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ie不接受救濟食物,“我不想 live to get charity food to give me enough strength to go back to get more charity food.”她把廉價的發了霉的陳麵包捏碎,拌點兒糖、桂皮粉和一撮蘋果丁,烤到金黃,再澆上糖汁,就是美味的麵包布丁。同樣廉價的發了霉的陳麵包,加水揉成麵團,加調味,碎洋蔥,如果正趕上雞蛋賤賣,再打1個蛋進去,烤好,切片,蘸獨家秘制的蘸醬吃,又是一道美味,如果有剩,改天用bacon油煎煎。周六要改善伙食了,8分錢買1/4條黑麵包, 5分錢的骨頭煲一鍋湯, 5分錢的舌後根,再花5分錢買幾個糖包,3 course meal!有時候還有丸子吃呢,1毛錢的肉和洋蔥一起絞了,拌上麵包渣土豆泥香菜末,搓成小球,用油那麼一炸,出鍋後澆上滾燙的番茄醬。。。Katie就是有本事把苦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Katie好像"made out of thin invisible steel",完全憑着自己的肩膀挑起了這個家,承包公寓大樓的衛生換來免租房,給鋼琴老師做家務換來免費鋼琴課。以工換工時老師覺得一小時換一小時不合算,可Katie堅持“time is time”,誰的時間都是時間,同樣的值錢。她雖然像草一樣卑微,卻努力活得跟樹一樣不屈不折,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傳給了她的孩子們,尤其女兒Francie,那棵努力向上的天堂樹,這是後話。
每到周末Katie都要煮咖啡,這是他們家的great luxury。一壺咖啡從早煮到晚,滿屋飄香,這讓全家人感覺很不錯,哦,至少我們還有咖啡。水多咖啡少,味道很淡,Katie就在裡面加一段菊苣根,苦味就濃了。每人能分到一杯加了奶的咖啡。Francie喜歡聞卻不愛喝,她一邊吃飯一邊掬着咖啡杯,暖暖的香香的,她用這種感覺佐餐。飯畢,咖啡也冷了,她就把咖啡倒進水池。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浪費,可是Katie從不責備她,她認為那是Francie的咖啡,她已經用自己的方式享用了。再說,即便是浪費也無所謂,“像我們這樣的人家,能有東西浪費也挺不錯。”的確,媽媽的縱容讓Francie覺得輕鬆、愉快,是啊,生活挺美好,甚至挺奢侈。儘管倒了咖啡她就得趕去麵包房搶購下一周要用的陳麵包。
當然,也有實在揭不開鍋的日子,這時候Katie就和孩子們玩遊戲:他們去北極探險,半道上被暴風雪困在一個山洞裡,只有很有限的食物,得仔細計劃着吃,好撐到救援的人來。一天又一天,終於熬到有錢買食物的那一天,Katie 就宣布:“好啦,救援來啦,我們到達北極啦!”
就是這樣的女人了,Katie渾身散發着一種神采,那種只有經過歲月磨鍊和生活壓迫的洗滌才能具有的神采。她實在,不虛浮,她的骨氣,她的堅韌,她把窮困的日子活出的體面和尊嚴。。。哦,如果僅僅只是這些,她就太短見了。
她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重蹈她的老路,靠做苦力過活,她希望他們能站得高看得遠,有更寬廣的生活天地。Francie剛一出生Katie就去請教Mary,她自己的母親:媽媽,我該怎麼辦?我該怎樣撫育孩子?Mary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極具智慧,一直是家裡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