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轉貼:馬健與籃協的過節
送交者: chlorin000 2002年09月16日17:22:21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由於這方面的資料實在太少,我只是憑印象寫一點,其中多有猜測之辭,“可能”“也許”之類,滿紙荒唐言,請各位指正。
文中“籃協”一詞指代不清,有時指整個機構,有時指其在不同時間的不同代表人物,但於文章意思並無大妨。

仔細想起來,我應該在90年北京亞運會時就在電視裡看過馬健打球,但我對那時候的中國男籃沒有任何印象,因為在一場場橫掃對手的比賽中,每個球員看上去都那麼出色,媒體對他們的報道也不多,同時中國運動員在各個項目上狂卷金牌,讓我應接不暇。對於90亞運會的男籃球員,我只記得朝鮮隊有個兩米三十幾的瘦高中鋒李明勛,菲律賓隊有個身高只有一米五七的控球後衛。

我記得的最早一篇對馬健的報道是93年的《天津日報》上,說是馬健在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一場比賽中上半場投進7個三分球,下半場又投了兩個,全場得了若干分云云。由於我在此以前很長時間就已經養成了每日精讀《中國體育報》以及其它報紙的體育版的習慣,而對“馬健”這一名字卻毫無印象,所以竟認為他是個天津選手。回宿舍問起老資格的籃球迷,才知道原來他是河北人,早就成名,卻被國內封殺了的。

此後對於馬健的事零零星星地知道了一些,綜合起來大致是這樣(還請前輩高人指正):
大概在88或89年的時候,國家男籃(還是青年男籃?) 請了美國的教練來指導訓練,馬健給這位教練的印象不錯。據說馬健在那些隊員里技術不是最好的,身體條件也不是最好的,優點在於有熱情,比賽時投入,不惜力。(孫軍對他的評價是扣籃多,威脅大。) 於是後來就有美國大學給馬健發了邀請,當時單濤也得到邀請的。(馬健的水平如何我不清楚,不過在89或90 年的時候河北男籃曾經爆冷(戰勝了已經幾連冠的遼寧吧?) 拿了全國聯賽冠軍的。90年世錦賽中國男籃得第14名,馬健平均每場12.8分,在歷屆世錦賽中國球員的平均得分排行榜上位於張衛平、張勇軍、胡衛東、李亞光之後,在那屆世錦賽上應該是隊中第二、 三號得分手吧,當時他也就剛二十一二歲。) 國內一直不肯放人,不知道用的理由是什麼,也許也是國家隊要集訓吧,那一陣國家隊是長期在一起訓練的,通常是每年十二月集結,開始長達百餘日的冬訓,四五月份起打一些熱身賽,到八九月份打完國際比賽才解散。
就這樣到了92年奧運會。那次中國男籃在比賽前集訓時間長達二百多天,成績卻是倒數第一 (負於安哥拉),雖有隊員身體條件方面的原因,但訓練水平之低也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對此的公開解釋通常是“隊伍年輕”、“國際比賽經驗不足”,而私下的說法是“中國人的人種不行,先天不如歐美人”。那屆奧運會上韓國包攬男女手球冠軍。) 然後馬健不顧籃協的阻攔,到美國上大學去了,從此被封殺,從中國男籃的主力二中鋒成為中國籃壇的棄兒。

