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轉貼:马健与篮协的过节
送交者: chlorin000 2002年09月16日17:22:21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由于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少,我只是凭印象写一点,其中多有猜测之辞,“可能”“也许”之类,满纸荒唐言,请各位指正。
文中“篮协”一词指代不清,有时指整个机构,有时指其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代表人物,但于文章意思并无大妨。

仔细想起来,我应该在90年北京亚运会时就在电视里看过马健打球,但我对那时候的中国男篮没有任何印象,因为在一场场横扫对手的比赛中,每个球员看上去都那么出色,媒体对他们的报道也不多,同时中国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狂卷金牌,让我应接不暇。对于90亚运会的男篮球员,我只记得朝鲜队有个两米三十几的瘦高中锋李明勋,菲律宾队有个身高只有一米五七的控球后卫。

我记得的最早一篇对马健的报道是93年的《天津日报》上,说是马健在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一场比赛中上半场投进7个三分球,下半场又投了两个,全场得了若干分云云。由于我在此以前很长时间就已经养成了每日精读《中国体育报》以及其它报纸的体育版的习惯,而对“马健”这一名字却毫无印象,所以竟认为他是个天津选手。回宿舍问起老资格的篮球迷,才知道原来他是河北人,早就成名,却被国内封杀了的。

此后对于马健的事零零星星地知道了一些,综合起来大致是这样(还请前辈高人指正):
大概在88或89年的时候,国家男篮(还是青年男篮?) 请了美国的教练来指导训练,马健给这位教练的印象不错。据说马健在那些队员里技术不是最好的,身体条件也不是最好的,优点在于有热情,比赛时投入,不惜力。(孙军对他的评价是扣篮多,威胁大。) 于是后来就有美国大学给马健发了邀请,当时单涛也得到邀请的。(马健的水平如何我不清楚,不过在89或90 年的时候河北男篮曾经爆冷(战胜了已经几连冠的辽宁吧?) 拿了全国联赛冠军的。9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得第14名,马健平均每场12.8分,在历届世锦赛中国球员的平均得分排行榜上位于张卫平、张勇军、胡卫东、李亚光之后,在那届世锦赛上应该是队中第二、 三号得分手吧,当时他也就刚二十一二岁。) 国内一直不肯放人,不知道用的理由是什么,也许也是国家队要集训吧,那一阵国家队是长期在一起训练的,通常是每年十二月集结,开始长达百余日的冬训,四五月份起打一些热身赛,到八九月份打完国际比赛才解散。
就这样到了92年奥运会。那次中国男篮在比赛前集训时间长达二百多天,成绩却是倒数第一 (负于安哥拉),虽有队员身体条件方面的原因,但训练水平之低也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对此的公开解释通常是“队伍年轻”、“国际比赛经验不足”,而私下的说法是“中国人的人种不行,先天不如欧美人”。那届奥运会上韩国包揽男女手球冠军。) 然后马健不顾篮协的阻拦,到美国上大学去了,从此被封杀,从中国男篮的主力二中锋成为中国篮坛的弃儿。

