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上,韓國隊近乎拼命的打法最終2:1淘汰了奪冠熱門隊意大利隊,結束了世界盃36年以來8強中沒有亞洲足球隊的歷史,創造了亞洲足球史上的奇蹟。評論談得最多的不是說韓國隊的技術實力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水平,而是他們的意志與頑強。對於體育競技來說,精神意志幾乎決定了勝負的歸宿。
我們談到韓國圍棋的時候,常常對於其近乎無理的糾纏深感頭痛,然而就是在這種糾纏下一着不慎痛失好局。韓國圍棋的興起源於曹薰鉉應氏杯神話般的勝利,10年磨一劍,發展到今天,韓國無論是高手厚度還是後起之秀,都呈現出繽紛的色彩,韓國圍棋所取得的成績更是讓棋屆咋舌。2002年,從“豐田杯”始到“春蘭杯”止,韓國圍棋是一路奏凱,把世界大賽幾乎變成了韓國的頭銜賽。豐田杯亞洲四強賽一局未失,富士通杯、LG杯擠滿了韓國選手,亞洲杯曹李師徒悠悠決賽;春蘭杯上中日終於掙得應用的幾個席位,然而伴隨着一片悲哀的論調。
再看中國圍棋今年的表現,豐田杯16強中國占據5席,尚屬正常,富士通無人進四強,Lg周鶴洋單騎進八強,亞洲杯一炮未響,春蘭杯3人進8強挽回幾分顏面。對於韓國的強大,媒體評論的變化是:偶然因素使然——只有李稍強——習以為常。面對洶湧“韓”流,仿佛已經麻木了。但是中國圍棋絕不能因此而作為成績不好的藉口,“韓國圍棋太強大了,所以我們輸棋是正常的。”這個藉口只會使我們的鬥志消沉,屢戰屢敗。
對於中國棋手的屢次失利,棋迷的指責紛踏而來,媒體的情緒似乎也受到了影響,一些電台報紙悄悄取消了圍棋欄目,連起碼的關心都不願意付出了。成績確實令人寒心,然而付出是否足夠,我們沒有認真考慮過。韓國媒體對於圍棋的報道,不單是對於已有的好成績的報道,不單是一窩蜂似的追着取得佳績的成名者,不但是隨風而動的追隨一兩個世界大賽。對於李世石的報道,我們在6年前就已經耳熟能詳了,對於崔哲瀚的報道,我們3年前就領略到了那種氣勢洶洶的報道攻勢,還有朴永訓、朴正祥、宋泰坤、元晟溱、趙漢乘、朴升哲等等等等。而我們對於年輕棋手的報道乏善可陳。圍棋是一個以實力說話的項目,然而切不可忽略媒體炒作的力量、大眾的關注,這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一項事業的成長,所以娛樂界的新人最容易出來。反觀我們的媒體報道,對於新人的出現不是表現出欣慰與支持,而是念念不忘的要求着“常委”的出場。這無疑對於新人的成長是不利的,形不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那我們就只能一代一代的期盼下去。反之,我們即使在3、5年內難以突破,我們也能在3、5年後得以突破。
窮則思變,中國圍棋國家隊勵精圖治,力求早日實現中國圍棋的輝煌。圍棋隊的隊規相應的修葺完善,訓練室內那台25寸的電視機也悄然消失,“正視挫折”已經成為棋手們的座右銘,圍棋隊的內部訓練正在井然有序的開展着。棋手的意志還在、信心依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圍棋仍然是強大的,中國圍棋事業的輝煌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