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號開始,回家過年,出境度假,回北京後各種聚會,忙得暈頭轉向,撐得肚子圓。正想掏摸點啥調劑一下,提高B格,昨天下午大小姐來短信,說是楊立新給了兩張票,國話的新劇《伏生》,讓我和虎嫂去看。老同學一回來,就發福利。爽!
7:20趕到首都劇場,去傳達室拿了楊老師留在那兒的票,趕緊入場。進去才知道,是2015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我說國話的劇目不在大劇院,跑人藝的地盤呢。
《伏生》說的是秦朝的故事,卻是新話劇的手法。6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加上8個不斷變換面具的配角,用面具的變化改變角色的屬性,有點《讓子彈飛》那群麻子的味道。初看有點雲山霧罩,隨着劇情展開才跟上節奏。
喜歡這部劇,倒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舞台表現手法,而是更喜歡這個劇本。伏生,秦博士,短秦雙傑之一。始皇帝焚書時,藏《尚書》於壁中,始令此書得以傳世。“西漢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光看這評價,儒家領袖無疑。
劇中的伏生,跟李斯是一輩子的對手。始皇帝焚書時,他將《尚書》背下來,用自己的生命,當成這本書的載體。他忍受着失去兒子的痛苦和女兒對他的誤解,卑賤地活着,只為《尚書》傳世。直到始皇帝駕崩,秦二世而亡,他才出來,傳授《尚書》,成為儒文化傳承的關鍵人物。但董仲舒的廢戳百家,獨尊儒術,卻讓他再次陷入不解之中。伏生之所以藏書,劇中的說法,是希望百家爭鳴,而儒家也是其一。但獨尊儒術,卻使得這個其一成為唯一。
國人辦事,號稱中庸為至高境界,但實際上,不管是法家對儒家的圍剿,還是後來獨尊儒術,讀書人都沒有給對手留什麼餘地。中國人玩政治,也是講究贏者通吃,大約就是這2000年前的恩怨而來。
劇本將焚書坑儒,說成是李斯所謀劃,推銷給始皇帝。而最後,項羽殺進咸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使得大量孤本古籍付之一炬,始皇帝不是焚書的唯一之人。這麼寫,不知道是想給秦始皇翻案,還是為尊者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今人亦難免俗。
有圖有真象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看秀後的宵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