我在那以後仍是幾乎天天看《中國體育報》,幾乎看每一期《體壇周報》和《籃球》,不過《天津日報》上的那篇報道是我幾年裡看到的唯一一篇關於馬健的消息。中國籃協儘管對提高國內籃壇的訓練水平沒有什麼高招,對各省大砍籃球項目束手無策,但封鎖工作做得很好。但到了95年10月,封鎖終於被衝破:馬健參加了洛杉磯快船隊的訓練營,有希望成為進入NBA的第一個中國人。中央電視台報道了這一消息,此後馬健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國內的媒體上。
馬健最終未能進NBA,據說是在最後一刻被淘汰下的。我常常想:如果馬健在訓練營時,籃協能給快船隊打個電話,說中國有幾千萬球迷關心這件事,希望看到馬健能在NBA打球,那結果會是怎樣呢?快船隊是支不求上進的球隊,多年來戰績平平。其老闆頗小氣,不願花大錢買球員,但至少還是個商人,用最低工錢雇個中國球員製造點轟動效應,吸引美國的華人看球,或許還可以在開拓亞洲市場方面占得先機,應該是有利可圖的事,但如果這個球員是個棄兒則無此價值。如果當時馬健能進NBA,對中國籃球是個極大的促進,甚至比現在的“三高”去NBA更有意義。因為“三高”的身體條件太突出,而馬健的身高剛兩米,爆發力雖好,比他條件更好的人中國絕對還有不少,“三高”去了之後,其他人只能感嘆上天不公,如果馬健能去,則會有許多人發奮:他能,我也能! 那麼,籃協為此做了一些什麼呢?當然,最壞的可能是,正是因為籃協做了什麼,才導致馬健最後被拒--------這種可能性實在不大,因為馬健的水平還達不到必進NBA的程度,籃協的人也應該也許不會壞到如此地步。(這次王治郅不歸,到勇士隊打夏季聯賽的事曾遇波折,因為中國有人給勇士隊打電話,警告他們:若讓王治郅替他們打比賽,則會影響俱樂部與中國籃協的關係。勇士隊說那人不是來自CBA。)
衝擊NBA失敗之後,馬健好象到菲律賓打了一陣球。96年初,馬健回國,宣布希望能為國效力,參加奧運會。由於這件事被廣泛報道,籃協無法將之冷處理,於是說:歡迎,但是有三點困難,一是需要先在籃協註冊才能有資格參賽,二是馬健與籃協不聯繫已久,籃協不清楚他現在的水平怎樣,三是馬健原來打二中鋒,現在改打後衛,(不好意思,想不起來當初籃協怎樣把這種位置的改變與馬健歸隊的困難聯繫起來的了。) 想想也蠻可悲的,本來是馬健可以憑中國的背景衝擊NBA,現在卻是他沾NBA的光指望着能回國找碗飯吃。
於是馬健到籃協註冊,接受籃協的領導,並回河北隊打乙級聯賽(當時還沒改成甲B吧)。當時,馬健在媒體打交道時,經常說的是自己很愛國,(好象在美國還為國家尊嚴跟人家打過架之類的,) 一直希望能為國效力,生活習慣良好煙酒不沾。同時,馬健還向貧困地區捐過錢表示愛心,(好象是三四萬塊吧,當時的《體壇周報》上有的。 )總之,在公眾面前,馬健表現得相當不錯。
在馬健打乙級聯賽以前,宮魯鳴就已經帶領國家集訓隊練了,國家集訓隊共有15 人。有報紙樂觀地說:集訓隊最多可以有16 個名額,現在空出一個,應該就是為馬健而留的。我當時很高興,因為馬健的強壯可以彌補中國隊的不足,因為他在美國的訓練經歷對中國籃球的不足有幫助,也因為一段恩怨終於可以用相逢一笑的方式解決。後來我才明白,國家集訓隊經常就只有15 人參加,籃協雖然說國家隊的大門向馬健打開,但那扇門其實是畫在鐵牆上的。
然而馬健還在乙級聯賽中力求證明自己,指望着能推開那扇門。開始的過程很順,河北男籃一路殺到半決賽,只要打敗上海隊,就可以升入甲級,馬健就可以多一塊敲門磚。(可是磚頭能敲得開鐵牆嗎?)

(對這場比賽,由於當時的報道就不多,此後也很少有人提起,我找不到相關資料,有些事件的描述可能不符合事實。為此曾特地在網上問過,回應者寥寥無幾且語焉不詳。猶豫再三,還是將這部分內容貼出,拋磚引玉,希望知情者不吝賜教。)
那場半決賽,河北隊輸了。是在上半場領先約二十分的情況下輸的。據說,馬健下半場表現極其失常,三分球屢投不中,且出手次數多得不合理。有人據此認為馬健是得了上海的好處,有意放水,出賣了河北隊。
真的是馬健把河北隊出賣了嗎?

籃球比賽中出現二十幾分的大逆轉雖非常事,卻也不是罕見罕聞。上賽季達拉斯小牛隊就有幾場這樣的逆轉與被逆轉。CBA 00~01 賽季奧神對遼寧,在領先二十分之後放鬆了,結果遼寧連中三分球,三四分鐘之後就追平;北京對上海曾打出20:0 的瘋狂開局,十幾分鐘後被追平。低於二十分的逆轉就更常見。94女籃世錦賽中國隊有一場在剩十來分鐘落後19 分(依稀記得是這個數) 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反敗為勝。NBA 00~01賽季西區決賽(?) 第七場開拓者對湖人在最後一節領先十五分的情況下落敗夠經典吧?當然還有2000年奧運會上中法之戰。。。。。。今年世錦賽的中新之戰。。。痛心,不說了。
一名籃球選手在上下半場表現判若兩人也沒什麼奇怪。NBA 01~02 賽季猛龍對奇才,卡特對陣喬丹,卡特上半場神勇,得了近20 分(18分?),猛龍隊領先十來分,但卡特下半場卻屢投不中,得了零分 (?),猛龍也因之失利。
這些當然無法解釋河北隊的失敗和馬健的失常。

也許,正是因為那場比賽太不正常,所以它才是正常的。

馬健的水平,在92 年出去之前,在國內的大前鋒(或稱為二中鋒) 里是比較好的,出去四年,不說有多大提高,至少沒擱下,也不會因改打後衛有大的變化,就算不如國家隊的選手,在半死不活的乙級隊中絕對是首屈一指,那種“必須成功”的決心更是其他球員所沒有的。
梁達當時不出名,但96~97年在上海隊打得相當好,參加扣籃賽,入選國家集訓隊,也有一定的實力。
馬健的弟弟馬鳴是個小前鋒,1.97米,馬健的父親曾說他比馬健更有天賦。馬鳴長期在菲律賓打球,水平似乎有限,後來到浙江隊打了一年,好象混得一般,(比賽中有過一個空中接力?) 不過,打乙級比賽,他將就着也夠用了。
河北隊的外援是馬健親自找的,比起其它隊走馬觀花式地挑選的外援,在美國打了三年多籃球的馬健找的球員應該不太差。
馬健的父親是河北隊的教練。(我不知道是不是主教練。)
正是因為河北隊實力不弱,同時又是父子一心,所以可以在上半場領先約二十分。
然後是中場休息。事情應該就是在這時候發生變化。

