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西行乱记----大台顿国家公园
送交者: 狗狗鹰 2004年12月30日13:53:43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西行乱记----大台顿国家公园

从盐湖城(Salt Lake City) 出发顺着15号州际公路一直往北,一路上我和同伴就为路边标志牌上的那个圆圆的象个土堆的东西争论不休。说是争论其实都是在那瞎猜,只不过是看谁猜的更合理。同伴说那是蚂蚁窝,一会又说那是摩门教圣殿的圆顶,而我则说那是个烧砖的砖窑(kiln) 。蚂蚁窝当然是不可能上公路标志牌的,摩门教的圣殿也不是圆顶的,至於砖窑么,到美国来还从来没见过。就这样蚂蚁窝烧砖窑,烧砖窑蚂蚁窝一路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一边争论着,一边朝东北方向的大台顿(Grand Teton)国家公园奔去。其实这次旅行的主要目标当然是黄石(Yellowstone)公园,但大台顿和黄石基本上就是前面挨着后门。往北出了大台顿就是黄石,再加上从盐湖城到黄石公园,大台顿是必经之地,所以大台顿就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大台顿公园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公园里面的六个台顿,其实就是六座紧挨在一起的山峰。这六座山峰海拔都在12000英尺以上,山顶积雪终年不化。这六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就叫Grand Teton,海拔13770英尺,相当于4197米。Teton在法语当中是乳房的意思,据说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来自法国的皮货商人第一次到达这个地区,看到六座山峰突兀而起,形状似女人的乳房,於是称之为Grand Teton。如此说来难道要把这公园名字翻译成大乳房?或者豪乳?波霸?都不太合适,想了半天还是音译的好,仍旧叫它大台顿公园吧。大台顿公园的建立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29年公园刚建立的时候只包括台顿山脉和旁边的六个冰川湖泊。小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 Jr.) 继承了老洛克菲勒建立的庞大的经济帝国以后想在政治上有所表现,就把周围大约35000英亩的土地从私人手里买下来,准备捐献给政府。买地的时候他还特地成立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偷偷地从私人手里购买。如果不用这么一个匿名的小公司,大家就会知道财阀小洛克菲勒在收购,地价就要暴涨了。小洛克菲勒买了周围的土地以后一直过了15年,政府好像也没有要接受他捐赠的意思。小洛克菲勒终於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向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威胁要卖掉这些土地。因为有人已经察觉有个大鳄在悄悄收购土地,另外估计买了这些地以后的维护费和土地税也是不小的开支。终於在1943年,美国政府接受了小洛克菲勒的捐赠,并在1950年把1929年时候的公园和洛克菲勒捐赠的土地合并成了一个更大的国家公园。目前在大台顿和黄石公园之间还有大片的土地被命名为小洛克菲勒纪念公园。大台顿公园处於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 的中段,怀俄明州的西北部,从一个叫Jackson的城市开始沿着蛇河(Snake Lake) 一直往北和黄石公园相邻,面积大约有三十一万英亩。从盐湖城出发大约六个小时后到了大台顿公园南北的管理处(Visitor Center) ,在管理处的大厅里见到了整个公园的沙盘模型。从模型上看得很清楚:整个大台顿公园的地形沿着蛇河分成东西两部分。河西岸就是台顿山脉(Teton Range)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那六座台顿外,台顿山脉中还有另外两座山峰海拔在12000英尺以上。从台顿山脉再往西去,就是落基山脉。蛇河的东岸就是海拔在7000英尺左右的河谷,蛇河就在这片草原河滩上蜿蜒流淌,两者的海拔相差在6000英尺左右。整个落基山脉的形成就是太平洋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的撞击的结果,大西洋板块在东部挤到太平洋板块的下面,把太平洋板块往上抬起,形成北到加拿大南至墨西哥的落基山脉。在大台顿公园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大板块的撞击后果。据说这种运动还在继续,每过一百年,河谷就会加宽一英尺,只不过对于个人来说,是没有机会见证这种变化。

