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兒在讀一本書。讀英文書,因為語言不過關,只能很膚淺地讀個大概,無法享受作者遣詞造句的巧妙和韻味,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可是眼前這本,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能力:
“在布魯克林長着一種樹,有些人叫它天堂樹,無論種子落在哪裡,它都會長成一棵樹,掙扎着伸向天空。它從籬笆牆裡伸出來,從垃圾堆里鑽出來,從地窖的格子蓋上探出來,它也是唯一一種能從水泥地里長出來的樹。它長得很茂盛,不需要陽光不需要水, 好像連土都不需要。”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就是這麼簡單,《A Tree Grows in Brooklyn》。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長滿天堂樹(臭椿樹)的街區,住着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其中有這麼1家4口,父親,母親,姐姐Francie和弟弟Neeley。
父親Johnny ,他12歲那年愛爾蘭土豆欠收,他們全家逃荒到了紐約。長大後的Johnny 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且能歌善舞,深受女孩們的追捧。
母親Katie,她的父母來自奧地利,她們姐妹仨都生在美國,Katie行三。和其他那些女孩一樣Katie被Johnny 的歌聲以及瀟灑的舉止和裝扮迷住,她“見色忘義”,硬是從好友手裡把Johnny 奪過來據為己有,兩人不顧雙方家庭的反對結了婚。短暫的二人世界後很快就有了女兒Francie,那年Johnny 剛19,Katie 17。緊接着又有了兒子Neeley。
Johnny 深感自己對妻兒的責任,他很努力地掙錢,可日子依然過得有一頓沒一頓,他試圖逃避殘酷的現實,便開始酗酒,如此更不可能有長期穩定的工作,只能在酒吧作演唱侍者,時有時無。Katie 同時做着幾份清潔工支撐着這個家。。。
一頁頁讀下去,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作者用最直白的語言娓娓道來,帶你走進20世紀初美國一個貧困家庭的生活,你會發現,他們雖然物質匱乏,精神卻極為富有,可以卑微,絕不卑賤。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自傳體小說,Francie的原形就是作者本人。又其實,這本書之所以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從中我多多少少讀到了自己的生活片斷,好幾次,我仿佛跨在一道矮矮的門檻上,退半步,我是讀者,進半步,我是Francie,是Katie 。時而書裡,時而書外,我穿行在段落章節間,在別人的故事中再一次體會生活的感覺,再一次看清自己的來路,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如果非要拔高一層,那麼,這本書凸顯了移民的生命力里的一種精神,非常正能量。
好,我接着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