先問幾個問題:
一、如果馬健真的得了上海的好處,那應該是什麼時候的事?
可能是在比賽開始之前嗎?收了人家的錢,上半場卻狂收拾人家,領先到二十分,然後再放水?如果馬健想輸,那麼即使隊友手順,上海隊發昏,他也可以把節奏壓下來,哪有先贏二十分的道理?
可能是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嗎?比賽開始之後,球館裡有幾千人看着馬健這位明星,有記者們拿着記錄本和照相機跟着他準備撈點獨家新聞,有河北籃協的官員跟着他提醒他勝利還沒到手,有隊友在他身邊高呼“贏定了”,有教練在他身邊說下半場得注意上海隊的反撲,可以說:中場休息時,在任何時候馬健周圍兩米之內至少會有五個人看着他。難道這時候會有上海俱樂部的人擠進人群,遞給他一捆錢,要他放水?或者有人從遠處給馬健一個眼色,或從更遠處給他一個電話,就讓馬健確信輸了球之後自己能得一大筆錢?
二、 多少錢能讓馬健放水?
一個顯然的判斷是:由於馬健與籃協的惡劣關係,如果河北隊沖不上甲級,馬健就絕無可能重返國家隊,也就絕無可能改變自己“叛逆者”的身份,絕無可能回到中國籃壇的主流之中,而只是一個到處流浪的孤魂野鬼! 不僅是他自己,而且連他的父親、他的弟弟也只能被排斥在籃壇的主流之外!
多少錢可以買全家人的幸福?
就算馬健貪財到連親爹都可以出賣的程度,那麼多少錢能讓他賣自己的未來?馬健在美國學的好象是體育與經濟的結合吧,他也說過“自己將來當教練的話太屈才了”之類,頗有意於在商業方面做一番事業。(不過從他這些年的表現來看,我很懷疑他有做生意方面的頭腦。) 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打入甲級聯賽、進入國家隊、獲得好名聲,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光是打球拿工錢的事,還包括可能的廣告收入、商業活動收入,不光是打球的幾年時間的事,而是影響以後幾十年的人生。而衝擊甲級不成的話,就絕對無望進國家隊,即使沒有人說“故意輸球”,也留下個失敗者的形象和“關鍵時候頂不住”的名聲,個人價值大受折損。兩相比較,其間的差別有多大?馬健也許無法在河北隊獲得所需的高工資,但作為一個地區的英雄,他可以在很多的領域內獲得短期的和長期的利益,遠勝過現在這樣在不同的隊伍之間當無根的浮萍。難道學了四年經濟的他連這點都想不到?
需要多少錢才能買下一個不願庸碌無為的人的未來?
另外,上海即使想花錢買勝利,它能出多少錢?
與財大氣粗的足球俱樂部相比,籃球俱樂部的預算要緊得多,乙級隊的經費更是少得可以用“窮”字來形容。上海隊現在賣了姚明,預期收入據說達一千萬美元,很闊,但當時也不富裕。我不清楚當時上海打乙級賽時的人員,只好拿他們升上甲級後的96~97賽季來討論。從常規來說,球隊在升級後會加大投入,購買好球員,以求站穩腳跟。(01~02賽季的深圳隊賽前易主,是個例外。)
96~97賽季上海隊的主力隊員包括章文琪、梁達、武明陽、張勇和外援薩烏留斯,其餘人不詳,似無名角。
章文琪是上海自己培養,無需高價。梁達此前無名,雖入選過國青隊,但國青隊員中混不出頭的也不少,無需高價。武明陽是個剛兩米的瘦中鋒,當時近三十歲了,來自西安前衛武警,那兩年前衛男籃正在甲級隊,也許他是隱藏不露的高手只想留在西安而不願到北京的總隊,但絕非名手,無需高價。張勇是個1.75米的胖乎乎的被江蘇隊棄用的後衛,無需高價。
薩烏留斯是96年奧運會季軍立陶宛隊的前鋒,隊中第六、第七人的樣子,(99年歐錦賽時隊中的頭號三分手和第三號得分手,) 屈尊到遙遠的東方來打球,場上場下表現出色,並在全明星賽上獲遠投冠軍,參加了扣籃賽,多年來被認為是CBA的最佳外援。上海給他的工錢據說是每月3000 (或是5000?)美元,四個月花了十幾萬人民幣,這在當時是很高的。
當時上海隊不僅沒有花大錢充實一線隊,也沒在青年隊上花大錢。姚明、劉煒是本地土產。賈效忠入隊前似無專業隊經歷,九運會上露了一下頭的海瑞是從新疆撿來,1.96米,打前鋒,條件很差,其他人至今未見有成材者,想來多為資質平平之輩。至於在遼寧建培訓基地之類,那是後來逐漸發跡才有的事情。
此前的廣東宏遠、此後的北京奧神為求好成績,都曾花大錢搜羅剛退役的國字號選手充實隊伍,與它們相比,上海隊很小氣,因為實際上錢也不多。今年上海奪冠之後,有一篇報道(忘了在哪份雜誌上) 寫李秋平和上海隊這幾年的歷程,說起在李秋平剛帶隊的頭兩三年(95~97年左右),上海隊的訓練、生活條件如何如何艱苦,一片愁雲慘霧。
上海隊即使想花錢買勝利,它能出多少錢?能夠讓在美國上了四年大學、可以去打球掙點外快的馬健放棄自己的未來、放棄全家的幸福?馬健當時已經成家了吧?太太是美籍日裔。(儘管我知道要把日本帝國主義與日本人民分開,儘管知道愛情的力量很偉大,但。。。還是。。。覺得。。。有些彆扭。也許馬健背負着“不為國效力”的名聲,在華人圈裡有些孤立?也罷,如果中國女孩嫁出去算吃虧,那麼把外國女孩娶進來該算是賺了吧?)
馬健也許有貪財的名聲,但他的經歷決定了他的貪財不會是看到地上有一毛錢就急沖沖撿起來,而是對小錢看不上眼,別人覺得一萬塊錢就夠的時候,他卻認為沒有十萬塊錢不行。收買馬健的成本有些高。有那錢不如去干點別的。何況,如前所述,上海隊不僅精明得有些小氣,而且當時手頭緊,在備戰時就沒有花大錢,面對實力強勁的河北隊,教練和隊員可能會想沖一下,但俱樂部未必願出額外的錢。

