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的運動員--換把尺子看中國人的NBA之旅
王海鵬
“大郅最近怎麼上不了場呀?大巴怎麼老是犯規呀?”剛從美國回來時,不斷有人這樣問記者,顯然大家想知道王治郅和巴特爾能不能告別“垃圾時間”打上主力,中國人在NBA到底有沒有戲可唱?曾經有人產生懷疑,甚至直言“中國人在NBA還是不行”。其實“行”與“不行”,我們都不妨靜下心來想想,到底應該以什麼標準衡量大郅和大巴,來評價闖蕩NBA的中國人?
毫無疑問,無論是大郅還是大巴都還遠遠沒有達到NBA的要求,對抗能力、身體力量、防守意識等等都和人家NBA球員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些現象並不足以支撐“沒戲可唱”的結論。拿亞洲第一人王治郅說,不要忘記他沒有參加過NBA訓練營;他一年到頭比賽沒有休息日,他不會講外語很難和教練、隊友交流;他只是一名海外新秀。不是給王治郅或者巴特爾找藉口,任何時候下結論都需要有依據。兩人現在的困境和不適應感,根源在於中美兩種籃球文化的差異。老國手單濤就曾經說:“中國人挑隊員時就看誰腿粗,根本不看上肢”。相反,美國人更看中上肢力量,認為強壯的上肢是對抗的關鍵,所以CBA都是小細胳膊,NBA基本上都是大粗肘子,對抗起來自然是人家占便宜。巴特爾在打完首場比賽後,曾困惑地說:“這美國黑人處理球和咱們真不一樣。”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說到底,在CBA和NBA之間有條無形的深溝,打小在中國籃球環境下長大的王治郅和巴特爾作為“插班生”轉到NBA後,正在努力地補課,只有越過這條看不見摸不着卻真實存在的深溝,他們才能融入美國籃球文化,適應美國籃球打法,進而有更大的發展,所以現在對王治郅和巴特爾期望太高或過分悲觀都是不理智的,給他們點時間,給他們些鼓勵。
衡量王治郅和巴特爾絕不能停留在“中國最好的籃球運動員”“CBA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上,那些都已經成為過去,不能再用CBA的尺子衡量大郅和大巴,到了NBA後他們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新秀,一個不會說英語沒有參加過訓練營的海外新秀,所以不要指望王治郅或者巴特爾在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呼風喚雨的主力,任何一名NBA新秀都是從垃圾時間打出來的。就像小尼爾森說的那樣,“作為新秀大郅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再等一個賽季你才能發現他有多麼優秀。”同樣的道理,大巴“提速”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不妨換把尺子,自信一些,寬容一些,理智一些。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