我在那以后仍是几乎天天看《中国体育报》,几乎看每一期《体坛周报》和《篮球》,不过《天津日报》上的那篇报道是我几年里看到的唯一一篇关于马健的消息。中国篮协尽管对提高国内篮坛的训练水平没有什么高招,对各省大砍篮球项目束手无策,但封锁工作做得很好。但到了95年10月,封锁终于被冲破:马健参加了洛杉矶快船队的训练营,有希望成为进入NBA的第一个中国人。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一消息,此后马健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的媒体上。
马健最终未能进NBA,据说是在最后一刻被淘汰下的。我常常想:如果马健在训练营时,篮协能给快船队打个电话,说中国有几千万球迷关心这件事,希望看到马健能在NBA打球,那结果会是怎样呢?快船队是支不求上进的球队,多年来战绩平平。其老板颇小气,不愿花大钱买球员,但至少还是个商人,用最低工钱雇个中国球员制造点轰动效应,吸引美国的华人看球,或许还可以在开拓亚洲市场方面占得先机,应该是有利可图的事,但如果这个球员是个弃儿则无此价值。如果当时马健能进NBA,对中国篮球是个极大的促进,甚至比现在的“三高”去NBA更有意义。因为“三高”的身体条件太突出,而马健的身高刚两米,爆发力虽好,比他条件更好的人中国绝对还有不少,“三高”去了之后,其他人只能感叹上天不公,如果马健能去,则会有许多人发奋:他能,我也能! 那么,篮协为此做了一些什么呢?当然,最坏的可能是,正是因为篮协做了什么,才导致马健最后被拒--------这种可能性实在不大,因为马健的水平还达不到必进NBA的程度,篮协的人也应该也许不会坏到如此地步。(这次王治郅不归,到勇士队打夏季联赛的事曾遇波折,因为中国有人给勇士队打电话,警告他们:若让王治郅替他们打比赛,则会影响俱乐部与中国篮协的关系。勇士队说那人不是来自CBA。)
冲击NBA失败之后,马健好象到菲律宾打了一阵球。96年初,马健回国,宣布希望能为国效力,参加奥运会。由于这件事被广泛报道,篮协无法将之冷处理,于是说:欢迎,但是有三点困难,一是需要先在篮协注册才能有资格参赛,二是马健与篮协不联系已久,篮协不清楚他现在的水平怎样,三是马健原来打二中锋,现在改打后卫,(不好意思,想不起来当初篮协怎样把这种位置的改变与马健归队的困难联系起来的了。) 想想也蛮可悲的,本来是马健可以凭中国的背景冲击NBA,现在却是他沾NBA的光指望着能回国找碗饭吃。
于是马健到篮协注册,接受篮协的领导,并回河北队打乙级联赛(当时还没改成甲B吧)。当时,马健在媒体打交道时,经常说的是自己很爱国,(好象在美国还为国家尊严跟人家打过架之类的,) 一直希望能为国效力,生活习惯良好烟酒不沾。同时,马健还向贫困地区捐过钱表示爱心,(好象是三四万块吧,当时的《体坛周报》上有的。 )总之,在公众面前,马健表现得相当不错。
在马健打乙级联赛以前,宫鲁鸣就已经带领国家集训队练了,国家集训队共有15 人。有报纸乐观地说:集训队最多可以有16 个名额,现在空出一个,应该就是为马健而留的。我当时很高兴,因为马健的强壮可以弥补中国队的不足,因为他在美国的训练经历对中国篮球的不足有帮助,也因为一段恩怨终于可以用相逢一笑的方式解决。后来我才明白,国家集训队经常就只有15 人参加,篮协虽然说国家队的大门向马健打开,但那扇门其实是画在铁墙上的。
然而马健还在乙级联赛中力求证明自己,指望着能推开那扇门。开始的过程很顺,河北男篮一路杀到半决赛,只要打败上海队,就可以升入甲级,马健就可以多一块敲门砖。(可是砖头能敲得开铁墙吗?)

(对这场比赛,由于当时的报道就不多,此后也很少有人提起,我找不到相关资料,有些事件的描述可能不符合事实。为此曾特地在网上问过,回应者寥寥无几且语焉不详。犹豫再三,还是将这部分内容贴出,抛砖引玉,希望知情者不吝赐教。)
那场半决赛,河北队输了。是在上半场领先约二十分的情况下输的。据说,马健下半场表现极其失常,三分球屡投不中,且出手次数多得不合理。有人据此认为马健是得了上海的好处,有意放水,出卖了河北队。
真的是马健把河北队出卖了吗?

篮球比赛中出现二十几分的大逆转虽非常事,却也不是罕见罕闻。上赛季达拉斯小牛队就有几场这样的逆转与被逆转。CBA 00~01 赛季奥神对辽宁,在领先二十分之后放松了,结果辽宁连中三分球,三四分钟之后就追平;北京对上海曾打出20:0 的疯狂开局,十几分钟后被追平。低于二十分的逆转就更常见。94女篮世锦赛中国队有一场在剩十来分钟落后19 分(依稀记得是这个数) 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反败为胜。NBA 00~01赛季西区决赛(?) 第七场开拓者对湖人在最后一节领先十五分的情况下落败够经典吧?当然还有2000年奥运会上中法之战。。。。。。今年世锦赛的中新之战。。。痛心,不说了。
一名篮球选手在上下半场表现判若两人也没什么奇怪。NBA 01~02 赛季猛龙对奇才,卡特对阵乔丹,卡特上半场神勇,得了近20 分(18分?),猛龙队领先十来分,但卡特下半场却屡投不中,得了零分 (?),猛龙也因之失利。
这些当然无法解释河北队的失败和马健的失常。

也许,正是因为那场比赛太不正常,所以它才是正常的。

马健的水平,在92 年出去之前,在国内的大前锋(或称为二中锋) 里是比较好的,出去四年,不说有多大提高,至少没搁下,也不会因改打后卫有大的变化,就算不如国家队的选手,在半死不活的乙级队中绝对是首屈一指,那种“必须成功”的决心更是其他球员所没有的。
梁达当时不出名,但96~97年在上海队打得相当好,参加扣篮赛,入选国家集训队,也有一定的实力。
马健的弟弟马鸣是个小前锋,1.97米,马健的父亲曾说他比马健更有天赋。马鸣长期在菲律宾打球,水平似乎有限,后来到浙江队打了一年,好象混得一般,(比赛中有过一个空中接力?) 不过,打乙级比赛,他将就着也够用了。
河北队的外援是马健亲自找的,比起其它队走马观花式地挑选的外援,在美国打了三年多篮球的马健找的球员应该不太差。
马健的父亲是河北队的教练。(我不知道是不是主教练。)
正是因为河北队实力不弱,同时又是父子一心,所以可以在上半场领先约二十分。
然后是中场休息。事情应该就是在这时候发生变化。

