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人說的中距離投籃相反,在籃下(paint區)的統治是媒體熱捧姚明,以及看好MM組合(即便在賽季初不順利的時候)的根本原因。我們看到,在籃下卡好位置後,只要外線及時傳球、時機基本合適(其實不需要非得象Martin、Stoudmare那樣要Kidd、Nash多漂亮的傳球),姚明基本一打一個準,不是扣籃就是簡單打板,或者小勾手。
我覺得之所以大家有這個誤區,是因為Shaq的打法太霸道、太統治(特別是三大中鋒退役後),而且及其有效,姚明要達到這個地步首先在視覺上就感覺有難度。但是,擁有背身拿球,搶大籃下的傳統中鋒的身體和技戰術,是姚明真正的本錢。姚明也許永遠達不到Shaq的統治,但是沿着Shaq的球路走才是根本。論高度,就不說了;論體重,已經是第二;論力量,可能50/50時與別人搶籃板時有劣勢,但是自己拿球進攻時絕對沒有問題;論技術,根本的都在那,而且中鋒打法更多的是一種本能、一種習慣,象KG,他再長高(已經比Duncan高了)長壯也不行,因為他就喜歡面筐打球,背身拿球時也是為了轉身跳投。
姚明目前比起Shaq(包括Duncan)的最大差距,是Shaq可以在相對較遠處拿球(特別是壯年時),然後運球一步一步擠,準備強打或者等待包夾分球。姚明現在需要離籃筐更近處拿球才管用,這是因為一來姚明現在失誤較多,特別是向里運球時保護不夠,經常被小個子抄掉;二來外線隊員配合意識不夠,在姚明拿球時的無球跑動不積極或不合理。所以,姚明現在進攻上的主要力量是花在搶位置上,只要在禁區站得有利位置(其實只要是搶到外線調進來的球不失誤的位置就行),對手基本就只有放棄或犯規。這也是我們看到對手總是在無球時和姚明糾纏的原因,因為這差不多是他防守姚明的90%的工作量,一旦姚明拿到球了,只有祈禱姚明手不順了。
會中距離投籃得多了(特別是歐洲來的大個子),但是為什麼只有姚明被用來和Shaq比?只有姚明被捧為潛在的繼Shaq、Duncan之後的又一個統治力量?姚明以現在比較中庸的數據(18.4/8.6),但仍然是媒體關注的熱點。Nowitzki不僅是大個子中會投籃得,與Allen、Redd這樣的職業投手比都不差,但如果Nowitzki(26.8/9.9)和姚明交換一下數據,你能想象有幾個人還會在談論Nowitzki嗎?這就是投手和內線統治球員(起碼是潛在的)的本質區別。
還有這次全明星受冷落的白Miller,他的位置和姚明相同,職責也更接近。如果多看國王以及以前步行者的比賽,可以發現他只要接到Bibby或者Webber傳得比較open的中投,15-20feet內基本都百發百中。姚明比起Shaq、Stoudmare、Curry這樣的,自然是中投不錯,但是他能投過Miller去?但為什麼不僅球迷,連教練們也不是很看好他?不要說姚明搶了他的位置,替補7個名額,他是唯一的真正的中鋒候選人,但是仍然沒有被選進去。
所以說對姚明來說,10-15feet或更遠的中投只能是戰術上多一個選擇,對手死扛籃下或者頻繁double team時的一種變化,而不是立足的根本。走Miller的路也有飯吃,而且不容易受傷,某段時間內可能會表現得更好一些,但是前途已經定死為role player,即便能和T-Mac一起取得好成績,也不會比郎利之流高多少,只有量上的區別。這就是定位的差別,Miller可能一輩子下來比姚明更成功(傷病、球隊、教練等種種原因),但是他能達到的高度是已經定死了的。
現在姚明以及火箭隊的一些打法,譬如擋而不拆,外線傳球慢等,都是教練戰術安排和其他球員水平的結果,當Van Gundy找到癥結所在,或者換個教練甚至球隊都可以解決。如果要命真是立足於外線,改變個人的戰術打法,那才是真正地走入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