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精神与世界新秩序——八大变革举措,欢迎您加盟共推! |
送交者: 孞烎Archer 2024年09月15日12:30:02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
竞赛精神与世界新秩序
——八大变革举措,欢迎您加盟共推!
钱 宏(Archer Hong Qian)
我们决定以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ion(ISF)名义,恊和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义源(上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共生学会(加拿大)合作伙伴一道,提出“化解冲突重建‘全球共生’世界新秩序”的提案(标书),参与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的“100 & Change”竞赛——1亿美元捐赠奖励(标的)。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感谢上帝,我们有幸100%进入竞赛赛道!我们张开双臂欢迎您——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八大变革举措中的任一举措的落地!
人类的文明进步,往往是通过某一项有序竞赛取得,而普惠众生,所以,我们想借此机会,说说人类竞赛精神与重建世界新秩序的关系。
竞赛精神的起源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
竞赛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人。古希腊人十分热衷于各种竞赛活动,他们不仅开创了,以奥林匹亚赛会为代表的体育赛会,还把赛会的形式和理念,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赛会制度、赛会文化和赛会精神。竞赛精神,是一种在人类文化中广泛体现的观念,它不仅限于体育竞技,还在艺术、技术、历史、国际政治和哲学等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面貌和多重意义,而影响至今。
在体育竞技中,竞赛精神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它强调参与者对自身极限的突破、对规则和对对手的尊重。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Citius, Altius, Fortius - Communiter)便是这种竞赛精神的具体体现,倡导运动员通过不断努力和合作来实现自我超越与共同进步。
在艺术领域,竞赛精神表现为一种创造性追求与创新性探索。艺术家常常在不同风格、技巧、观念和媒介之间进行“竞争”,力求在表达美、情感和思想上超越既有的界限。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挑战中,也体现在艺术家个人对自我作品的不断超越和突破中。从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演出竞赛,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如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之间的相互激励与竞争,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技术领域,竞赛精神主要体现为创新、效率和卓越的追求。技术的进步往往通过企业、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来推动。例如,在计算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的竞争不仅激发了新的发明和突破,还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历史上著名的“太空竞赛”便是这种技术竞争精神的典型例子,它促进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能力的极大发展。
历史进程中的竞赛精神,可以被看作是文明之间的互动、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古代帝国的扩张与竞争,到现代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博弈,竞赛精神体现为一种对权力、影响力和荣誉的追求。从希罗多德“保存人类的功业”及记录“发生纷争的原因”创作《史记》、《希腊波斯战争史》,到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人类“战争真相”背后城邦、党派、个人行为的深刻认识,无论是亚历山大推动“希腊化”的东征,还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在各领域的竞争,历史充满了这种通过竞赛而进行的推动与变革。
在哲学领域,竞赛精神体现在思想的碰撞与论辩中。哲学家们通过对思想、观念、真理和可能世界的争论和探讨,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便是一种典型的竞赛精神体现方式,柏拉图《对话录》,就记述了苏格拉底与人辩论,通过提出问题、挑战假设来达成更高层次的理解,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特别是雅典学院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生和同事之间,就哲学是抽象的、乌托邦式的,还是经验性的、实用的、公域性的展开的辩论,体现了一种更深刻的竞赛精神。拉斐尔在雅典壁画学校中描绘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及其他哲学家、科学家和早期及晚年的艺术家聚集一堂的宏大场景:柏拉图拿着一本他的对话《时代》(Timaeus)指向天空,而亚里士多德拿着他的《伦理学》指向世界。还有,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辩论,奥卡姆剃刀,以及启蒙时期各种哲学流派之间的激烈交锋,都是这种思想竞争的表现形式。
总之,竞赛精神在各个领域中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它既可以是个人层面的超越、竞争和创新,也可以是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博弈与协作。无论在哪个领域,竞赛精神都体现了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追求卓越、突破自我和探索未知的力量。这种精神既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理解人类行为和文化的重要视角。
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的“100 & Change”延续了古希腊竞赛精神
美国的麦克阿瑟基金会“100 & Change”竞赛,就是一种特别形式的“竞赛精神”的体现。它以社会进步和全球福祉为目标,激励全球的组织和个人提出创新和变革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
因此,100 & Change将选出一项大胆的提案,该提案有望在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问题方面取得真正的进展。它将提供1亿美元的资助来帮助实现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00 & Change”竞赛是麦克阿瑟基金会的一项全球挑战,旨在鼓励各领域的组织提出创新性方案,解决全球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基金会每五年提供1亿美元的资助给选定的项目,这笔巨额资金能够支持大规模、长周期、跨学科的解决方案。竞赛面向全球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有创新能力的实体,寻求那些在理念上独特、实施上可行、且潜在影响力巨大的变革性方案。