先问几个问题:
一、如果马健真的得了上海的好处,那应该是什么时候的事?
可能是在比赛开始之前吗?收了人家的钱,上半场却狂收拾人家,领先到二十分,然后再放水?如果马健想输,那么即使队友手顺,上海队发昏,他也可以把节奏压下来,哪有先赢二十分的道理?
可能是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吗?比赛开始之后,球馆里有几千人看着马健这位明星,有记者们拿着记录本和照相机跟着他准备捞点独家新闻,有河北篮协的官员跟着他提醒他胜利还没到手,有队友在他身边高呼“赢定了”,有教练在他身边说下半场得注意上海队的反扑,可以说:中场休息时,在任何时候马健周围两米之内至少会有五个人看着他。难道这时候会有上海俱乐部的人挤进人群,递给他一捆钱,要他放水?或者有人从远处给马健一个眼色,或从更远处给他一个电话,就让马健确信输了球之后自己能得一大笔钱?
二、 多少钱能让马健放水?
一个显然的判断是:由于马健与篮协的恶劣关系,如果河北队冲不上甲级,马健就绝无可能重返国家队,也就绝无可能改变自己“叛逆者”的身份,绝无可能回到中国篮坛的主流之中,而只是一个到处流浪的孤魂野鬼! 不仅是他自己,而且连他的父亲、他的弟弟也只能被排斥在篮坛的主流之外!
多少钱可以买全家人的幸福?
就算马健贪财到连亲爹都可以出卖的程度,那么多少钱能让他卖自己的未来?马健在美国学的好象是体育与经济的结合吧,他也说过“自己将来当教练的话太屈才了”之类,颇有意于在商业方面做一番事业。(不过从他这些年的表现来看,我很怀疑他有做生意方面的头脑。) 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打入甲级联赛、进入国家队、获得好名声,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光是打球拿工钱的事,还包括可能的广告收入、商业活动收入,不光是打球的几年时间的事,而是影响以后几十年的人生。而冲击甲级不成的话,就绝对无望进国家队,即使没有人说“故意输球”,也留下个失败者的形象和“关键时候顶不住”的名声,个人价值大受折损。两相比较,其间的差别有多大?马健也许无法在河北队获得所需的高工资,但作为一个地区的英雄,他可以在很多的领域内获得短期的和长期的利益,远胜过现在这样在不同的队伍之间当无根的浮萍。难道学了四年经济的他连这点都想不到?
需要多少钱才能买下一个不愿庸碌无为的人的未来?
另外,上海即使想花钱买胜利,它能出多少钱?
与财大气粗的足球俱乐部相比,篮球俱乐部的预算要紧得多,乙级队的经费更是少得可以用“穷”字来形容。上海队现在卖了姚明,预期收入据说达一千万美元,很阔,但当时也不富裕。我不清楚当时上海打乙级赛时的人员,只好拿他们升上甲级后的96~97赛季来讨论。从常规来说,球队在升级后会加大投入,购买好球员,以求站稳脚跟。(01~02赛季的深圳队赛前易主,是个例外。)
96~97赛季上海队的主力队员包括章文琪、梁达、武明阳、张勇和外援萨乌留斯,其余人不详,似无名角。
章文琪是上海自己培养,无需高价。梁达此前无名,虽入选过国青队,但国青队员中混不出头的也不少,无需高价。武明阳是个刚两米的瘦中锋,当时近三十岁了,来自西安前卫武警,那两年前卫男篮正在甲级队,也许他是隐藏不露的高手只想留在西安而不愿到北京的总队,但绝非名手,无需高价。张勇是个1.75米的胖乎乎的被江苏队弃用的后卫,无需高价。
萨乌留斯是96年奥运会季军立陶宛队的前锋,队中第六、第七人的样子,(99年欧锦赛时队中的头号三分手和第三号得分手,) 屈尊到遥远的东方来打球,场上场下表现出色,并在全明星赛上获远投冠军,参加了扣篮赛,多年来被认为是CBA的最佳外援。上海给他的工钱据说是每月3000 (或是5000?)美元,四个月花了十几万人民币,这在当时是很高的。
当时上海队不仅没有花大钱充实一线队,也没在青年队上花大钱。姚明、刘炜是本地土产。贾效忠入队前似无专业队经历,九运会上露了一下头的海瑞是从新疆捡来,1.96米,打前锋,条件很差,其他人至今未见有成材者,想来多为资质平平之辈。至于在辽宁建培训基地之类,那是后来逐渐发迹才有的事情。
此前的广东宏远、此后的北京奥神为求好成绩,都曾花大钱搜罗刚退役的国字号选手充实队伍,与它们相比,上海队很小气,因为实际上钱也不多。今年上海夺冠之后,有一篇报道(忘了在哪份杂志上) 写李秋平和上海队这几年的历程,说起在李秋平刚带队的头两三年(95~97年左右),上海队的训练、生活条件如何如何艰苦,一片愁云惨雾。
上海队即使想花钱买胜利,它能出多少钱?能够让在美国上了四年大学、可以去打球挣点外快的马健放弃自己的未来、放弃全家的幸福?马健当时已经成家了吧?太太是美籍日裔。(尽管我知道要把日本帝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尽管知道爱情的力量很伟大,但。。。还是。。。觉得。。。有些别扭。也许马健背负着“不为国效力”的名声,在华人圈里有些孤立?也罢,如果中国女孩嫁出去算吃亏,那么把外国女孩娶进来该算是赚了吧?)
马健也许有贪财的名声,但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贪财不会是看到地上有一毛钱就急冲冲捡起来,而是对小钱看不上眼,别人觉得一万块钱就够的时候,他却认为没有十万块钱不行。收买马健的成本有些高。有那钱不如去干点别的。何况,如前所述,上海队不仅精明得有些小气,而且当时手头紧,在备战时就没有花大钱,面对实力强劲的河北队,教练和队员可能会想冲一下,但俱乐部未必愿出额外的钱。

