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dadahan: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CO2减排
送交者: dadahan 2009年12月03日10:32:27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CO2减排

 
当今社会,凡任何事情,如果想把动静整大,主要靠忽悠。忽悠到一定程度,大伙就信了。毛主席忽悠老百姓说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就睡在你们家炕头,于是人民就被发动起来搞文革;邓小平忽悠大伙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言外之意就是大伙都后富起来),于是全民大搞资本主义;小布什忽悠说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于是美国人民同仇敌忾干死伊拉克;奥巴马忽悠众选民他要玩change,于是大家争先恐后投票选他当总统。。。
 
政客们忽悠老百姓也就罢了,如今搞科学的,也开始学着忽悠老百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政客科学家搅合到一起,一块忽悠气候变暖,温室效应,CO2减排。对这个问题,当前的主流观点是:地球的气候正在变暖,气候变暖了南北极的冰盖就要熔化,冰都熔化了海平面就要变高,海平面变高了沿海城市,比如纽约,东京,上海,伦敦。。。。。。就要被淹没,这些地方都淹没了老百姓就死无葬身之地。反正就是根据预测,地球的前途,人类的希望大大的不妙。这个即将发生的灾难,就是温室效应引起的,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CO2。所以必须减排CO2,以挽救地球,挽救人类。
 
要谈目前有关气候变暖的大忽悠,那就要谈Michael Mann。此君1998年在麻州大学地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发表的一篇地球温度的论文,几乎颠覆了地球温度变迁的历史。同年,他被聘为佛吉尼亚大学环境科学系助理教授。凭借他的地球气候变化新说,此君不但在学术界迅速窜红,比如气候杂志的主编,科学,自然以及众多地理环境顶尖行业杂志的审稿人,而且成为各大媒体,比如CBS, NBC, ABC, CNN, CNN headline news, BBC, Time, Newsweek, Life,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Economist, Scientific American, USA Today,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Boston Globe, London Times, Irish Times, AP, UPI, Reuters......的宠儿,同时成为美国政府的科学顾问,为政府的重大环境科学政策提供咨询。
 
Dr. Mann的主要贡献就是他著名的有关近1000年地表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学说(下面图中的上)。在这个图中,从1000到1900年的温度变化数据由树轮推断,1900年到1998年的温度变化数据由地表实测而来。由此用不同方式采集而来的数据和成的近1000年的地球温度变化呈现曲棍球杆形态,即1900年前的900年间,温度逐步微幅下降,自1900年开始,与全球工业化同步,温度迅速上升,在100年间大约上升1.0度。由于100年前的温度约比1000年前低些,所以到1998年,比1000年前大约总体上升0.7度。千万别小看这0.7度的温度变化,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呼吁CO2减排的理论基础。而Dr. Mann也因为他的曲棍球杆而迅速成为科学界,传媒界,甚至政界的热门人物。
 
但是,反对派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曲棍球杆完全颠覆了先前对历史上地球温度变化趋势的认识。以往的认知大约是这样,地球温度的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最小的周期是几十年,小周期埋在大约几百年的长些的周期里,而几百年的周期又是地球更长温度变化周期的一部分,比如上万年甚至更长。就最近这1000年来说,就是曲棍球杆观点所覆盖的年代,地球温度变化就经历了大约从1000年到1400年的中世纪温暖期,然后是温度变冷的小冰河期。而现在地球温度正处于最近这几百年小冰河期的温度恢复期(下图中的下)。
 
 
本来是纯科学问题,而且是搞不清楚的科学问题,有争论是很正常的。在这个时候,政客也一头扎进来,就比较混乱了。比如,美国名人高尔,就对地球温度变化产生了超常的兴趣。他在全球奔走呼吁对抗温室效应,他拍了个片子,中文名大约可以叫做“不愿面对的真相”。为此,他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电影这种东西,用艺术的手法,所表达的地球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滔滔洪水,卡特利纳飓风,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天塌地陷,那是极端的震撼的,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对好莱坞灾难大片的煽情效果并不陌生。但是,气候议题毕竟是科学,政治家谈科学也要谈数据。高尔当然是曲棍球杆的大扇子,但他并不满足于曲棍球杆。高尔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站在地球40多万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观的角度,阐述气候变化和CO2的关系(下图,这应该是高尔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数据来源)。图中蓝色曲线代表温度的变化,红色曲线代表CO2变化。政治家想说明的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里,地球温度的变化总是和大气中CO2的变化一致,因此CO2就是近来气候变暖的元凶。如果人类不限制CO2的产生,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结局。。。很有说服力。
 
