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秦剛大使的一則推特,在網上引起了一些關注。秦大使的推特寫道:祝賀美國隊榮獲獎牌榜排名第一位,祝賀中國隊和所有中國運動員的優異表現,同時要讚揚疫情之下日本成功舉辦本屆奧運。
三條祝賀,應該說都很到位,抓住了重點。尤其作為中國駐美國大使,祝賀東道國獎牌第一,更是顯得應景得體。我讀的這段新聞來自《世界日報》,其中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一些興趣,覺得值得評論一下。
“《紐約時報》等眾多美媒為了讓美國排在榜首,選擇性地使用獎牌總數去統計,一時讓包括BBC在內的西方媒體都感到困惑。不過隨着8月8日美國摘金數量超過中國,美媒很快在排序上向多數國家‘看齊’。”
我到美國快40年了,看奧運會並不痴迷,但每一屆總會看上幾段。在我的記憶里,美國大部分媒體,或至少“主流”媒體,不管哪一屆,都是以總獎牌數排序。我不記得有中途為了彰顯“美國第一”而改變排序標準的。這次奧運,開始中國金牌第一,美國獎牌第一,他們說美國第一。如果後來美國金牌第一了,但獎牌第二了,他們還在說美國第一,那就是耍賴了,就是文章中所說的“看齊”了。事實上美國在金牌領先後,獎牌數也還是第一,所以應該說沒有“看齊”的嫌疑,也不知作者怎麼會得出這個“看齊”結論的。按照文章作者所說,美國似乎在每次公布排行榜時,還附加說明一句,“今天的排行榜以X獎牌總數為準。”如果誰真的那麼做了,那真是要落為笑柄了。
奧運總冠軍以金牌為準還是以獎牌為準的爭論,由來已久。1984年以前,中國不參加奧運會,所以中國人並不很關心。我知道的第一次爭論,源於1988漢城奧運。那次奧運,論金牌數,排名為蘇聯(1),東德(2),美國(3),韓國(4),中國(11)。論獎牌數,前三名照舊,韓國(6),中國((7)。那時候還不知道東德運動員大量吃藥的事,所有人對他們都很佩服。中國輸給前三名,心安理得。但輸給韓國,就有點掛不住了。金牌差距甚大,總獎牌數差了七面,名次只差了一名。那一次金銀銅和總獎牌兩國戰果如下.
韓國:12,10,11,33
中國:5,11,12,28
有人就挖空心思,給銀牌和銅牌加了很大的權重,終於在這種計分“制度”下,中國“勝”了韓國。我也終於知道,原來這獎牌統計學,也是一門“學問”。
下面一次比較大的爭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金牌以51:36遙遙領先美國隊。然而,美國人的排行榜還是“厚着臉皮”說美國第一。無他,他們還是以獎牌數為準,110:100。所以,前面提到的“看齊”一說,我實在不知道是哪來的。但這一次,我第一次看到美國人的“理論根據”。一位體育記者是這麼解釋的。
按照他的說法,金牌數代表了頂尖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發揮狀況。即使在世界頂尖運動員中,除了牙買加的博爾特和美國的菲爾普斯等極少數人,誰都不敢保證自己會拿金牌。但是對於其中的大多數人(真正頂尖的,就像美國美國這次的Alice),對於進入前三還是有相當把握的。而獎牌數則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整體體育實力,代表了這個國家中世界頂尖運動員的整體實力。全世界這麼多國家,金牌當然頂尖,誰敢說銅牌就不頂尖。
他這麼一說,好像是有些道理。比如一個中學,在過去20年,出過一個全省高考狀元,而其他就幾乎什麼都沒有。另一個中學,沒有出過狀元,但每年的排行榜,總有兩三個在省里名列前茅。總平均高考成績,也比第一個學校要明顯高一些。你覺得那個學校水準高一些。
應該說,除了1988年的那位“獎牌統計學”開創者,不管排行榜怎麼排,都有其道理,只要以下幾點不發生即可。(1)不要“武人相輕”,自己獎牌第一,就把別人的金牌第一說的一錢不值。反之亦然。(2)不要根據自己的成績改變排名規則。就像前面所說,如果美國隊金牌領先了,但總獎牌落後了,改變規則還是說美國第一,那就被人恥笑,看不起了。
中國人喜歡說,“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我個人覺得,從這點來說,按獎牌數排名似乎更接近毛主席的教導。
下面是歷屆奧運會中美兩國金牌和獎牌的比較。
地點 | 年份 | 中國金牌 | 美國金牌 | 中國獎牌 | 美國獎牌 |
東京 | 2021 | 38 | 39 | 88 | 113 |
里約 | 2016 | 26 | 46 | 71 | 121 |
倫敦 | 2012 | 38 | 46 | 88 | 104 |
北京 | 2008 | 51 | 36 | 100 | 110 |
雅典 | 2004 | 32 | 35 | 63 | 103 |
悉尼 | 2000 | 28 | 39 | 59 | 97 |
漢城 | 2008 | 5 | 36 | 28 |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