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哪里有彩虹? |
送交者: 采蝶轩 2003年09月27日15:20:26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
风雨过后,哪里有彩虹? 才力死了,英年33岁。 说实话,在报纸上看到时,并不知道他是谁。也是应了报道的主题吧,退役运动员,特别是冷门运动的退役运动员的辉煌后的辛酸。 很可惜,才力空有了一身蛮力,却乏了才。这在国内并不鲜见,所谓的文化课形同虚设,紧盯着的只是那块金光闪闪的奖牌。 看了报道才知道,才力曾经是亚洲举重冠军,90年代初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大力士。然而光环的背后,除了平时付出的艰辛汗水和日积月累留下的伤患,一枚枚金牌后他们的生活该如何保障?据说才力退役后本拿到一份在交通局的工作,然而用人单位一听说他常年积下的伤病,中途变了卦。直到他去世前,他的工作是辽宁体育技术运动学院的看门,每月领着1000出头的工资,支撑着他看似强壮实则病弱的身子。 才力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是他在父母的坚持下拿着他们给的100多块钱自己打车看的病。没人预料到8个小时后,一个160公斤的铮铮汉子就这么去了,年迈的父亲都还来不及将凑借来的住院费交上。让人心酸的是才力在母亲的催促下离家去医院时,他留恋地说:“再唠唠嗑,走了就回不来了。”不知道是他的一时失口,还是隐隐有了预感。 杀死才力的主凶固然是呼吸暂停综合症,难道他退役后困顿失意不是间接的杀手吗?谁能想象一个前亚洲冠军在他弥留之际麻木地呕吐着,毫无尊严地离开了人世? 非要到出了人命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样的代价是否过高了?当媒体追到辽宁体院询问才力生前的待遇时,得到的回答是才力的工资确实是按照亚洲冠军的标准发的。对此,我们除了一声叹息还能说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光环笼罩下的运动员,超高的知名度、无数的镁光灯。于是,我们以为他们是衣食无忧的,错以为每个人都像某些著名退役运动员一样开着公司、赚着大钱。即便退了役,不是还有比赛的奖金吗?可是那些高额奖金似乎从来不会幸运地降临到冷门运动员身上的,前国家技巧队的刘菲,这个曾经顶着世界冠军荣誉的女孩,自2000年退役后至今还没有正式工作,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15年前买的14吋电视,父亲只能在窄小的走廊里搭张折叠床睡觉。 即便是赫赫声名在外的马家军,除了王军霞、曲云霞等几个名气很响的人退役后境遇还不错,其他人也大都处于待业状态。马家军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刘丽也没能逃过厄运,她和丈夫双双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三口挤在300元房租的屋子里。 我们的体委该做点什么了吧?那些退役运动员汗水也流了,奖牌也拿了,伤病也落了,难道不应该有个统一的政策妥善安置他们吗?若是那些经历过鲜花和掌声的运动员的生存都这般艰辛,那么那些付出同样的心血和汗水的其他人呢?我简直不敢想象他们的生活!年前改革的医疗制度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难道不该将他们纳入运动伤残之类保险吗? 这样的一篇报道看得人心酸,更多的是心寒。难怪冷门项目越来越难招到好苗,谁会愿意面对退役后的窘困和生活上的压力?退役的那天,失去的哪里仅仅是鲜花掌声啊!更多的是做人的尊严,生存的保障和社会的关爱! 中国体育,请在计算金牌数的同时,多些人性的思考。请许运动员们一个未来吧! 但愿,但愿才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采蝶轩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