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北京奧運能掙錢嗎?
送交者: knit 2002年07月19日18:53:50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北京奧運能掙錢嗎?


  當今世界,都說誰辦奧運誰發財。比如有文獻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給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2000年悉尼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斯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
  “效益”挑戰

  “收益”與“盈利”的差別在哪兒?由盈利到收益,數字間來了個驢打滾,翻了好幾倍,實在令人刮目奧運。難怪現在不像以往,過去誰都不辦那玩意,誰辦誰倒霉。現在則是爭搶舉辦。

  有人還說某個城市舉辦奧運會,都會因此而大大提高其建設速度,最少加速發展20-30年。就是說,原本30年要走的發展路,因為奧運會的到來而可在10年之內走完。如此神效,怎不令人嚮往?北京當然有理由為此而驕傲。如果以上統計正確,北京不也同樣在“必然”的邏輯支配下發生一系列的輝煌效應?!

  有報紙這樣道:“1964年,正值高速經濟增長期的日本在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就在60年代末期,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這樣的結論或多或少是些似是而非的昏頭話。實際情況是,當日本將近“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之際,他才舉辦了1964年奧運會。那次奧運會更多的是驗證了日本的這種經濟崛起,但對日本的經濟是否發生直接的“效益”則要大大懷疑。因為近代奧運會恢復以來,真正盈利的是從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的。此前的奧運會都是國家財政奧運會,都是賠錢奧運會,難道日本就特殊?

  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更多地也是因為自己的經濟實力高速發展,內外環境適合於舉辦這樣的超大型體育盛會。現在還不能說舉辦這次奧運會就會成倍加速北京的經濟發展。

  然而,似乎大家都不願意算另一筆帳,那就是投資與成本的帳。大家看到的都是“效益”,都是“發展”,都是10多億的美元滾滾進帳。仿佛這些效益都是收回投資以後的純收入,仿佛這些奧運舉辦城市都沒有投資。

  據預算,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總投資不會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且不說是否這個數字會被打破(當年三峽大壩的預算也就700億元人民幣,後來就變成了1400億,以後就出現了比這個數字大得多的數字),2800億元人民幣顯然是最低投資。中國的北京需要如此投資,難道外國舉辦奧運會就不投資,即使現在不投資,他那漂亮而恢宏的體育設施肯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建築物,而一定也是某個時候投資建造的人類勞動產物。1984年,美國的尤伯羅斯舉辦奧運會不僅沒賠錢而且還掙了1個多億,從此,辦奧運掙錢的說法由此誕生。也恰恰是因為奧委會裡有個薩馬蘭奇,美國有個尤伯羅斯,兩個人都是典型的資本家後代,都精於運作和發財,果真是奧運會在他們手裡另有拐點,開始了重大盈利。但是現在的估計就越來越有變化,有人說尤伯羅斯當年盈利的不是1億美元,而是4億美元,再後來又說是7億美元,現在則又煞不住車變成了32.9億美元的收益。我懷疑這裡或多或少有些神話的意味。這些收益是怎麼來的?算不算成本?

  北京計劃盈利多少?收益幾何?這2800億元人民幣要不要統計在投資成本之中?所有這些實在都是常識問題,算得上對我們所有關注北京奧運人士的“挑戰”。這一挑戰不過關,人們的認知就會發生問題。從以上列舉的外國舉辦奧運會創收重大效益的情況來看,沒有一家收益能超過北京2800億元人民幣這麼一個重大數字的投資。就連估計最高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的260.48億美元的收益,換算成人民幣,也不過2000億,仍有800億的不足。難道只有中國的投資最大,外國的最少?未必。2008年的北京奧運,如果建設過程儘可能使用中國原料,則價格比國外便宜得多。勞動建設者不可能全是外國人,多數還是中國人,勞力成本比外國人還是要便宜不少。因此,中國北京的這個最低投資2800億元人民幣,不會因為要辦世界上最好的一屆奧運會而出現過分離譜的天價現象。也就是說,外國的投資也不會少於這個數目。總之以上“效益”估計,不像是包括進了成本,而是另一種計算。

  問題是,每天一個億的人民幣投資,還不應該發生些相應的效益?即使不辦奧運會,成天這樣投資,依舊會有重大效益。舉辦奧運會,如果從單純的經濟學角度考慮,只不過獲得了一個哲學上的所謂“絕對律令”,並在將近10年左右的時間內形成一把上下左右統一執行、方方面面各讓其道的“尚方寶劍”。一切商議、討論甚至扯皮的問題,常常會因為“要舉辦奧運”而順利通過,從而實現馬克思“一切節約都是時間的節約”的那種快速“時效”。

  我以為大家歡天喜地的同時,一定要多算幾筆帳才好。至於其他說法,我無異議,比如拉動內需,加速投資,擴大就業,打造品牌,凝聚民族,等等。

  “老虎”挑戰

  說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及其投資問題,有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儲蓄這隻籠中虎。有高級專家說:“我們的銀行里有6萬億存款,拿出十分之一也有6000億,而奧運會整體投資需求不會超過3000億。”所以這位專家在這個意義上想到了“拉動民營企業”,而且非常樂觀。

  應該說這是個好主意。但我們的問題是,為什麼老百姓掙錢不多,卻硬把那點儲蓄放在銀行,而不搞投資?利息已經貶得不能再貶,但老百姓依舊是把錢存銀行。道理不複雜。存款與投資歷來是一個信用問題。儘管政府想盡了辦法,設法讓百姓拿錢出來投資,激發消費,加速流通。然而效果總是不好。房子買不起,汽車買不起,孩子上學要花錢,人老了還得自己來花錢,所有這一切都要錢,而且是現金,少一厘不可。並不是花錢時分人人都可順順噹噹從銀行里把錢借出。

  怎樣才能把這籠中虎放出來,既能活動肢體,矯健身材,又能自己覓食,不增加看護人的負擔?非常困難,但也不複雜。只要給他一個寬鬆而正常的環境,給他一個有利可圖的經濟遊戲規則,就會有很多很多的有錢人投資奧運。同時也會誕生出很多尤伯羅斯那樣的傑出人物,不僅自己掙了錢,而且給國家省了力。只要官商不介入,只要政府制定規則合理,只要國家的引導得體有效,則大老虎還是願從籠子裡出來。

  官商投資奧運,問題接踵而來。表面上看,也是商業運作,而且資金雄厚,投資力度極大,但因為沾了“官”字,必然會有諸如壟斷競爭,監督不力等問題。如此局面,則不知會有多少豆腐渣工程出來,必然會把許多有心投資奧運的“民營企業”擠跑。籠中虎還是跑不出來,甚至這3000億也不會樂觀地跑出來,不會變成奧運舉辦錢。老百姓存錢是為了利,讓他有利可圖,那籠中虎才會乖乖出來。

  如果我們把奧運會理解成一貼藥劑,專治“休克”和“死機”病症,那麼,它在中國的經濟活動中興許真會發生奇妙作用。做好了,全國各省都受益,做不好,只有北京一家能受益,其他省市有負擔。籠中虎依舊出不來,國家還得進行巨大投資,反而加重浪費,國家與個人都失去了“投資”的機會。北京能開成一個培養100個尤伯羅斯的大型奧運會嗎?如果能,則真正與西方文化發生了“交融”和“對話”,不能的話,則無資格“對話”和“交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