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看过这么一个系列片没有,1988年英国BBC电视台派出一位资深记者Michael Palin,在80天完成一次环游地球的任务,唯一的限制是,不乘坐飞机,依靠平面交通工具,从当年凡尔纳轰动世界的小说《环游世界80天》中的“改良”俱乐部出发,在80天后回到这个俱乐部大厅,正如男主角福克先生做的一样。
这部系列片就是这次激情之旅的实录,时间是1988年9月的某天,Michael乘坐火车离开了伦敦,驶往意大利,然后去往埃及,经由苏伊士运河,去往印度孟买,到达新加坡之后乘船去往香港、上海。
Michael为了赶上时间,和一位小货船的船主商量,载他们去孟买,船主说要六天时间。Michael和摄影记者就乘坐这条什么都没有的货船上路了。船上有十几个印度船员,这条船除了货舱,没有载人的位置,他们只能睡在货物中间。一切都是手工操作,Michael可以和这些船员交流,因为有些人会说英语,在实际八天的旅途中,同舟共济的生活把他们连在了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吃手抓饭,在大海里排泄,用杯子洗澡。
片中的印度很落后,破败的街道,臃肿的国产小汽车,拥挤的人群,惨不忍睹的贫民窟(到处都是乞丐),但是,豪华的酒店,雄伟的佛庙,气派的上流社会,不输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就是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社会,在今天看来,仍称得上“繁华”二字。
在新加坡仅仅是短暂的停留,但是高楼林立的新加坡港,颇有与香港争锋的气势。
下面说说Michael在中国的情况,时间是1988年,一个不遥远、很亲切的时代。
1988年的香港,摩天大厦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街道仍旧是我们熟悉的广告牌林立的样子,Michael打算做一套晚礼服参加一个party, 在一家很有名的裁缝店,老板说明天就可以完工。在party上,红男绿女,交谈的都是金钱,一个白人女子煞有介事地向Michael说教,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Michael装作用心地听着。
Michael马上要离开香港了,一江之隔的广州,他称为 canton,反差是如此之大,低矮破旧的厂房,无精打采的渔民。Michael住进白天鹅大酒店,他非常感叹酒店的豪华。在广州,他特意去饭店吃了一次“蛇宴”,厨师当场屠杀,血淋淋的弄了一地。
在从广州到上海的火车上,Michael 努力和周围的乘客交谈,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很懂英语,那个时代的流行服装是四个口袋的干部服、巨大的眼镜。一个女人用英语和Michael交谈了一会,好像是个女大学生,她问,“你们英国人还习惯出门带雨伞吗?”
上海终于到了,1988年,街上行驶的是很方方的皇冠,圆乎乎的电车,黄浦江畔,看起来也是非常破旧的拖船停在岸边。Michael 走进一条里弄,哇,到处都挂满了女人内裤和乳罩,如旗帜一般迎风招展,一辆出租车很努力的从人群中驶出,普通人的衣着看起来也是很陈旧,Michael刚刚从香港过来,恐怕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反差。Michael在街上待着的时候,很多市民凑过来看西洋景,并和他交谈,一个看起来很精明的小伙子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他从广播中学习英文,他是一个电车售票员。那个时代上海的流行服装是西服领子的短外套,并戴上袖套,另一个市民用听起来很顺畅的英语说,我也是从广播中学英语的。
在和平饭店,一个乐队演奏着蓝调爵士乐,他们穿着西服,但是戴着大眼镜看起来很不爽,激情的乐队伴奏下,听众仅仅是礼节性地听着,没有一点激情,看起来很呆板,偶尔鼓一下掌。
Michael乘坐上海-日本的直达轮渡(1988年就有这样的轮渡,看来上海人亲日是有历史渊源的),去往日本横滨港,轮渡上的女服务员,端庄美丽之极。
日本,就在眼前,我简直不能相信,日本那时已是如此发达,相信Michael也有这样的感觉。子弹头形状的新干线火车,四通八达的地下铁,Michael在里面都找不着北。
那时候日本最流行的是什么??哈哈,是卡拉OK! Michael参加一个party,日本人争先恐后地在卡拉OK机上表演,旁边有人说,日本人喜欢在家里操练唱歌,然后到酒吧大显身手,他们一边鼓掌一边狂呼,上面表演的一位大嫂也扭得来劲,Michael这时恐怕就会回忆起在上海的和平饭店的情景了。
日本的下一站就是美国,美国就是另外一个景象,广阔的土地,富裕流油的国家,相信大家没有什么新鲜感。
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当Michael筋疲力尽地在第79天到达英国之后,他想买张报纸证明他已经及时到达,说了好多句话,卖报纸的老头仍是不理不睬,他只好自嘲地说,“这是怎么回事,我刚刚完成环游地球的任务,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是如此好客热情,在我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却找不到这种感觉?” (华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