那場比賽的中場休息時發生了什麼,可以造成二十分的大逆轉?
李秋平是個不錯的教練,不光是因為他今年拿了聯賽冠軍,還因為他在96~97年帶領一支雜牌軍打到第六名,因為他在97~98年上海隊大換血後,領着一群娃娃兵打到第五名,(好像還勝過八一一場?) 可以想象,中場休息時,他針對河北隊的特點作出了相應的對策。
也可以猜測,中場時,河北隊的休息室里瀰漫着輕敵的氣氛。
但這些只可以解釋逆轉,而無法解釋馬健的反常,馬健的在三分線外屢屢出手,次數多得不合理。在對手追分,自己手不順的時候,需要的是穩定的得分手段,三分球不是合適的方法。離籃筐越近越容易得分,這是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馬健原本打大前鋒,強的就是突破,不會不明白這點,他到美國之後雖改打後衛,美國籃球強的也是突破。而上海隊雖有個外援中鋒(好象是俄羅斯的,叫安德烈?) ,內線防守也未必很強。那麼馬健為什麼不沖向內線呢?教練看到他失常,為什麼不趕快把他換下場呢?

也許那場比賽真的只是諸多正常的大逆轉中的普通一場而已。
也許那場比賽的下半場真的整個河北隊集體發昏,就象當年的開拓者隊和奧運會、世錦賽上的中國男籃。
也許馬健真的很蠢。

但也許有另一種原因,也許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這一切。
籃協。
對於那場比賽,一直很少有人談起。沒有任何報道表明或暗示籃協與此事有關,也許他們真的如同初生的嬰兒一樣純潔。
我只是想指出:如果假定籃協影響了這場比賽,則一切疑問都可以迎刃而解。

籃協已經壓了馬健三年多,沒給他一絲機會。現在馬健挾盛名而來,希望能重返國家隊,並藉機在國內做一番事業。籃協是否會願意在一旁靜觀其變,甚或助其一臂之力?籃協是否會擔心馬健一旦得志將清算舊帳?如果馬健在國內能站穩,必然會有的討論就是籃協當年對馬健的處理對不對,不對的話,錯誤是什麼,責任在誰,封殺馬健是否擋住了中國籃壇學習美國先進經驗的道路,那這時候籃協將處於一種尷尬境地。儘管國家男籃有了衝進世界前八的突破,儘管CBA聯賽的勢頭很好,這種討論仍會使籃協的領導們大失面子。如果馬健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指出中國籃球界訓練方法的不足的時候,籃協的顏面將置於何地?
所以,在河北隊即將沖甲成功的時候,在馬健將要能理直氣壯地宣稱“我的水平完全可以進國家隊”的時候,籃協會袖手旁觀嗎?

如果籃協想收拾馬健,那中場休息的時間足夠完成戰鬥準備了。
由於是關繫到沖甲的比賽,籃協的領導或代表出現在現場是不奇怪的事。即使不在現場,籃協仍可以輕鬆聯繫到裁判、技術代表、上海隊。由於籃協有權力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時候將馬健拒於國家隊門外,所以不必在比賽開始前就動手,可以先看看情況再說。看到河北隊上半場大比分領先,於是開始行動。
裁判是籃協的人,技術台是籃協的人,上海隊也不會放棄打敗河北隊升入甲級的機會。
只要幾分鐘,就可以統一裁判和技術台的思想,按照規則,這兒沒有代表河北隊利益的人,所以,這件事沒有難度。只要以領導的身份打着“慰問”的旗號到上海隊休息室,在李秋平耳邊輕輕說一句“盯住馬健,不用怕”,上海隊的戰術就會明確。中場休息的時間實在長得有些用不完,還能有足夠的時間到處走走,跟老朋友們打打招呼,露出溫和的笑容。