除了板块运动,冰川也对这里的地貌有很大的作用。冰川的滑动侵蚀形成了台顿山脉斧辟刀削一般的山峰,如刀刃一样的线条让人感觉实在不敢用手去碰一碰那几个美丽的Teton。也许台顿公园就象一个冷艳美人,游客除了惊叹她的美丽以外,是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的。冰川从山顶滑下来,在山脚愣是抓出了一个一个的大坑,等冰川融化以后,这些大坑就成了一个一个的冰川湖泊。冰川湖泊有一个特点,就是个个晶莹剔透深不见底,好像镶嵌在丛山之中的颗颗宝石。大台顿公园中有珍妮湖(Jenny Lake) ,李亥湖(Leigh Lake) 和杰克逊湖(Jackson Lake) 在台顿山脉的东麓从南到北一字排开。到大台顿公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匆匆忙忙地顺着公园内的主要公路南北走了一遍,选好了几个地点准备明天一早来拍日出,然后就直奔杰克逊湖边的柯尔特湾(Colter Bay) 拍日落。据说约翰柯尔特(John Colter) 是第一个到达黄石公园和大台顿公园一带的白人,所以这个小河湾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柯尔特在1803年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Lewis & Clark Expedition) 中的一员,1806年探险队到达太平洋边后返回圣路易斯(St. Louis) 。在返回途中路过黄石和大台顿一带,柯尔特没有返回圣路易斯而是则留在了这里。他选择成为一个“山人”(Mountain Man) ,专门在这里的河流小溪中捕捉水獭(Otter) ,然后把水獭皮卖给欧洲的皮货商人。皮货商人再把从山人和印第安人手中收购来的皮货转运到欧洲和亚洲市场。当时的皮货是个暴利行业,主要销售市场是欧洲和中国。有个美国船长在阿拉斯加跟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用价值相当于一美分的货物换了一张水獭皮,到了中国转手就卖了一百美金。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这些奢侈物品的主要销售地,看来咱们的祖上确实富裕过,这让我心里不禁有了一点阿Q式的自豪。柯尔特这个人据说文字水平比较低,他在这一带的活动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他回到东部后凭记忆画了几幅地图,地图准确性也比较差,后来的人到了这里发现用他画的地图往往和实际看到的不相符,所以也有很多人怀疑他是否真正到了这一带。

八月底的落基山脉,到了黄昏的时候气温已经比较低了,尽管太阳还比较高。在河滩上架好了三角架后,我东走走西看看,找一个合适的角度等着太阳下山。布满了拳头大小鹅卵石的湖边显得很安静,只有几个人坐在野餐桌边闲聊,一个老妇带着两个孙子辈模样的孩子在水边玩耍。

耐着性子等了四十分钟左右,眼看着太阳已经落到了Teton的后面,也没有看到绚丽的日落。正要收拾家伙撤退,突然发现东边的天空已经开始慢慢变成粉红色了,心里一喜马上打起精神,重新检查一下器材,准备那最辉煌一刻的到来。没过一会,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浅红色,就好像是青春少女羞红的脸庞,连那尖尖的山顶也象是披上了一领粉色的薄纱。日落天天都有,但象这样灿烂的日落却不多见,更何况在这著名的台顿山脉脚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当时自己在想些什么,只是一劲地按快门卷片子,实在不想错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因为这美丽的夕阳只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很快地红晕散去,天色就黑了下来。心满意足抬起头来踌躇四顾,这才感觉到肚子里空空如也,已经是“饥肠响如鼓” 了,找个餐馆胡乱填了下肚子,匆匆往旅馆赶,今晚得好好休息,因为明天一早就得起来拍日出。晚上下榻在一个叫台顿村(Teton Village) 的地方,说是村实际上就是旅馆和商店的集中地。这里原本是冬天滑雪度假的地方,八九月份是淡季,所以房价相对便宜,只是离公园稍微远了点,大约有二十英里路。房间的条件还不错,但我们却没有多少机会享受,想拍日出差不多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出发了。平时上班的时候早上起床要闹钟叫好几遍才起得来,否则一不小心就睡过头了,奇怪的是每次出去旅行总是早上五点多就自动醒来。这次也不例外,看着外面漆黑的天空,打开门试探了一下屋外的温度,决定把带来的外套全都穿上。八月底我穿的却是长袖套头衫外面再加一件防雨夹克,就这样还是感到一丝凉意。