那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发生了什么,可以造成二十分的大逆转?
李秋平是个不错的教练,不光是因为他今年拿了联赛冠军,还因为他在96~97年带领一支杂牌军打到第六名,因为他在97~98年上海队大换血后,领着一群娃娃兵打到第五名,(好像还胜过八一一场?) 可以想象,中场休息时,他针对河北队的特点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也可以猜测,中场时,河北队的休息室里弥漫着轻敌的气氛。
但这些只可以解释逆转,而无法解释马健的反常,马健的在三分线外屡屡出手,次数多得不合理。在对手追分,自己手不顺的时候,需要的是稳定的得分手段,三分球不是合适的方法。离篮筐越近越容易得分,这是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健原本打大前锋,强的就是突破,不会不明白这点,他到美国之后虽改打后卫,美国篮球强的也是突破。而上海队虽有个外援中锋(好象是俄罗斯的,叫安德烈?) ,内线防守也未必很强。那么马健为什么不冲向内线呢?教练看到他失常,为什么不赶快把他换下场呢?

也许那场比赛真的只是诸多正常的大逆转中的普通一场而已。
也许那场比赛的下半场真的整个河北队集体发昏,就象当年的开拓者队和奥运会、世锦赛上的中国男篮。
也许马健真的很蠢。

但也许有另一种原因,也许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切。
篮协。
对于那场比赛,一直很少有人谈起。没有任何报道表明或暗示篮协与此事有关,也许他们真的如同初生的婴儿一样纯洁。
我只是想指出:如果假定篮协影响了这场比赛,则一切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

篮协已经压了马健三年多,没给他一丝机会。现在马健挟盛名而来,希望能重返国家队,并借机在国内做一番事业。篮协是否会愿意在一旁静观其变,甚或助其一臂之力?篮协是否会担心马健一旦得志将清算旧帐?如果马健在国内能站稳,必然会有的讨论就是篮协当年对马健的处理对不对,不对的话,错误是什么,责任在谁,封杀马健是否挡住了中国篮坛学习美国先进经验的道路,那这时候篮协将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尽管国家男篮有了冲进世界前八的突破,尽管CBA联赛的势头很好,这种讨论仍会使篮协的领导们大失面子。如果马健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指出中国篮球界训练方法的不足的时候,篮协的颜面将置于何地?
所以,在河北队即将冲甲成功的时候,在马健将要能理直气壮地宣称“我的水平完全可以进国家队”的时候,篮协会袖手旁观吗?

