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 北京
在小牛隊險過馬刺隊的第二天,我們一家就踏上了規劃已久的回國旅程。上次全家
回去還是八年前,沒想到一眨眼這麼長時間就過去了。老岳父今年八十大壽,是這
次全家回去的主因之一,屆時領導的親眷也會從各地到齊給老爺子拜壽。下次再要
舉家歡慶是個美好的願望,可眼前的機會若不抓緊就會是終身的遺憾。爺爺奶奶也
是不滿足看我做的家庭DVD,成天想着能親眼同時看到長大了的孫子們一面。
旅程選在這個時候是領導的安排,既要能買到相對便宜的機票,也不能冒着國內的
酷暑到處奔波。我們已經享受慣了美國到處都有的空調,變修了,還是別再去艱苦
環境下鍛煉了。四處打聽國際國內機票也是出發前的重要任務,我們的經驗就是國
內的機票要托朋友或家人買,經常會有三四折優惠。國內的旅館能通過朋友訂協議
價最好,否則就到協程(ctrip.com)去訂。只要不是國內的三大假日(春節,五
一,國慶),都會有很高的折扣。
與以前回國直奔家裡不同,這次的第一站我們去北京。孩子大了,應該體會下中國
的傳統文化,而北京當仁不讓就該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我這個希望似乎沒有北京的
人多擁擠給孩子們造成的第一印象深。從機場到旅館的路上,一連串的問題就是:
“為什麼高速路兩邊有那麼多的住宅高樓?”,“他們不怕吵嗎?”,“為什麼晚
上還有那麼多車那麼擠?”,“為什麼馬路兩邊還有那麼多人自行車?”等等。除
了說中國人多,相對不很富以外,我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回答。
也是天空不作美,歷來少雨的北京,在我們回去前不久還有沙塵暴,可當我們一下
飛機就劈哩叭啦地開始雷雨,以後幾天不斷小雨大雨,弄得遊興索然。北京沒有雨
就是塵土飛揚,有了雨雖然氣候涼爽,空氣清新,可又是泥濘不堪,而且橫穿馬路
也多添了幾分緊張。
雨中遊覽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圓明園也沒有降低孩子們的興趣,時差也
在一天天的疲勞中漸漸消失。宏偉的帝王建築自然使人驚訝不已,而小心為上未去
人多嘈雜的王府井,天橋也算是小小的遺憾。也許是我們沒有選擇什麼民間的風情
給孩子們看看,他們對北京的總體評價就是“北京的所有都是和皇帝有關的”。
到了最後一天還在下雨,孩子們最嚮往的長城也只好冒雨去了。不到長城非好漢,
我們到了也沒敢做好漢。八達嶺纜車上纜車下,只爬了好漢坡到頂部的一小段。披
着簡陋的一次性雨衣,打着雨傘,我這一段上下就是緊緊抓住孩子的手,生怕在濕
滑的青石磚上摔跤,連抬頭望望外面的景色都顧不上,要不是以前去過,那可真叫
到此一游。
為了2008年奧運會,各處景點都在做不同的維修,掃興不少。故宮的太和殿,乾
清宮,坤寧宮統統關掉,只能在大門口往裡望望,昔日的珠寶展也無影無蹤。天壇
的回音壁,頤和園的長廊,佛香閣也是如此。天壇里稀稀拉拉的練功人,和那個回
廊里此起彼伏的歌聲(獨唱,合唱,現代,革命,京劇應有盡有)和叫好聲,還令
人以為萬維的高山流水開了個分壇。圓明園倒沒啥好修的,就是面對着可引起不斷
震撼的殘牆斷垣,我無法很好回答孩子們的問題:“為什麼英法聯軍要燒掉
它?”,“為什麼其它的不燒而要燒它?”
選北京做首站的另一個好處是飲食上的調整相對容易。這裡長大的孩子沒吃過山珍
海味,對麵食倒是情有獨鍾。永和大王和其它小店的早餐,鴨王的烤鴨(他們可是
當墨西哥的Fajitas一樣吃),老北京的炸醬麵,各式餃子,還有山西的油麵,都
很對他們的口味。與此同時,時不常讓他們嘗一下更具中國特色的菜餚,也給以後
的進一步腐敗打下了基礎。
回國自然不能不見朋友同學,與一些二十多年沒見的同學相遇,更是格外親切。人
人基本上都是橫向發展,但都沒到見面認不出來的地步。見到的自然都是混得不錯
的,不是張總李局,就是陳處王主任。最大的變化是人人都有車了,難怪北京要成
為堵城。
閒聊之下,北京現在海龜里最紅火的是給國外風險投資做中間人的那些,弄成一
個,幾十萬進帳,小日子滋潤得很。還有許多早期回去的也都發展的不錯。國際航
班最緊張的是周五晚上回美國的幾班,同樣的人周一又回來上班。革命家庭兩不
誤,流行的說法是要提倡“內在美”。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在北美堅守崗位的民工
們不能不感到一絲鬱悶。
終於,該玩的玩了,要吃的吃了,想見的見了。離開那一天,北京萬里無雲,開始
放晴,而我們又將瓢潑大雨帶到了下一站。回來後我問孩子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是
哪一個,回答還是“北京”。
--------
寫來改去,還是弄成了溫吞水式的沒有暢言的流水帳。既然重在摻合,就上來獻醜
了。希望同學們,尤其是北京的同學們多多指正,今後再去時也好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