下半場開始了。風雲突變。
只要馬健一突破就會被吹走步或者犯規,那他就只好在外面投三分,上海隊派一人緊跟馬健,不停用小動作干擾他而裁判置之不理,那他的命中率就會下降。相反,上海隊的任何動作都被認為是合法。每一個籃球圈裡的人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這情景太熟悉了。86年亞運會上中韓男籃相遇,上半場中國隊輕鬆領先十幾分,下半場開始後也是風雲突變,韓國隊肆無忌憚,裁判肆無忌憚,中國隊迅速變成落後十幾分。然後張勇軍上場,用神奇的三分球挽救了中國隊。
河北隊的隊員教練當然明白眼前是怎麼回事,但那又能怎樣?他們的對手不是一支球隊,而是一個機構,是他們的領導機構。只有讓馬健去掙扎,去迎接自己的命運。
馬健當然也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但那又能怎麼樣?他不能冒着被罰下去的危險再往裡沖,只能一次次在外圍跳起,儘管有對手的干擾,儘管知道自己的夢想即將破碎,儘管已經心中大亂,他只能一次次地嘗試三分球,指望能有好的運氣。但他的好運始終沒來。
張勇軍只要贏得比賽就可以勝利。馬健即使贏了這場比賽也無法歡慶,因為當前的情形已經表明:即使他贏了,迎接他的不是祝賀,而是另一波攻擊。即使他贏了這場比賽,籃協也可以說他“水平不夠”,即使他一場比賽得100分,籃協也可以說“國家隊已經集訓了很長時間,馬健與別的隊員短期內無法形成默契配合,不予考慮”。 王治郅從96年就入選國家隊,幾年來在國家隊的集訓總時間約有24 個月了吧,(2001年有三個半月,2000年有五個月。) 這回單獨練上兩三個月,籃協不就說“與別的隊員短期內無法形成默契配合”,再不歸隊就要考慮將之開除嗎?何況是斷絕關係已有四年之久的馬健。現在的籃協官員已經不是96年的那些,不是92年的那些,不過可以用一句套話來描述十年來的變化:儘管XX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XXXX的作風沒有變。

河北隊衝擊甲級成功只是馬健重返國家隊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充分條件。

所以,這場比賽的所有不正常都是正常的。

或問:難道籃協的人真能如此大膽,就不怕裁判和上海隊泄露天機?不怕馬健求助於法律?不怕河北省的領導生氣?不怕球迷有意見?不怕媒體譴責?
不怕。
裁判和上海隊不可能會泄密,泄密會害他們自己。
法律對此無能為力,因為無法找到證據。
籃球項目在河北的領導們眼中不見得有多重要,何況籃協此前已經有三年不許馬健為國家隊和河北隊打球,也沒見河北人鬧。後來甲A有多家籃球俱樂部幾次聯合起來想從籃協那裡爭利益,不也被籃協輕鬆擺平了嗎?何況小小的乙級的河北隊。
球迷的意見是沒有影響力的。
媒體會為馬健而得罪籃協嗎?這次王治郅的事,幾家網站上的民意投票在未受干擾前的結果表明球迷對他的支持率達八成以上,這一比例在媒體上體現出來了嗎?除了楊毅寫了點委婉的報道,蘇群挺了王治郅幾把,其他記者呢?只見一篇篇支持籃協的文章從四處拋出。徐濟成躲哪去了?王海鵬躲哪去了?孫保生躲哪去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猜測,毫無根據的臆測。
假定一個名義上代表國家利益的機構對一個想為國出力的選手下黑手是有些離奇,象假定“過平面上直線外一點,至少可以引兩條直線與已知直線不相交”一樣聽起來荒誕不經,只是從這種假定可以順暢地解釋許多疑問。
至於事情的真相,只有當事者自明了。

有一篇西方的小小說,(忘其作者與篇名,望博學者指教,) 其大意為:
某日某城,有惡犬於公共場所咬人,警察斃之。
此事見報後,大眾紛紛譴責狗的主人,稱讚警察為民除害。
第二日有後續報道,說警察向狗開了九槍。
於是大眾的態度徹底轉變,或譏警察槍法太差,或大罵警察兇惡,同情狗主。
第三日的報道是:那九槍均打中狗的要害部位,然而該狗肥壯異常,警察的槍支陳舊,威力小,打中狗之後,狗一時尚不致斃命,只有連發數槍。
於是大眾的態度再一次變化,有的從肥狗出發探討社會問題,有的從警察的破槍出發追問納稅人的錢到哪去了。

當我們對事情的真相了解得越來越多,也許我們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下面的論述與籃協是否影響了那場比賽無關。

現在知道的事實只是:
在這之後馬健和馬鳴仍是好兄弟。此後馬鳴也在四處漂泊。(他們的老父是否為馬健92 年的出走惱怒呢?)
在這之後仍不斷有球隊要馬健打球。當年CNBA有隊伍想要他,北京隊在保級戰生死攸關的時候找他當救星,財大氣粗、很想往上沖的奧神選了他當主力,上海隊準備爭冠軍的時候想拉他加盟,宋濤組隊準備沖甲A的時候想要他,現在香港隊組隊打甲A的時候據說也想要他。
在這之後沒人再提起馬健想進國家隊的事,馬健不提,籃協不提。籃協真心歡迎過馬健重返國家隊嗎?在河北隊就要衝甲成功,馬健就要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我的水平完全可以進國家隊”的時候,籃協是歡欣鼓舞,冷眼旁觀,還是借刀殺人?鄭武、孫軍、鞏曉彬都曾掉入過乙級,沒有影響他們成為國家隊的主力。馬健卻連國家集訓隊的大名單都沒能進。我猜如果馬健有一個進國家集訓隊的機會,讓他睡地板他都願意。

