本信博,便就此开始了调查与采访。
坂本信博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从已经进军日本的水果茶连锁店“奈雪の茶”起,人们能在许多中国产品的包装以及商铺招牌上看到日文平假名“の”字。“の”是日语五十音之一,是日语中的语气助词,相当于汉语的“的”、“之”。坂本信博还以北京市中心的一些便利店为目标,调查了产品名中带“の”字的商品数量。据他称,包括名为“優の品撮”的软糖,名为“福の丸”的冰淇淋等,每家便利店都有约10种中国产品在名字部分带上了“の”字。
在调查便利店的过程中,坂本信博采访了拿着其中一款带“の”字商品的39岁女性。这位女性称,虽然她从来没有学过日语,但“の”是她最熟悉的日本文字。“不知怎的,有一种高级感。”
一名中国广告业界相关人士告诉坂本信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产品给人的印象通常是“高品质、安全、健康”,在商品名和招牌上掺杂“の”这个字的话,会让消费者的印象变好。“有些公司会使用‘の’来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商品是日本制造的。”
除了从日本产品上“借光”外,报道也称,“の”字在中国流行还有其他说法。比如,自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因日元升值,日本人海外旅游成为热潮,中国香港使用“の”字增添日本风格,吸引日本游客的商店数量迅速增加,“の”字逐渐流行。又比如,在2010年代开始,以《进击的巨人》(進撃の巨人)为代表的日本动漫开始在中国年轻人中走红,引发了使用“の”字的热潮。
甚至,“の”字在中国的流行还与日本一款饮料的连锁效应有关。据坂本信博称,在他向中国人和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打听“の”字流行的起源时,许多人脑海中会立马浮现出一种日本饮料。而这个被他称为“最有力的点火器”,就是2001年日本麒麟饮料在上海贩卖的一款名为“午后の红茶”的红茶饮料。
和在日本国内的宣传方式一样,该饮料使用的代言人也是奥黛丽·赫本。同时,在中文产品名中,中文“午后红茶”和日文“の”一并出现,写在了包装上。
“午后の红茶”在上海推出后大受欢迎,“の”字的使用也得到了好评。到了2004年,这款饮料在广州和北京也开始销售,在它的带动下,“据说,‘の’字便逐渐以大城市为中心迅速渗透”。
在介绍完以上几种说法后,坂本信博在报道结尾总结了一个结论。他认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の’字的使用是中国有很多日本文化、产品粉丝的证明”。他还称,希望今后“の”字也会在中国新产品和招牌上中使用。
其实,产品名或品牌名使用包括“の”字在内的日文,在国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在饮品品牌元气森林此前的气泡水饮料包装上,元气森林就使用日文“気”字代替中文“气”字。甚至,元气森林此前的一款酸奶还打出了“北海道3.1”文字标识,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来自日本。
去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曾表示,如元气森林依托其在日本注册的商标,从商标到包装均是日系风,而实际产地和销售市场都在中国,业内称这种品牌是“伪日系”。
“目前,无论伪日系品牌估值多么高,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没有特色业务能够支撑最终只能昙花一现。另外,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大家更关注生产地址和产品相关营养指标,如果质量不过关或存在虚假宣传,那么这类打着洋品牌概念的企业将被消费者抛弃。”朱丹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