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留影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2年10月05日04:23:11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梅兰留影 丹孃
2022年,一个“千载难逢”的盛夏,40+的日日高温,似乎给我们因新冠而足不出户的脚又上了一把锁,在无奈和无聊中我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一件事情去排遣,那就是整理历史资料。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图片的,犹如打开一扇扇岁月的窗。眼前“梅兰”二字就是生命中一段封尘的记忆。 我想描述的“梅兰”不是一个人,而是曾经开设在大上海静安寺的一家照相馆。 我上的小学,是上海静安区的一师二附小,它的前身是上海的老牌“觉民小学”,位于万航渡路、乌鲁木齐北路和严家宅的交叉口上,校门对面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室和办公室几乎都在几栋老洋房里。由于学校离静安寺不远,所以,我常常在放学后会和同学结伴去玩,度过一个个快乐的少年时光。其实,我们常说的静安寺,是一个因寺院名而被习惯统称的一个地域名。 有一年,我很意外地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接学校通知,为了布置光荣榜,每一位三好学生获得者都要专门去拍一张白衬衫红领巾的肖像照,于是,一天放学后班上要好的五位女同学便一同陪我去了静安寺的那家梅兰照相馆,拍照用的那件白衬衫是前一天爷爷奶奶特意带我去买的,在挑选时,我要了胸口有蓝色大尾巴的公鸡图案,我们三人还在著名的“德大”西餐馆吃了一顿西餐,那是我人生的第一顿西餐,一杯咖啡袅袅上升的热气背后是奶奶的黑丝绒旗袍,斜襟的纽扣上别了一串她最喜欢的栀子花。 童年记忆中的这个美好画面,连同那栀子花的香味想起来居然还是那么的清晰。拍照的那天,当摄影师完成了我的肖像后大概是来了灵感,说要给我们六个女同学拍一张合影照,以后放在橱窗里。听说不用花钱还能放橱窗展示,大家都有要当明星似的兴奋异常,摄影师帮我们每个人安顿好了位置,还在墙上打了一个窗格子的影子。那天我是唯一背着书包去的,所以,这桌上摊着的全是我的课本。 两天后,我们六个人放学后又一路叽叽喳喳地赶往梅兰照相馆,还没进门就看到了橱窗的中央立着一幅我们六人的大照片,六个微笑着的青春美少女!现在回忆大概是48寸大的吧,我们迫不及待地推进照相馆的玻璃转门,此刻,取我的个人照已经不重要了,大家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合影照上!店员阿姨说,你们六个人只能送一张样照,商量一下,照片交给谁?后来,商量的结果是交给我,因为我是班上的中队长,“官最大”,最有资格保管。 就这样,这张照片连同一本三好学生的奖品书被我保管了整整58年,照片上的同学有几位已叫不出名字了,但坐在最两旁的白萍和乔木同学却记得很清楚,因为,后来WG时她们的家都被抄过,我们住在万航渡路上的同学也都被唤着“住洋房里的狗崽子”,照片里的我们三个是那个时代的“一类货”。 进了中学后的几年我们全部经历了那段没有书读的无奈青春,自然,小学同学便慢慢不再联系了,如今翻出这张合影,找回了小辫子时代的我,心中寻寻觅觅,照片中的同学们今何在?可安好? 事情的巧合,往往在不经意中发生,当我紧盯着这张照片看着,许多与此照有关的信息像电影镜头一样在脑中闪过,记忆的闪烁中居然蹦出一个梅兰照相馆后代的名字,于是赶紧联系,追逐关于“梅兰”的一切。 据了解,“梅兰”照相馆始建于1938年,是沪上一个许氏家族两兄弟创办的,就像上海许许多多家照相馆一样,历经种种巅峰和衰败。和类似的许多家族企业一样,大哥许建初做老板,小弟许秋平管经营。这位许秋平从17岁开始进店,自学摄影、暗房制作、修图、着色、美工,最后把自己磨炼成全能高手,里里外外一把手,把一家照相馆开得风生水起,可以说,这是上海滩上一位精明能干,自强自立,从17岁到77岁,苦斗一生的典范。 我突然想到,我的戴红领巾的肖像和那张珍贵的合影也许就是出自这位许姓摄影师之手?那位后代告诉我照片右下角“梅兰”二字也是父亲的手迹!这下,我的这张合影又成了对方的收藏品,就为了父亲亲手写下的那“梅兰”二字。 一幅照片引出了一段佳话,也引出一段我们各自深情的回忆。有时想想,照片给予我们生活留下的瞬间意义就是那么的珍贵。它默默地见证了我们个人的历史,也见证了故乡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 就在写作之时,天气有了一丝凉意,当身体略有了舒适感,头脑似乎也跟着清醒了,心里有了几个入秋的打算,9月1日,将参加中英建交五十周年交流会暨“美丽世界”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我将担任颁奖嘉宾。我心里明白,活动的意义远远超过我自己的荣耀,在中外关系如此紧张的局势下,民间的友谊往来文化交流是多么的珍贵,我们内心呼唤的和平和社会的正常次序期待早早来到,2022的秋天,我可以走出家门,拥抱美丽了吗?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