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凌雲高遠悼山鷹 (ZT)
送交者: laowan 2002年08月16日15:48:13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很久沒有上網了,可是這兩天因為北大山鷹社的山難,我總是不能沉入書中,心情煩燥之極,我想,我是得給他們寫點什麼了。
  第一次聽說山鷹是在四年之前,那一年北大登山隊三名隊員在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01)中成功登頂,我當時只是想他們也真夠牛逼的,感覺很敬佩。後來三年後我打算考北大,才開始慢慢有了更多的了解,每次經過北大一體的攀岩牆,總要多看幾眼。有時候會看到幾個學生在訓練,還聽說他們有每周二四的體能訓練和周末的拉練,並且每次訓練光跑步就是十圈。當時就想這幫傢伙真的挺厲害,毅力驚人啊,難怪能考上北大。再後來我就更加關注這支隊伍了,我總是在想,他們的許多精神,正是我所缺乏的。然後便是今年考北大失利了以後,我開始反思,發現有許多人格的缺陷對我來說是致命的,於是我不由得聯想起“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的山鷹精神,那個我關注了很久的社團,那個於心靈深處不段給我震顫的夢想,逐漸地收縮,逐漸地凝結,我想,對了,那正是我追尋的目標,那正是我缺乏的精神,我要加入山鷹。還是在十幾天前,我的一個立志要考清華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說他考上了以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加入清華賽艇隊,我大笑,我說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入山鷹,有趣。於是我們說,大家為各自的目標努力奮鬥吧。然後我們開始每天以登山和划艇互相勉勵。可是兩天前,就是這個朋友,告訴了我一個不幸的消息,他說北大登山隊出事了,兩人死亡三人失蹤。我一下子懵了,因為就在半個月前我還剛在北大看到了“預祝北大山鷹社攀登希夏邦馬峰成功”的大橫幅,當時我還羨慕不已,想要是我也能參加該多好,可是山難卻竟然來得這麼突然。我開始焦躁,開始不安,我看所有能看到的關於山鷹的報道,因為我知道,雖然我不是北大的學生,雖然我不是山鷹的一員,但是我的魂早已熔入了山鷹。也許這很可笑,可是我真的總是以一種卑小的姿態仰望着山鷹,那已成為我靈魂的歸依。
  不由想起了一個半月前畢業分手時導員給我的留言。他說你有毅力卻韌性不足,志向遠大卻不能腳踏實地,當時我深以為然,想導員的確是一針見血。我於是問自己為什麼總是不段地壯志滿懷卻總不能持久保持呢,為什麼總是激情有餘而恆心不足呢。於是我想起幾年之前一個朋友的話,他說你做事總是抽筋式的,可是遲至今日,我還沒有改過來,我還是不停重複着豪情然後鬆懈的故事,就這樣慢慢地平凡着。我於是憂慮,恐懼,我想我不正是缺乏精神上的激情嗎,那才是持久保持鮮活生命的基礎,否則,將註定沉淪,然後無為,平庸。
  那麼,讓我們凝視一下五位勇士的名字,他們是林禮清、楊磊、盧臻、雷宇和張興柏。
是的,我與他們無緣相識,但我依然由衷地敬佩他們,敬佩他們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精神和精神背後的優秀品質。他們是北大最勇敢的學生,他們還是北大最勤奮的學生,是最有理想,最有報負的一群青年。我讀了一些他們的生活故事,更加地對比出我的懶惰和無知,我想我真的應該好好地向他們學習。
  也許他們真的就這樣走了(希望另三位還能生還),但我要說,山鷹精神不可廢,我們不應該因噎廢食,因為我們應該明白,登山本來就是一項危險的運動,既然我們選擇了他,也就選擇了去挑戰生命的極限,也就選擇了去直面死神的考驗,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將勇士們的事業繼續呢。死乎山水之間,正是死得其所,讓我們擦乾淚水,繼往開來。這也正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
  青年人的血應該是熱的,我想我真的有必要從我做起的。我要大聲的喝斥自己,不該再睡懶覺了,不該再散散漫漫了,不該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既然人生已經錯失了多次機會,就沒有理由再錯失更多。
  這是一個個人奮鬥的時代,這是一個進取爭先的時代,這是一個拼搏向前的時代,這是一個壯志凌雲的時代,朋友們,讓我們大聲地喝斥自己吧,然後,奮勇前行,去追逐屬於自己的未來!
  山鷹們,安息吧,兩年後,我一定會繼承你們未盡的事業,去征服希夏邦馬峰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