宮魯鳴就從那15人里挑了12個去亞特蘭大參加奧運會。那12 個人里,有95~96賽季因與王守強打架而被停賽多場的單濤,有22 歲、剛成為八一隊主力的李楠,有重傷初愈的吳乃群。內線用單濤是必然選擇。李楠後來成為中國最穩定的外圍投手,但當時實在還太嫩,而且身高只1.98米,卻因傷跑不快又跳不高。我對那時的李楠的最深印象是:聯賽時有一次他得球後快攻,周圍四五米內無人,他跑到籃下,輕輕地一記低手上籃,球沒進! 對方回防的隊員接住從籃圈落下的球迅速打反擊。吳乃群那個賽季一直養傷,只在賽季末上場打了很短的時間,狀態很差,即使狀態盡復,他的長處在於中投,可那瘦弱的身板卻要放在大前鋒的位置上,對抗歐美隊時根本不行,他本人曾在談到中國隊與歐美隊的區別時,表示過面對人家的強壯無能為力(《籃球》雜誌上,95年左右)。中國籃壇幾十年前就無奈地感嘆自己球員的瘦弱,到現在還是在無奈地感嘆自己球員的瘦弱。馬健從美國回來,一身的肌肉線條分明,卻被扔到一邊。王治郅留美苦練,希望使自己變得強壯,卻被勒令回來。
李楠和吳乃群參加了奧運會,很少上場。
而二十七歲、正處於黃金時期、身體強壯、能打突破、能投三分、可鋒可衛、年輕時以比賽中不惜力而出名、迫切地想證明自己的馬健,卻連進集訓隊的機會都沒有。

那次奧運會上,中國隊在美國隊和歐洲隊面前一敗塗地。那支美國隊雖有大牌,但表現不好,決賽對南斯拉夫時,在迪瓦茨被罰下去的情況下才小勝,不過對中國隊時打得輕鬆自如,贏了六十多分。所以有評論說“除了中國隊外,其它隊都已把美國男籃當作一個對手來拼”。 中國隊在歐洲隊前也沒還手之力。我當時半夜裡興沖沖地爬起來看中國男籃比賽,卻灰溜溜地早早關了電視休息。有人為此不喜宮魯鳴,我則認為責任不能全由宮魯鳴來擔當,籃協因為自己的感情而不讓一位優秀選手有為國效力的機會,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應該承擔主要責任。馬健不能幫助中國隊取得更好的名次,三十多分的差距不是他的能力所能消除的,但他的優點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中國隊的不足,至少比坐在板凳上無法上場的人要強,至少可以讓教練多一些戰術變化選擇。
那次奧運會上,中國隊戰勝安哥拉和阿根廷而進入前八名。安哥拉隊的中鋒只有兩米,整體實力不如中國隊。阿根廷隊在與中國隊比賽的前兩場先後對陣美國隊和立陶宛隊,均與之苦戰後告負,兩名內線選手重傷,(好象其中一個是手腕骨折吧,) 對中國隊時無法上場。中國隊小勝阿根廷。為比較中阿兩隊的實力,下面給出兩隊近幾年的一些情況:
1994 中國小組賽險勝西班牙、巴西,獲第八。
阿根廷第九,勝西班牙。
1998 阿根廷第八。中國因97年亞錦賽半決賽負於韓國而未參加此次世錦賽。
2000年奧運會中美男籃比賽的比分是72:119,阿根廷隊無緣此次奧運會。
2001年友好運動會,阿根廷隊兩次與包括小奧尼爾、馬丁、斯澤比亞克、馬里昂的美國隊交手,小組賽69:97,決賽63:91。
2001年世界21歲以下(或者稱22歲以下?) 青年男籃錦標賽,阿根廷隊第三,中國隊好象因在亞青賽上負於卡塔爾 (?)而無緣此次世青賽。
2002年世錦賽,中國隊71:95負於阿根廷。中國隊最後列第十二名,阿根廷隊得亞軍。
宮魯鳴運氣真好。籃協運氣真好。

據說,馬健在籃球圈裡人緣不好,因為他出去是不顧大家的利益,據說他想歸隊時是全體隊員反對。
也許這些都是真的。
馬健的身體條件不算太好,要想在大前鋒這個身體對抗激烈的位置上有成就,必須比一般球員更投入,更瘋狂。馬健年輕時愛扣籃,在國內比賽、在國家隊訓練時,想來都曾在不少人頭上扣過。十幾年後,姚明在回答記者們“你為什麼不愛扣籃”的問題時,說過“國內認為在別人頭上扣籃是無禮的”之類的話。
90年前後,籃球運動員的收入很低,馬健與其他人相比能力並不強太多,卻要到美國掙“大錢”,其他人心裡會不會平衡?
國家隊長期集訓,他一個人去美國,顯然有“與其他隊員短期內無法配合默契”的問題,儘管中國男籃多年長期集訓也未見到什麼好配合。而別的國家只集訓一兩個月就可以有成效。
如果籃協對國家集訓隊隊員表明態度說不要馬健,那麼有哪個隊員敢跳出來說一句反對的話?而如果籃協說:“讓我們熱烈歡迎馬健為國效力”,那麼又有哪個球員敢不鼓掌?
也許馬健在得到美國大學的邀請之後,應該跟隊友們抱成一團,痛哭流涕地說“我不去! 要死大家一起死!”或者走的時候把隊友們一塊捎走?還是到那邊掙了錢之後分給大家一點?

