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霎那 旧文看时光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3年09月19日05:16:08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十年一霎那 旧文看时光 杜海玲
我们报纸的网页,顽强地留存着从前的报道和文章。我检索了作者名字,就出来了很多自己曾经写过却已忘记的文字。那时候没有公众号,很多文章如水流过,今天翻出来,有的仍觉有意味,更感慨的是,看到了时光的样子。下面节选一些。 《推特时代》:看见一则新闻,日本某大型网站公司,近日招人,而招人的方式是,只限于推特。即,在推特上应征。 推特是什么?首页写著“分享和发现世界各处正在发生的事”。《新周刊》大幅报道推特,第一句话是,“时代依旧负重前行,你我已经凌波微步”。简单来说,英特网是一场革命,而推特是微革命。Twitter等微博产品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新形态,也是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它们以外包式的新闻聚合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动“微革命”。 好了,拗口的话少说,就看看那个网络公司社长为何招聘方式仅限于推特?答:使用推特,说明擅长网络、信息,能够招到水准高的人才。 这个老板真是聪明,既然要投身网站公司,当然应是与网络世界俱进的人才。这一个“仅限于在推特应征”,已经相当于经过了删选。 我很落后。虽然听说过“推特”,但真正见识到中文推特,竟是在一位日本朋友的手机上。我以为收发邮件、上博客论坛、MSN已经充分利用了网络,不料更新而宽广的世界已然展开。这个世界变得快啊。(写于2010年) 《宫崎骏的此刻》:看一篇报道,日本吉普力工作室的总制片人铃木敏夫讲述他和宫崎骏、高畑勋的合作经历。他说,三个人都是没有未来愿景的人,就是说不描绘什么蓝图,但三个人又都是不怀旧的人,从来不说前尘往事,在35年来的交往对话中,从没出现过“那时候”这样的词。 他们三个人,见面聊的,从来都是“此刻”。 还有宫崎骏,有一天突然跑去对铃木说,我知道为何我们3个人合得来了,那是因为我们谁都不服谁啊。 这两段话,我记忆很深,所以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写于2013年) 十年前 《妈妈犹在寄来包裹》:我妈又要给我寄包裹了,我们于是又吵了一架。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好心好意给她老人家打个电话问候,结果她说要给我寄包裹。是一种据说非常好吃的牛肉脯,台湾新东阳级别的店,“总之是你从前住香港时,我们从未舍得买甚至从不知道的。那时候也不懂得买给你吃。而这肉脯我认为非常适合你减肥,比如你又不吃饭然后中途饿得不行了就啃点肉脯,既没有营养(意思有利于减肥)又好吃。” 她这番话属于揭短,揭示了我数年来说减肥并无行动的现状,并且我也很不喜欢她那种忆苦思甜式的话题。于是我恼羞成怒地表示我坚决不吃,而她认为如此美味你怎能拒绝,来了句“你一定要吃”。这话当然引起我进一步反抗,我说那牛肉脯既无营养且我也不知是否好吃何必花那蛮贵的EMS费。至此她开始反攻,说你昨天说的五花肉做腊肉才没有营养,都是脂肪,而且你自己做,也没有人家公司统一的做法,不够科学,更没营养。 前一天,我给她写电子邮件,十分沾沾自喜地陈述买了5斤五花肉,盐与花椒炒了,为了洒上白酒还去中华物产店买了一瓶二锅头,只待腌好了晒——如此贤良啊,为娘的本该慈爱赞许,结果为了我反抗她要寄肉脯,竟不惜诋毁我的五花肉。 经过一番寸肉必争,以及之后的反思,我决定改变方法。当然这主要因为我同学在QQ上安慰我说,老人寄了东西就了却一些牵挂,她开心就好不是吗。我于是告诉我妈要不这样,我上网查查香港哪些是我很想吃的,你买了寄来。 我妈说,只要能给我们寄来好吃的能用的,钱用在寄费上就好比好钢用在刀刃上。(写于2013元旦。那时候我妈妈还能使用电子邮件与我通信。现在她在老人院,需要照料,不能单独外出,也常说“我明天出去买点给你寄去”。我一概答“好”。) 《小众时代》:富士电视台做体育节目的导演说,以前大家就盯着几个大的棒球队的比赛看,现在各种台多了,比如说当地区的棒球队比赛,也能看到,大家都能找到最合自己口味的娱乐了。 这个原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曾经中国人都看八部电影,于是大家都能哼上几句。曾经进入中国的日本影视作品就那么几部,于是高仓健栗原小卷都是不朽神话。而现代,这精彩纷呈的多媒体时代,谁比谁笨多少?都能找到自己最匹配的趣味和信息,很难再出万众一心追捧的偶像。大众选择多了,分叉为小众化。 我于是有了一个素朴的疑问。那就是为了对应大众变成了无数分支小众的多口味,世间会不会变得更忙碌?比如说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下,或说在商业目的的驱使下,你享受着对应你的细分后的趣味,也要在工作中奉献细分化服务,总之,通过便捷的现代化工具,貌似能迅捷处理工作和兴趣的信息了,可是丝毫也没有变得悠闲起来。我们是不是就这样迎来了小众时代。(写于2012年) 《就当闭关吧》:总是过几年就有那么一次,我是说,中日之间,这个表演那个交流都停止的事。于是,本来期待的昆曲、演唱会、音乐会就都稀里哗啦停掉了。 有一天我看了眼国内同学群,看到他们在说日本,并且表达了强烈的恨意。还用了一个词来表示,说“轻仇必然寡恩”,如果中国人对日本这个宿敌都没有恨意中国就完了云云。我的心里涌起一股寒意。我想这样的思维可以延伸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心里一定要有仇恨,才能有相对的恩爱。 有一天我与朋友站在比较拥挤的电车上,我兴致勃勃用中文讲著电影之类的废话。朋友玩笑说你说中文不怕啊小心日本人冲过来。我说真的没问题,我确信在日本是比较安全的。当然,我不否认说不定会遇到个右翼神经病,你看不是有人去神户中华学校门口放火了吗。但是这种概率与途遇“通路魔”差不多。 我觉得石原是一个捣乱的坏蛋,购岛是一场没事找事的闹剧。但我更觉得仇恨教育不是办法。当然,我也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各种交流会音乐会的时节,就当闭关吧。同时,做一个亲切有礼,不卑不亢,不给社会添麻烦的旅日华人,给来玩的日本小孩子做一顿好吃的(他们说的啊不是我自吹的)中华料理,讲一讲中国风土人情。(写于2012年)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若云:《芳梦佳人》长篇 情爱小说连载 | |
2022: | 依风烟雨64-D | |
2021: | “公人朝夕人”是什么人? | |
2018: | 【七绝】天池 ---- 题阿立友南帝摄影作 | |
2018: | 歌唱的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