基金会主席约翰·帕尔弗里这样写道:通过100 & Change,我们着手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来挑战我们自己和慈善界。我们相信 1 亿美元将激励世界各地的社区敢于梦想。七年后,我们继续被公众对我们号召的响应所感动和激励。随着我们开始第三轮竞赛,我们很高兴看到下一批申请者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以及他们将如何以持久而有意义的方式带来变革。
在“100 & Change”竞赛中,竞赛精神体现为一种开放的、创新的、跨学科合作的精神。竞赛精神在此反映为对全球社会责任的担当。它推动参与者考虑如何通过变革方案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来改善人类的整体福祉,并且考虑方案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可复制性和适用性。
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类在哲学上停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家、资本家、政客和工程师们的成功与傲慢情绪,哥本哈根学派领袖波尔在门口写上“哲学家止步,工作正在进行中”,最聪明大脑霍金继尼采说“上帝死了”后,干脆宣称“哲学死了”!更助长了“哲学无用论”的蔓延。而这正是当代人类遭遇各种困境,陷入“人权、主权、理性工具冲突”的原因,因此,寻求解决当代问题的方式必须要有新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问世。
“100 & Change”竞赛通过将竞赛精神运用到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展现了如何通过开放创新、跨学科合作和全球责任的承担来推动社会进步。这种竞赛不仅鼓励参赛者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还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集体思考和行动,促使人类共同应对时代的关键挑战。这种精神体现了人类在追求更美好未来过程中的顽强意志和无限创造力。
竞赛精神与当代化解冲突重建“全球共生”世界新秩序
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ion(ISF)提出的“化解冲突、重建‘全球共生’世界新秩序的参赛方案,与“100 & Change”竞赛精神深度契合。竞赛所倡导的创新、合作和全球责任感,正是我们推动“全球共生”理念的核心驱动力。
1.ISF的愿景与“100 & Change”竞赛的精神
ISF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全球共生”理念的非盈利国际组织,前身为香港注册的Institue for Global Symbiosism(IGS,见www.symbiosism.org & symbiosim.com.cn)。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全球共生”共识,推动联合国改革,实现“全球共生,永续和平”的世界愿景。我们认为,化解当代文明冲突的关键在于超越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元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进入“交互主体共生”(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的哲学新境界,并达成全球共识。
ISF发起的“全球共生论坛(GSF)”自2012年起致力于推广“全球共生”理念,并发布了《全球共生宣言》。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国际对话平台,正与“100 & Change”竞赛鼓励多样性和跨界合作的精神一致。我们相信,通过论坛的持续举办和全球共生宣言的传播,可以促使各国在国际关系中采用共生理念,推动一个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世界秩序。
ISF倡导的《全球共生公约》世界公签活动,以及推动建立的“全球共生理事会(Global Symbiosis Council)”,正是实现全球共生治理的具体措施。这一举措与“100 & Change”竞赛强调的全球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相呼应。通过这些变革,我们期望促进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改革,构建一个以共生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解决国家间、民族间和文化间的冲突。
我们提倡的“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理念,旨在创建一个自组织连接和平衡的世界新格局,实现“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襄生成”的永久和平。这与“100 & Change”竞赛强调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高度契合,推动了从产品中心经济模式向以人类身心灵健康为核心的共生经济模式的转变。
ISF计划创办“共生经济博览会”(The Symbioeconomy International Expo(SIE)),以展示不同于工业革命以来产品经济模式的共生经济新形態。这一举措旨在创建一个通讯全开放、资源全自足、运载全覆盖趋零边际成本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大关系的健康发展。这与“100 & Change”竞赛的变革性和创新性精神一致,通过经济发展范式的转变,为全球共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拍摄哲学纪录片《共生之光》和开发1000个共生案例APP,我们希望普及共生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思想。同时,我们计划建立世界第一个“全球共生教育乐园”,展示各地的生活方式、杰出历史人物和8大共生博物馆群。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教育实践,与“100 & Change”竞赛提倡的多方合作和社会影响力理念相吻合。
我们还计划创建互联网、物联网、心联网(MindsNetworking)三网叠加的格局,以应对工具理性的挑战,真正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这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能够确保Web3和AI在安全与伦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共生的新秩序。这与“100 & Change”竞赛强调的变革性和全球责任感息息相关。
总之,ISF参与“100 & Change”竞赛的提案,包含了全球共生论坛、全球共生公约、小即是美、共生经济博览会、共生之光纪录片、全球共生教育乐园和三网叠加等八大变革举措。
我们坚信,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推动“全球共生”理念的广泛传播,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问题,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宽容、可持续的世界新秩序做出重要贡献,“让任何统治全世界的帝国政治企图成为不可能”,实现“全球共生,永久和平”。因此,我们希望并相信我们的提案能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及其合作伙伴 2024年9月1日于Vancouver
Contact: Email: hongguanworld@gmail.com;zwang@ece.ubc.ca Mobile: +1(604) 690 6088; +1(604) 446 0997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