我不知道這種“寧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放一個人出去逃生”的做法是不是就叫“以國家利益為重”。

為馬健惋惜而痛恨籃協,但不是只為他一人。
馬健身體條件、技術在國內不是最好的,如果當年 (90年左右)籃協能讓他到美國去打大學生比賽,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球員沿着這條路赴美深造,從而提高中國籃球的水平。
現在的單濤肥拙可笑,但當年他也被稱為“中國有史以來條件最好的中鋒”,“亞洲第一中鋒”,後來對王治郅、姚明的許多評價和期望也曾用在他身上,當年他也曾收到美國大學的邀請,但終於沒能去成,此後就在國內混着。同樣一直懶惰的巴特爾去NBA兩個月就有大進步,如果當初單濤能去美國大學裡去練球,還會不會是今天這種狀況?
胡衛東天縱奇才,名為前鋒而兼後衛之事,突、投、斷、傳全能,自稱摸高達三米六以上, 93年七運會籃球賽的技術統計中有四項列第一位,當時也就剛二十二歲。 難道他那顆年輕的心就沒有想過到更廣闊的天空去飛翔嗎?現在,當大洋彼岸那個比他大八歲的他的模範還能因下賽季打不打球的問題而吸引全球籃球迷的關注,他卻已經在感嘆“老了”。
籃協封殺的不只是一個馬健,而是一批球員的前途。
別說“如果馬健92 年不自己出去,籃協93 年就會放他出去”之類的話。中國男籃直到94 年還是各地方隊打賽會制的比賽,國家隊長期集訓。94 年世錦賽上衝進前八,同時足球聯賽實行主客場制大獲成功,籃球界才開始改革。95年春打八強賽試行主客場,此後才改變了原來的長期集訓方式。馬健收到的是美國大學的邀請,大一新生一般十八歲左右吧,92 年時他已二十三歲,還要再等幾年?王治郅96 年有多所美國大學看上,直到99 年也還沒有動靜,只是99年7 月(8 月?) 達拉斯小牛隊在NBA選秀中挑了他,才又出現赴美希望,到2001年3 月才成行。(好象體育總局有個規定是運動員要到二十八歲才能出去為國外俱樂部效力。但我不知道這一規定製定的時間、應用範圍,因為破例的情況也不少。一直很奇怪:87年左右,宋濤能到NBA的門口,只是因傷而失去機會,怎麼後來中國選手出國打球反而更難了?)

中國體育的集體項目自從90年代後就開始大幅度萎縮,現在男子籃球中甲A、甲B、乙級加起來也就只剩下二十六、七支(省一級的)球隊。即使是從95 年八強賽開始改革後,甲級籃球聯賽逐漸火爆,但仍有多支隊伍消失或將要消失:廣東軍區隊散了,空軍散了,前衛武警隊好不容易返回甲A,卻併入了奧神,沈部有多名好手,卻因沒有經費來源而人心渙散,深圳隊臥薪嘗膽幾年衝上甲A又降到乙級,主力隊員跑到奧神、新疆,估計隊伍離解散已不遠,湖北、四川均從甲A一路降到乙級,並不是因為對手的強大,廣西男籃一度改行去打曲棍球,福建、湖北男籃的青年隊好象都已解散。。。。。。CBA的甲A聯賽熱熱鬧鬧,有多少人注意到甲B的半死不活,乙級的奄奄一息?籃協面對這種狀況做了些什麼?
現在“三高”去了NBA,對中國籃球是很大的刺激,然而,NBA的門檻太高,他們三個的天然條件太好,令絕大多數人望峰息心。
而去美國大學打球的門檻就低得多,對於中國的不少球員、不少青少年來說,是個可以為之努力、並有望實現的目標。韓國的徐章勛、台北的田壘都能去,絕對有理由相信大陸可以有數以百計的青少年有到美國大學打球的潛力(不是現有的能力)。如果能有幾個人能夠去成,則對許多想進行專業籃球訓練,天賦卻並非極佳的青少年來說,無疑可以點燃他們的熱情,從而讓中國籃球的希望之火更旺。
從1990年到現在,有多少本來可以有希望成為優秀籃球選手的青少年因為打籃球沒有前途而放棄?
從現在開始,到無法預料的未來,還會有多少本來可以有希望成為優秀籃球選手的青少年因為打籃球沒有前途而放棄?

沖甲失利後,馬健過了一段時間後又回來想為一支CNBA球隊打球。理所當然地被籃協拒絕,因為打CNBA的都是乙級隊,馬健既然已經為河北隊打了乙級聯賽,按規定就不能到別的乙級隊打。
當時好象沒有甲級隊想要他的消息。我不知道那些甲級隊是不想要,還是不敢要。
馬健只好再遠走。

轉機終於出現。
就在96~97賽季,北京隊由於單濤不願再打,落到快降級的地步,急需救兵,找到了馬健。儘管這與原先的諸多規定有矛盾,並且顯然會損害別的弱隊的利益,籃協還是很快地讓馬健加入了北京隊。
馬健終於重返中國籃壇。