如果篮协想收拾马健,那中场休息的时间足够完成战斗准备了。
由于是关系到冲甲的比赛,篮协的领导或代表出现在现场是不奇怪的事。即使不在现场,篮协仍可以轻松联系到裁判、技术代表、上海队。由于篮协有权力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时候将马健拒于国家队门外,所以不必在比赛开始前就动手,可以先看看情况再说。看到河北队上半场大比分领先,于是开始行动。
裁判是篮协的人,技术台是篮协的人,上海队也不会放弃打败河北队升入甲级的机会。
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统一裁判和技术台的思想,按照规则,这儿没有代表河北队利益的人,所以,这件事没有难度。只要以领导的身份打着“慰问”的旗号到上海队休息室,在李秋平耳边轻轻说一句“盯住马健,不用怕”,上海队的战术就会明确。中场休息的时间实在长得有些用不完,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到处走走,跟老朋友们打打招呼,露出温和的笑容。

下半场开始了。风云突变。
只要马健一突破就会被吹走步或者犯规,那他就只好在外面投三分,上海队派一人紧跟马健,不停用小动作干扰他而裁判置之不理,那他的命中率就会下降。相反,上海队的任何动作都被认为是合法。每一个篮球圈里的人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情景太熟悉了。86年亚运会上中韩男篮相遇,上半场中国队轻松领先十几分,下半场开始后也是风云突变,韩国队肆无忌惮,裁判肆无忌惮,中国队迅速变成落后十几分。然后张勇军上场,用神奇的三分球挽救了中国队。
河北队的队员教练当然明白眼前是怎么回事,但那又能怎样?他们的对手不是一支球队,而是一个机构,是他们的领导机构。只有让马健去挣扎,去迎接自己的命运。
马健当然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那又能怎么样?他不能冒着被罚下去的危险再往里冲,只能一次次在外围跳起,尽管有对手的干扰,尽管知道自己的梦想即将破碎,尽管已经心中大乱,他只能一次次地尝试三分球,指望能有好的运气。但他的好运始终没来。
张勇军只要赢得比赛就可以胜利。马健即使赢了这场比赛也无法欢庆,因为当前的情形已经表明:即使他赢了,迎接他的不是祝贺,而是另一波攻击。即使他赢了这场比赛,篮协也可以说他“水平不够”,即使他一场比赛得100分,篮协也可以说“国家队已经集训了很长时间,马健与别的队员短期内无法形成默契配合,不予考虑”。 王治郅从96年就入选国家队,几年来在国家队的集训总时间约有24 个月了吧,(2001年有三个半月,2000年有五个月。) 这回单独练上两三个月,篮协不就说“与别的队员短期内无法形成默契配合”,再不归队就要考虑将之开除吗?何况是断绝关系已有四年之久的马健。现在的篮协官员已经不是96年的那些,不是92年的那些,不过可以用一句套话来描述十年来的变化:尽管XX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XXXX的作风没有变。

河北队冲击甲级成功只是马健重返国家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充分条件。

所以,这场比赛的所有不正常都是正常的。

或问:难道篮协的人真能如此大胆,就不怕裁判和上海队泄露天机?不怕马健求助于法律?不怕河北省的领导生气?不怕球迷有意见?不怕媒体谴责?
不怕。
裁判和上海队不可能会泄密,泄密会害他们自己。
法律对此无能为力,因为无法找到证据。
篮球项目在河北的领导们眼中不见得有多重要,何况篮协此前已经有三年不许马健为国家队和河北队打球,也没见河北人闹。后来甲A有多家篮球俱乐部几次联合起来想从篮协那里争利益,不也被篮协轻松摆平了吗?何况小小的乙级的河北队。
球迷的意见是没有影响力的。
媒体会为马健而得罪篮协吗?这次王治郅的事,几家网站上的民意投票在未受干扰前的结果表明球迷对他的支持率达八成以上,这一比例在媒体上体现出来了吗?除了杨毅写了点委婉的报道,苏群挺了王治郅几把,其他记者呢?只见一篇篇支持篮协的文章从四处抛出。徐济成躲哪去了?王海鹏躲哪去了?孙保生躲哪去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测,毫无根据的臆测。
假定一个名义上代表国家利益的机构对一个想为国出力的选手下黑手是有些离奇,象假定“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一样听起来荒诞不经,只是从这种假定可以顺畅地解释许多疑问。
至于事情的真相,只有当事者自明了。

有一篇西方的小小说,(忘其作者与篇名,望博学者指教,) 其大意为:
某日某城,有恶犬于公共场所咬人,警察毙之。
此事见报后,大众纷纷谴责狗的主人,称赞警察为民除害。
第二日有后续报道,说警察向狗开了九枪。
于是大众的态度彻底转变,或讥警察枪法太差,或大骂警察凶恶,同情狗主。
第三日的报道是:那九枪均打中狗的要害部位,然而该狗肥壮异常,警察的枪支陈旧,威力小,打中狗之后,狗一时尚不致毙命,只有连发数枪。
于是大众的态度再一次变化,有的从肥狗出发探讨社会问题,有的从警察的破枪出发追问纳税人的钱到哪去了。

当我们对事情的真相了解得越来越多,也许我们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下面的论述与篮协是否影响了那场比赛无关。