 
但是,高尔毕竟是政治家,不是科学家。政治家谈科学数据,容易出麻烦,出状况。于是很多人出来质疑了。第一,这些数据看似CO2和温度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相关并不一定代表因果关系。比如A和B相关,B和C相关,那画出图来,A和C就可能相关,但A和C实际可以任何关系都没有。一个特俗的例子:某君有一个老婆,一个二奶。他对二奶好,对老婆也不错,属于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此君跟老婆过20天,跟二奶过10天,不论跟谁过,生活极有规律。早晨7点起床,8点早饭,上午读书看报,中午饭馆用餐,下午小闷一觉,然后高尔夫保龄,晚上看演出参加舞会社交,11点上床,12点关灯。。。老婆二奶完全适应,均感幸福无边。把老婆二奶作息时间plot做图,几乎100%相关,简直像一个人。其实两个倒霉的女人根本屁关系没有,都被蒙在鼓里。第二,世上还就真有特认真的人。有人把这张图拉长放大,仔细对照CO2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指出,CO2变化总是滞后于温度变化大约在几百年数量级。或者说,如果二者真有关系,CO2不可能是温度变化的因,反倒很可能是果。第三,政治家看图不细,因此没看出,如果这些数据属实,正好说明历史上,温度比现在高的时候有,那时候,别说工业生产,人类在折腾什么没人能说得清楚。
 
最后说说CO2。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CO2是温室气体,但温室效应主要由水蒸汽产生,大约占80%。然后才轮到CO2。根据现有资料,1832年,大气中CO2的数值是284ppm,2007年是384ppm。ppm (parts per million) 属于一种dimensionless的数量表达,即10的负六次方,所以384ppm代表CO2在大气中的浓度是0.0384%。所以自1832年来,大气中的CO2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根据估算,大气层里一共有3000 giga吨CO2。1 giga吨就是10的9次方吨。大气中的CO2是一个非常动态的物理量。比如很大量CO2溶解在海水里。在海水里溶解的CO2是在大气中漂浮的CO2的几十倍以上。海水水温升高,对CO2的溶解度就下降,那么更多的CO2就进入大气。CO2是植物的养份。植物的光和作用过程吸收CO2。而植物死亡,比如死树,草场退化,就释放CO2。每年地球因这种有机物的分解而释放的CO2约为220giga吨。现代工业生产,主要是燃烧煤,石油这类化石能源,产生的CO2是27giga吨。注意,每年人类工业生产贡献的CO2,单和因自然界植物老化死亡释放的CO2比,只占大约八分之一。而一般认为,每年释放到大气的CO2,因为人类生产所直接贡献的大约只有3%左右。现在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地球温度变化仍然有上面的严重争论,而且温室效应主要是水蒸汽的作用),就要控制整个大气的CO2,为了控制大气的CO2,我们正在这3%上大做文章。
 
这就是气候变暖,温室效应,CO2减排争论的现状。那天村长让我写点,村长当然比周老虎更可怕,所以我赶紧做功课。以上资料网上都有,本人盖不负责,真伪不辨,大家随便拍砖。由于话题很敏感,而且没定论,千万别上导读。
 
最后需要说明,每一个人,每一个动物,甚至一只蜻蜓,一只臭虫,每时每刻都在贡献CO2。动物界贡献多少CO2不知道。人类,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大约产生0.2升CO2,以1吨CO2大约相当57万升来推算,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释放1.2giga吨CO2。这是静息状态。剧烈运动时,人所产生的CO2极大的增加。所以长跑这类东西,不符合当今主流社会保护环境,减排CO2的价值观。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一分子,为千秋万代着想,尽量少跑,以为创建一个绿色的,和谐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Clippers vs. Rockets
2008: NBA Top 10
2007: 这是老阿真正执教火箭队
2007: 谁才是火箭的老大?
2005: 挖一小坑:鸭子还是鸭蛋?
2005: 如何擦好屁股
2004: 小评火箭小牛对决
2004: 谁是要命理想的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