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9)
大頭
為什麼?
在自殺性的皮克特衝鋒之後,南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進攻,北軍也令人奇怪地沒有乘勝追擊。使李將軍得以有條不紊地收拾了殘局,南渡波托馬克河,返回了弗及利亞。葛底斯堡之戰終於降下帷幕。
葛底斯堡,這場南北戰爭中最血腥的戰鬥,南北雙方共17萬人中,聯邦軍隊損失了23000,給南軍造成20000到28000人的損失。這是不是唯一一場在北方州里進行的戰鬥,我不知道。但這次戰鬥後,南方完全喪失了威脅北方的能力。從此以後,雖然北方仍在一系列的戰鬥中吃了好多敗仗,但始終牢牢的控制着戰爭的主動權。李將軍後來在被弗及利亞,仍成功地使聯邦波托馬克軍無法越雷池一步,但他再也無法對近在眼前的華盛頓有任何威脅。而格蘭特將軍麾的聯邦軍隊,更是橫掃南部諸州,走一路燒一路,有效地摧毀了南方繼續戰鬥的意志和基礎。終於兩年後,南方放下了抵抗的旗幟,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終。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李將軍會作出自殺性進攻的命令?而不選擇其它的方案。比方說,LONGSTREET在第三天就建議脫離戰鬥,順葛底斯堡-華盛頓的道路向華盛頓前進,把聯邦軍隊拋在後頭。然後在路上選擇一個戰場,以防守的方式來對付追擊的聯邦軍隊。
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巴:
1. 是李將軍的盲目自信。將軍本人在此戰之前的數年中,率領人數少得多的北弗及利亞軍,打了很多勝仗。認為自己不會失敗。事實上,不僅是他自己,他的士兵們也這樣認為。李將軍的部隊,怎麼會失敗尼?他的對手,同樣有這樣的疑問,要不MEAD將軍怎麼會不追擊?!
2. 是李將軍高估皮克特師的攻擊能力。皮克特師,是李將軍家鄉的部隊,在戰鬥頭兩天沒有參戰。以一個完整的士氣正旺的師,加兩個其它師,去進攻一個疲憊不堪的非滿員的聯邦軍,應該還是有很大把握的。更何況這個師是將軍自己的師,是最有戰鬥力的。
3. 是政治的繼續。在之前的兩年戰爭中,聯邦波托馬克軍和南部聯盟北弗及利亞軍就像一對冤家,打來打去,誰也吃不了誰。波托馬克軍在北弗及利亞軍據守的堡壘面前總是無功而返,北弗及利亞軍也無法打下波托馬克軍在波托馬克河北岸經營的防線。這次北弗及利亞軍北侵,有一個意圖就是引出堡壘里的聯邦軍隊,在野戰中消滅之。所以非打不可。
4. 軍事上的考慮。北弗及利亞軍的炮彈只夠再打一次有效的戰鬥。入侵敵人土地帶來的後勤保障的障礙使李將軍有孤注一擲的打算。其次,LONGSTREET將軍的建議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如果華盛頓那裡再集中一兩個軍,事實上由於採用了火車作為軍事調動的工具,這一點並不難,北弗及利亞軍很容易漩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5. 士氣的考慮。打了兩天,都取得了勝利,當然不能轉進。
6. 傷員的考慮。走了,他們怎麼辦?
最後,講講葛底斯堡戰中主要人物後來的命運巴。
李將軍返師後,向南部聯盟總統請辭被據,繼續領軍值到戰爭結束。
皮克特的師基本上不存在了,他就此事對李將軍一直耿耿於懷。
MEADE將軍其後不久別解職了。不奇怪,皮克特衝鋒以後居然不反擊,看來不是個好軍人。
HANCOCK將軍在葛底斯堡之戰中受傷,後來傷愈,一直戰鬥到戰爭結束,後來還曾競選總統,可惜失敗了。
CHAMBERLAIN校官在後來的戰爭中受傷4次,有一次要不是他弟弟堅持,就死去了,因為醫生都已經準備放棄。最後官拜准將,並得以接受南軍投降的殊榮。戰後當了4任緬因州州長,最後當了波恩大學校長。1914年去世。因為他在小園頂山的卓越表現,他贏得美國國會獎章,METAL OF HO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