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烧友级别的球迷来说,2002的夏天并不是他们明智的选择。穿开裆裤的年龄已过,头发半白,激情褪去,呐喊空空荡荡,美色和眷恋已摆脱青春期特征,只对精湛的技艺感兴趣。因此,他们的最佳选择是看欧洲杯,那里才是真正的乐土,男人真正的脚和脚上的面纱,以及永远将二流球队排拒在外的规则,球场上流淌着绅士的血统。
世界杯自始至终充斥着中庸之道,依然遵循着计划经济带有指标性的分配法则,你这个洲前几名出线,他这个洲前几名出线,还有,那个洲水平太差,就算是扶贫吧,给他们几个名额自己争去。争来干什么?争来垫底——有些队伍永远不是大餐,最多不过是火锅底料。
组委会的意思是:世界杯不仅要看出精彩,还要看出窝囊。不是常常有人喜欢嚷着为国争光吗,这下叫你为国丢人现眼。娱乐已经大于足球,看热闹和起哄更符合商业原则,巴西队永远不说重在参与、因为他八竿子都打不着欧洲杯,只有在世界杯上撒野,但是情况越来越不妙,小丑和大师的同台演出,让他不得不一边批改小学生作文,一边自己著书立说,其间的心酸可想而知。
在上一届欧洲杯上一剑扬名的少年欧文、梨花带雨的中年菲戈、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老年齐达内,每一个人都让非欧洲球队的人自叹星运不旺,就算是里瓦尔多和罗那乐多夺命双雄的存在,也印证不了一个铁的事实,欧洲队伍是铁桶一块,他们足以抵制世界杯,在他们愿意或不愿意的情况下,这种事情都可能发生。
我的回忆仍然定格在上届欧洲杯的经典比赛上,英格兰和意大利在八分之一决赛上相遇,最后是点球分出胜负,一场决斗直到东方破晓,这样的比赛在世界杯上很难相遇,世界杯提供地是弱肉强食的餮饕和缺乏反刍生理特性的胃。
世界杯早已成为起哄者的世界杯,这支起哄队伍包括:商人、传媒、博彩公司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信息消费者和赌徒。四年一次,座无虚席,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在镇上,四面八方的乡民们每月十五就来赶集。世界杯正在成为这样一个集市,谁有钱谁制了点皮革球状物就都可以来遛弯儿。满眼都是跑江湖的大伯和初来乍练的小混混,叫我怎么喝彩?
发展到本届,世界杯更是老眼昏花,做定了好好先生,居然将主办权一古脑推给日韩分去,还美其名曰和平。既然有破天荒头一遭,下次至少就轮到中国队主场了吧。到中国来赶集,最大的好处就是:看看中国怎么把自己的牌楼推倒,圈地给建筑商;工体怎么不败,黑哨怎么横行。这些乌七八糟、蝇营狗苟之事,其实也是“见光死”,见光死是因为侥幸遇上现实,我倒希望他们不死,这样可以让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中。
同样在中国队出线的五里河体育场,在第二场世界杯热身赛上,中国队被乌拉圭打得现出了原形。连一个朋友的爷爷都知道,这世界杯有“中国之队”之流在掺和,真个没法看。
索性不看世界杯,只看电视,把世界杯当作一出肥皂剧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