停车场静悄悄的,玩耍了一天的游人们都还在甜美的梦乡当中,只有稀疏的星星伴着我上路朝露畔草地(Lupine Meadow) 狂奔。在纵贯公园的公路上开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发现南边的入口,心里正纳闷昨天白天已经看好了的,怎么这会儿就找不到了?眼看着东边的天空开始越来越亮,再不当机立断就要错失良机了,於是果断地就拐到路边的一条土路上去停了下来,开始往里面走找个合适的拍摄位置。这个地方基本上没什么路,也不需要什么路,周围长的全是齐小腿肚高的山艾丛(Sage Bush) ,根本不用当心迷路走丢。山艾丛下是松软干燥的泥土,到处都是一坨坨一堆堆已经干了的动物粪便。看得出来有些是野牛之类的大动物留下的痕迹,也有的是羚羊之类的中小动物留下的。

面前是一大片开阔地,前后左右都没有什么遮拦,大台顿公园的六座台顿清清楚楚地耸立在不远的前方。山峰脚下是一片松树林,蛇河水面上的晨雾正在袅袅升起,刚开始是在松树脚下,慢慢地就到了树的腰间,再过几分钟,连青色的树梢也被淹没在那一片洁白中了。这里的晨雾和东部阴雨天的晨雾不一样,东部稀薄的晨雾是灰蒙蒙的,基本上是没什么层次,漫天的雾气笼盖了整个天空,你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周围的一切都在模模糊糊之中。大台顿的晨雾是我见过最美的晨雾,浓郁洁白,当它安静地在山脚下聚积的时候,耸立的山峰,青郁的树林和身边的山艾丛仍然都是那么清爽,那么让人赏心悦目。太阳已经不知不觉地从东边的山头探出了脑袋,早晨第一缕阳光在六座台顿的顶部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开始升高,前面那一层白雾开始越升越高,先是淹没了山脚的松树林,慢慢地漫到了山腰,只露出积雪的山尖,再过一会白雾向四周扩散,半个小时前还清晰在目的六座台顿悄悄地消失在了那一层面纱后面。我感觉自己身处一个神秘的地方,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能看到十几米以外的地方。转过身来迎着早晨的阳光,空气中的颗颗水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精灵一样的水珠在阳光下跳动起舞,划出条条闪亮的轨迹,我仿佛能听到水珠划破空气发出的“嘶嘶” 声。空气是潮湿的,头发是潮湿的,脚下的野草上也沾满了露水,潮湿又充满生机。这时候原本平和安静的河滩也开始骚动起来,远处传来各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听起来象牛叫有的象马鸣。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这片河滩象一个热闹非凡的动物交易市场。早就知道这一带是北美野生动物的乐园,有黑熊野牛麋鹿大角羚羊四不象等大型动物,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水獭天鹅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动物。一句老掉牙的俗语说“一天之机在於晨” ,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样。早晨是动物出来觅食的时候,也是看野生动物最好的时候,难怪这里这么热闹。被远处迷雾中传来的动物声所吸引,我忍不住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

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没法在往前走了,山艾丛不见了干燥的松土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水草和沼泽。一会是水坑一会是河沟,每迈一布都得小心翼翼地试探几下,因为随时都有陷入泥潭中的可能。走了一会实在没办法再往前走了,虽然那声音是如此的吸引我,我还是只好兴叹而回。

回来的路上看到非常奇怪的现象,前面不远处的雾中出现了一个不大的光环,象一个圆形的彩虹,虽然看得不很真切,但我可以确认那是一个光环。再仔细一看,更加奇怪了,原来那光环随着我的移动一起移动。早晨的阳光把我的身体投射出了一个长长的影子,而那光环就在我的影子的头部。我往左走那光环也往左走,我弯腰那光环也往下移。我的头顶戴了一个光环,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难道我成了圣徒,或者佛陀,还是得道成仙了?再一想,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很早前就看过报道有人在峨眉山的金顶还看到了所谓的“佛光” 。可能是空气太潮湿了水气含量很高,於是就有了彩虹一样的效应,具体的成因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我头顶的光环和峨眉山的“佛光” 原理是大同小异的。

到了九点多钟太阳已经很高了,空气中的水分被蒸发,迷雾渐渐散去,台顿们又从那层神秘的面纱后面露出笑脸来。动物吃饱了早饭也不再嘶鸣了,大概又找地方去休息了,於是河滩又恢复了原先的清爽和安详,一切都好像没发生过一样。迟起的游客恐怕就没有机会欣赏这几个小时内发生的各种神奇的变化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1: 大连实德的光荣
2001: 裁判八年一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