我終於見到馬健打球。
然後就發現自己不喜歡球場上的這個傢伙。
我不打球,對籃球比賽也始終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球員的技術運用是否合理、籃球意識好不好等東西我是一竅不通的,見到有網友頭頭是道地稱讚馬健的防守、站位之類,我只有虛心學習的份,有網友稱讚馬健的職業精神,我從未與馬健打過交道,也無法評論。不過,我總覺得馬健的球打得不好看,不勇猛,也不靈巧,投籃時跳起後的那一頓我覺得怪怪的,髮型也怪怪的,只有他偶爾突破後從人叢中躍起扣籃時才讓我想起當年他曾是個不錯的大前鋒。

我不知道97 年時馬健是否為河北隊沖甲努力過。97年時,馬健、馬鳴還能打,梁達經一年甲級聯賽的鍛煉水平也有長進,全隊的實力不比96 年差。但此時的馬健應該已經明白自己不可能再進國家隊,籃球對他來說也不會是可以建功立業的事業,而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心情已與96 年不同。當年,剛成立不久的奧神隊財大氣粗,馬健投奔了過去,終於有了安穩日子。

遊戲並未至此結束。

2000年12月17日,2000~01賽季的CBA聯賽第九(?)輪,奧神隊主場對上海隊。比分一直沒有拉開,距終場還有二十秒時,奧神隊以94:95落後,馬健運球到前場組織進攻,姚明對他犯規,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奧神隊獲得兩罰一擲的機會。馬健兩罰全失,同伴再擲界外球,最後一記投籃又傳到馬健手裡,還是未投中。
馬健全場負責防守姚明。姚明全場得四十分,賽季平均分為約三十分。
上海隊開賽以來保持全勝,其中首場即戰勝八一隊。
如果一個選手的中投命中率為50%,罰球命中率為75%,那麼出現連續兩罰一投不中的概率應該是三十二分之一吧。馬健的運氣實在不好。
馬龍在與喬丹爭冠軍時曾在決戰中連續(?)四罰不中,他的罰球命中率似約75%左右,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約二百五十六分之一吧。
12月20日,奧神隊以73:100負於首鋼隊。賽後馬健即被奧神老闆趕出隊。

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只要是三個月以上沒有發工資的,就可視為僱傭方自動解除雙方的僱傭關係。

2001年7月初,馬健與上海隊簽訂合同,
9、10月間,有消息說馬健與奧神之間關係未清。馬健稱與奧神從未簽合同,況且,奧神已有半年沒給他發工資,即使有合同也廢了,曾多次找奧神老闆,但對方始終不見。
奧神稱:給馬健開工資,一個月四百塊錢,是馬健一直沒有來領取。據說還向記者出示工資條為證。
籃協稱自己中立,要上海與奧神隊各出具相關材料以判定馬健歸屬。
10月31 日,原定的CBA新賽季報名註冊截止日期。籃協宣布截止日期因故被推遲。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在解釋將推遲原因時說,將報名截止日期推後與馬健一事並無直接關係,原因主要是今年聯賽增加了新隊伍,並且所引進的外援數量增多,截止日期推後主要就是由於外援的各種手續還沒有辦理完畢。
11月12日,籃協給東方男籃和前衛奧神出具材料的截止日期。東方男籃已將所有的材料都上報了籃協。奧神隊未提供奧神隊與馬健的合同。籃協還是答應了奧神隊補齊材料。

11月25日左右,奧神向籃管中心出示了一份有馬健簽字的效力該隊2001年至2003年的合同,合同簽字日期為2001年6月20日,也就是奧神所說“馬健沒有來領工資”已有半年的時候。
馬健稱:合同上的簽名是自己的,自己與奧神曾在99年簽過一份兩頁的合同,當時合同上未寫日期,且只有兩頁,第二頁上有簽名,而無實質性條款。奧神向籃協出示的合同有三頁,只在第三頁上有簽名。

籃協很快表態:
“依據法規和事實,奧神出示的合同是有效的。”

2001年12月10日 馬健將奧神俱樂部告上法庭。

2002年6月12日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籃球運動員馬健狀告北京奧神職業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和北京東景投資管理公司侵害其姓名權案作出了一審判決。
法院判決,馬健與北京奧神職業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和北京東景投資管理公司簽訂的《中國籃球協會俱樂部籃球隊運動員服役合同書》無效;駁回馬健的其它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010元,由馬健負擔6960元(已交納),兩被告各負擔25元。有關鑑定費5000元,由馬健負擔3000元(已交納),兩被告各負擔1000元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委託北京市法庭科技鑑定研究所對合同中的簽名及合同本身進行了司法鑑定,認定合同中簽名真實,但合同不是一次裝訂形成。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馬健在帶有空白條款的合同上簽字,屬於疏於行使自己的權利。但同時可以認定雙方沒有就這份合同達成一致意見,所以“服役合同書”無效;另外,馬健依據與上海東方俱樂部簽訂的、尚未生效的轉會合同索賠30萬元的主張,法院不予支持。故作出上述判決。

就在馬健和奧神由於沒有合同而鬧到籃協的同一時期,籃協在尋找CBA的推廣商。籃協一邊在應付馬健,一邊在未與羊城報業簽訂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的情況下就先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已將推廣權授予羊城報業(報價約每年3500萬元),讓其餘競標者退出,再與之進行談判,且堅守陣地,直到談判破裂,然後把推廣權交給手下的公司以低價(2400萬元)賣出。

馬健現在在等着新合同,王治郅現在在等着新合同,姚明現在在等着新合同,

而籃協在高唱着“國家利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