现在知道的事实只是:
在这之后马健和马鸣仍是好兄弟。此后马鸣也在四处漂泊。(他们的老父是否为马健92 年的出走恼怒呢?)
在这之后仍不断有球队要马健打球。当年CNBA有队伍想要他,北京队在保级战生死攸关的时候找他当救星,财大气粗、很想往上冲的奥神选了他当主力,上海队准备争冠军的时候想拉他加盟,宋涛组队准备冲甲A的时候想要他,现在香港队组队打甲A的时候据说也想要他。
在这之后没人再提起马健想进国家队的事,马健不提,篮协不提。篮协真心欢迎过马健重返国家队吗?在河北队就要冲甲成功,马健就要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我的水平完全可以进国家队”的时候,篮协是欢欣鼓舞,冷眼旁观,还是借刀杀人?郑武、孙军、巩晓彬都曾掉入过乙级,没有影响他们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马健却连国家集训队的大名单都没能进。我猜如果马健有一个进国家集训队的机会,让他睡地板他都愿意。

宫鲁鸣就从那15人里挑了12个去亚特兰大参加奥运会。那12 个人里,有95~96赛季因与王守强打架而被停赛多场的单涛,有22 岁、刚成为八一队主力的李楠,有重伤初愈的吴乃群。内线用单涛是必然选择。李楠后来成为中国最稳定的外围投手,但当时实在还太嫩,而且身高只1.98米,却因伤跑不快又跳不高。我对那时的李楠的最深印象是:联赛时有一次他得球后快攻,周围四五米内无人,他跑到篮下,轻轻地一记低手上篮,球没进! 对方回防的队员接住从篮圈落下的球迅速打反击。吴乃群那个赛季一直养伤,只在赛季末上场打了很短的时间,状态很差,即使状态尽复,他的长处在于中投,可那瘦弱的身板却要放在大前锋的位置上,对抗欧美队时根本不行,他本人曾在谈到中国队与欧美队的区别时,表示过面对人家的强壮无能为力(《篮球》杂志上,95年左右)。中国篮坛几十年前就无奈地感叹自己球员的瘦弱,到现在还是在无奈地感叹自己球员的瘦弱。马健从美国回来,一身的肌肉线条分明,却被扔到一边。王治郅留美苦练,希望使自己变得强壮,却被勒令回来。
李楠和吴乃群参加了奥运会,很少上场。
而二十七岁、正处于黄金时期、身体强壮、能打突破、能投三分、可锋可卫、年轻时以比赛中不惜力而出名、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马健,却连进集训队的机会都没有。

那次奥运会上,中国队在美国队和欧洲队面前一败涂地。那支美国队虽有大牌,但表现不好,决赛对南斯拉夫时,在迪瓦茨被罚下去的情况下才小胜,不过对中国队时打得轻松自如,赢了六十多分。所以有评论说“除了中国队外,其它队都已把美国男篮当作一个对手来拼”。 中国队在欧洲队前也没还手之力。我当时半夜里兴冲冲地爬起来看中国男篮比赛,却灰溜溜地早早关了电视休息。有人为此不喜宫鲁鸣,我则认为责任不能全由宫鲁鸣来担当,篮协因为自己的感情而不让一位优秀选手有为国效力的机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马健不能帮助中国队取得更好的名次,三十多分的差距不是他的能力所能消除的,但他的优点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队的不足,至少比坐在板凳上无法上场的人要强,至少可以让教练多一些战术变化选择。
那次奥运会上,中国队战胜安哥拉和阿根廷而进入前八名。安哥拉队的中锋只有两米,整体实力不如中国队。阿根廷队在与中国队比赛的前两场先后对阵美国队和立陶宛队,均与之苦战后告负,两名内线选手重伤,(好象其中一个是手腕骨折吧,) 对中国队时无法上场。中国队小胜阿根廷。为比较中阿两队的实力,下面给出两队近几年的一些情况:
1994 中国小组赛险胜西班牙、巴西,获第八。
阿根廷第九,胜西班牙。
1998 阿根廷第八。中国因97年亚锦赛半决赛负于韩国而未参加此次世锦赛。
2000年奥运会中美男篮比赛的比分是72:119,阿根廷队无缘此次奥运会。
2001年友好运动会,阿根廷队两次与包括小奥尼尔、马丁、斯泽比亚克、马里昂的美国队交手,小组赛69:97,决赛63:91。
2001年世界21岁以下(或者称22岁以下?) 青年男篮锦标赛,阿根廷队第三,中国队好象因在亚青赛上负于卡塔尔 (?)而无缘此次世青赛。
2002年世锦赛,中国队71:95负于阿根廷。中国队最后列第十二名,阿根廷队得亚军。
宫鲁鸣运气真好。篮协运气真好。

