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忙着去总领事馆办理回国签证事宜,忽然想起四年前,我第一次去办理回国签证的时候的趣事了,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澳洲日报”上的。几天前,屈老师还建议我:以前写过的文章也要逐步贴到博客上来,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决定试试看。
签证趣事
ROBERT
来到悉尼已经很多年了,很少去中国总领事馆办事。这段日子,自己开了个公司,主要业务关系在中国,决定回国一趟。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加入了澳籍,再进入中国就得办签证了。于是,在订好了35天往返的机票之后,决定走一趟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办签证。
早就在网上读到许多中国驻外办事人员对华人态度恶劣的文章,此番要亲身体验一次了,当然是谨慎万分。去之前,还专门请教了曾去过几回的友人,友人很热情,经验也丰富,告诫了我许多要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别傻乎乎地真的去办商务签证,办这种类型的签证可麻烦了。你就说回家探亲,谁也奈你不何?办个探亲签证要容易得多,也快得多;二是,一定要写长一点在中国逗留的日子,别35天往返就真的写逗留35天,写它个百八十天的,被他砍一半还有90天,万一谈崩了,再砍一半还有45天,也不至于耽误事儿。我听了后,笑着对友人说:“听你说起这办签证的方法,我怎么觉得像是在国内的自由市场上买白菜似的,价钱还可以砍来砍去的。”他也笑了,叮嘱了我一句:“照我说的去做没错!”
闲话少说,今天上午九点来钟,在Central火车站下车后,问了好几位老大爷路,才晃到悉尼总领事馆的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有趣的风景:一道铁栏杆将领事馆与外边隔了开来:栏杆里面的宣传窗内,全是是邪教的宣传资料、图文并茂,免费让来此办事的人受点教育;栏杆外面是几个练的老头、老太太,举着横幅标语,也是图文并茂,还有几位在那儿打坐练着、活人示范。在铁栏杆的门口,懒洋洋地靠着一名澳大利亚警察,牛高马大的,算是将里面和外面隔开了。见此情景,脑海里冒出一句老词:“一国两制”。但此事与我无关, 表过不提。
进到领事馆内,三下两下填好申请表,就转到了申请窗口,将申请表格递了上去。里面的工作人员是位女士,接表的时候面无表情。但接表一看,立刻就大声叫了起来:“探亲要探180天,你不工作、不过日子了!”我一听这句,立刻感到友人的英明,看来要砍价。马上开口说:“报告首长,小的有下情禀报。”列位: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称呼:叫“首长”是有学问的。在此,愿免费向诸位朋友提供一个经验。这称呼可不能随便叫的,如果叫“领导”,那么万一她不是领导呢?她可能觉得你在讽刺她;也不能叫她“政府”,那是大陆的犯人叫“监狱管教”的通称,这样喊太敏感,使不得;更不能叫“同志”,这同志在国外是“同性恋”的简称,要万一里面坐着一位精通时务的大人,那就更麻烦了。所以,叫“首长”最安全,那只是她和你之间的横向比较,这么抬高她肯定不会出错的。
果然,“首长”听了之后,十分受用,但还是板起面孔说:“有什么快说!别咬文嚼字的。”我赶紧解释道:“敝人目前单身,所以用不着跟谁过日子。此外,敝人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赚多赚少都无所谓。多谢您对我的关心。”“那你也用不着探亲半年呀!用得着这么久吗?”“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家父已经七十挂零、家母也六十开外,膝下只有我一个儿子……。”这些套话虽然是实情,但估计前面已经有人说过N遍了,所以,除了感动我自己之外,达不到感动对方的效果。果然,签证官大人听我这么一通噜嗦,很快就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这样吧,给你签90天,你看怎么样?”我一听:心中暗喜,够了。但表面上还是装作万分不情愿的样子,叹口气说:“看来,我只好将自己的孝心浓缩一半了。”签证官“首长”看来对我十分关心,为了表示她的决定是有道理的,又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小伙子,你还是要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公司,中国人在国外不容易,你父母肯定也不愿意你因为探望他们而耽误了工作,对不对?”这下轮到我哑口无言,只得乖乖地接受一次再教育。
2003年1月11日
于 澳大利亚 悉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