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沙龍看到樺樹要贈書的消息之後,俺就立刻向她發出了訂單。三天之後在家收到了帶有樺主席親筆簽 名的《夢回沙河》,心情激動啊!這輩子頭一回和名人這麼接近呢。
最早看到樺樹的文章,當時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怎麼說 呢?大家上網無非就是扯個閒天兒,調劑一下枯燥的電民生活,順便逃避一些家務事,“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限之生”,呵呵。而樺樹寫文章,看得出來真是用 心,而且她的文字非常精準、雅致,讓我。。。。。。眼前又一亮(沒詞兒了,嘿嘿)
也許是女性作者的緣故,樺樹的細膩風格是另一個特別感人 之處,是不是可以算作傳說中的‘海派’呢?京味兒的作家裡大老爺們兒是絕大多數,說不了幾句話就帶出來痞勁兒,油勁兒,損勁兒。。。呵呵。再多的什麼文人 的流派之類,我就不知道了。
在《憶父親》的文章發表之後,有人質疑樺樹用“死了”來 記述她父親的去世是否得當。樺樹還特別解釋了許多。我就挺理解這個用法的。死,不僅是一個生命的終結,連帶着是一個紐帶斷裂了,一段時空停滯了,一種信仰 破滅了,,,更多的是當時的心態。我不可能百分之百讀懂樺樹,但我覺得她這個用法我能理解。
說句題外話,以前對什麼人去世都有不同的稱呼規定的。皇帝皇后死了叫“崩”,王公大臣(二品以上)死了叫“甍”,有一定地位的死了叫 “卒”,,,,,,小老百姓叫“過去了”。所以,樺樹的用法儘管有千條萬條理由,最好還是按照相對應的用法。當然事情過去了,也就算了,我就是瞎挑理兒。
最後再挑個理兒,樺樹給我的簽名是“XXX存”,明顯是不肯加惠於我嘛!找機會一 定要重簽。
原帖:加根柱子:《夢回沙河》讀後感 -
老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