据说,马健在篮球圈里人缘不好,因为他出去是不顾大家的利益,据说他想归队时是全体队员反对。
也许这些都是真的。
马健的身体条件不算太好,要想在大前锋这个身体对抗激烈的位置上有成就,必须比一般球员更投入,更疯狂。马健年轻时爱扣篮,在国内比赛、在国家队训练时,想来都曾在不少人头上扣过。十几年后,姚明在回答记者们“你为什么不爱扣篮”的问题时,说过“国内认为在别人头上扣篮是无礼的”之类的话。
90年前后,篮球运动员的收入很低,马健与其他人相比能力并不强太多,却要到美国挣“大钱”,其他人心里会不会平衡?
国家队长期集训,他一个人去美国,显然有“与其他队员短期内无法配合默契”的问题,尽管中国男篮多年长期集训也未见到什么好配合。而别的国家只集训一两个月就可以有成效。
如果篮协对国家集训队队员表明态度说不要马健,那么有哪个队员敢跳出来说一句反对的话?而如果篮协说:“让我们热烈欢迎马健为国效力”,那么又有哪个球员敢不鼓掌?
也许马健在得到美国大学的邀请之后,应该跟队友们抱成一团,痛哭流涕地说“我不去! 要死大家一起死!”或者走的时候把队友们一块捎走?还是到那边挣了钱之后分给大家一点?

我不知道这种“宁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放一个人出去逃生”的做法是不是就叫“以国家利益为重”。

为马健惋惜而痛恨篮协,但不是只为他一人。
马健身体条件、技术在国内不是最好的,如果当年 (90年左右)篮协能让他到美国去打大学生比赛,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球员沿着这条路赴美深造,从而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
现在的单涛肥拙可笑,但当年他也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条件最好的中锋”,“亚洲第一中锋”,后来对王治郅、姚明的许多评价和期望也曾用在他身上,当年他也曾收到美国大学的邀请,但终于没能去成,此后就在国内混着。同样一直懒惰的巴特尔去NBA两个月就有大进步,如果当初单涛能去美国大学里去练球,还会不会是今天这种状况?
胡卫东天纵奇才,名为前锋而兼后卫之事,突、投、断、传全能,自称摸高达三米六以上, 93年七运会篮球赛的技术统计中有四项列第一位,当时也就刚二十二岁。 难道他那颗年轻的心就没有想过到更广阔的天空去飞翔吗?现在,当大洋彼岸那个比他大八岁的他的模范还能因下赛季打不打球的问题而吸引全球篮球迷的关注,他却已经在感叹“老了”。
篮协封杀的不只是一个马健,而是一批球员的前途。
别说“如果马健92 年不自己出去,篮协93 年就会放他出去”之类的话。中国男篮直到94 年还是各地方队打赛会制的比赛,国家队长期集训。94 年世锦赛上冲进前八,同时足球联赛实行主客场制大获成功,篮球界才开始改革。95年春打八强赛试行主客场,此后才改变了原来的长期集训方式。马健收到的是美国大学的邀请,大一新生一般十八岁左右吧,92 年时他已二十三岁,还要再等几年?王治郅96 年有多所美国大学看上,直到99 年也还没有动静,只是99年7 月(8 月?) 达拉斯小牛队在NBA选秀中挑了他,才又出现赴美希望,到2001年3 月才成行。(好象体育总局有个规定是运动员要到二十八岁才能出去为国外俱乐部效力。但我不知道这一规定制定的时间、应用范围,因为破例的情况也不少。一直很奇怪:87年左右,宋涛能到NBA的门口,只是因伤而失去机会,怎么后来中国选手出国打球反而更难了?)

中国体育的集体项目自从90年代后就开始大幅度萎缩,现在男子篮球中甲A、甲B、乙级加起来也就只剩下二十六、七支(省一级的)球队。即使是从95 年八强赛开始改革后,甲级篮球联赛逐渐火爆,但仍有多支队伍消失或将要消失:广东军区队散了,空军散了,前卫武警队好不容易返回甲A,却并入了奥神,沈部有多名好手,却因没有经费来源而人心涣散,深圳队卧薪尝胆几年冲上甲A又降到乙级,主力队员跑到奥神、新疆,估计队伍离解散已不远,湖北、四川均从甲A一路降到乙级,并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广西男篮一度改行去打曲棍球,福建、湖北男篮的青年队好象都已解散。。。。。。CBA的甲A联赛热热闹闹,有多少人注意到甲B的半死不活,乙级的奄奄一息?篮协面对这种状况做了些什么?
现在“三高”去了NBA,对中国篮球是很大的刺激,然而,NBA的门槛太高,他们三个的天然条件太好,令绝大多数人望峰息心。
而去美国大学打球的门槛就低得多,对于中国的不少球员、不少青少年来说,是个可以为之努力、并有望实现的目标。韩国的徐章勋、台北的田垒都能去,绝对有理由相信大陆可以有数以百计的青少年有到美国大学打球的潜力(不是现有的能力)。如果能有几个人能够去成,则对许多想进行专业篮球训练,天赋却并非极佳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可以点燃他们的热情,从而让中国篮球的希望之火更旺。
从1990年到现在,有多少本来可以有希望成为优秀篮球选手的青少年因为打篮球没有前途而放弃?
从现在开始,到无法预料的未来,还会有多少本来可以有希望成为优秀篮球选手的青少年因为打篮球没有前途而放弃?

冲甲失利后,马健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回来想为一支CNBA球队打球。理所当然地被篮协拒绝,因为打CNBA的都是乙级队,马健既然已经为河北队打了乙级联赛,按规定就不能到别的乙级队打。
当时好象没有甲级队想要他的消息。我不知道那些甲级队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
马健只好再远走。

转机终于出现。
就在96~97赛季,北京队由于单涛不愿再打,落到快降级的地步,急需救兵,找到了马健。尽管这与原先的诸多规定有矛盾,并且显然会损害别的弱队的利益,篮协还是很快地让马健加入了北京队。
马健终于重返中国篮坛。

我终于见到马健打球。
然后就发现自己不喜欢球场上的这个家伙。
我不打球,对篮球比赛也始终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球员的技术运用是否合理、篮球意识好不好等东西我是一窍不通的,见到有网友头头是道地称赞马健的防守、站位之类,我只有虚心学习的份,有网友称赞马健的职业精神,我从未与马健打过交道,也无法评论。不过,我总觉得马健的球打得不好看,不勇猛,也不灵巧,投篮时跳起后的那一顿我觉得怪怪的,发型也怪怪的,只有他偶尔突破后从人丛中跃起扣篮时才让我想起当年他曾是个不错的大前锋。

我不知道97 年时马健是否为河北队冲甲努力过。97年时,马健、马鸣还能打,梁达经一年甲级联赛的锻炼水平也有长进,全队的实力不比96 年差。但此时的马健应该已经明白自己不可能再进国家队,篮球对他来说也不会是可以建功立业的事业,而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心情已与96 年不同。当年,刚成立不久的奥神队财大气粗,马健投奔了过去,终于有了安稳日子。

游戏并未至此结束。

2000年12月17日,2000~01赛季的CBA联赛第九(?)轮,奥神队主场对上海队。比分一直没有拉开,距终场还有二十秒时,奥神队以94:95落后,马健运球到前场组织进攻,姚明对他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奥神队获得两罚一掷的机会。马健两罚全失,同伴再掷界外球,最后一记投篮又传到马健手里,还是未投中。
马健全场负责防守姚明。姚明全场得四十分,赛季平均分为约三十分。
上海队开赛以来保持全胜,其中首场即战胜八一队。
如果一个选手的中投命中率为50%,罚球命中率为75%,那么出现连续两罚一投不中的概率应该是三十二分之一吧。马健的运气实在不好。
马龙在与乔丹争冠军时曾在决战中连续(?)四罚不中,他的罚球命中率似约75%左右,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约二百五十六分之一吧。
12月20日,奥神队以73:100负于首钢队。赛后马健即被奥神老板赶出队。

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只要是三个月以上没有发工资的,就可视为雇佣方自动解除双方的雇佣关系。

2001年7月初,马健与上海队签订合同,
9、10月间,有消息说马健与奥神之间关系未清。马健称与奥神从未签合同,况且,奥神已有半年没给他发工资,即使有合同也废了,曾多次找奥神老板,但对方始终不见。
奥神称:给马健开工资,一个月四百块钱,是马健一直没有来领取。据说还向记者出示工资条为证。
篮协称自己中立,要上海与奥神队各出具相关材料以判定马健归属。
10月31 日,原定的CBA新赛季报名注册截止日期。篮协宣布截止日期因故被推迟。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解释将推迟原因时说,将报名截止日期推后与马健一事并无直接关系,原因主要是今年联赛增加了新队伍,并且所引进的外援数量增多,截止日期推后主要就是由于外援的各种手续还没有办理完毕。
11月12日,篮协给东方男篮和前卫奥神出具材料的截止日期。东方男篮已将所有的材料都上报了篮协。奥神队未提供奥神队与马健的合同。篮协还是答应了奥神队补齐材料。

11月25日左右,奥神向篮管中心出示了一份有马健签字的效力该队2001年至2003年的合同,合同签字日期为2001年6月20日,也就是奥神所说“马健没有来领工资”已有半年的时候。
马健称:合同上的签名是自己的,自己与奥神曾在99年签过一份两页的合同,当时合同上未写日期,且只有两页,第二页上有签名,而无实质性条款。奥神向篮协出示的合同有三页,只在第三页上有签名。

篮协很快表态:
“依据法规和事实,奥神出示的合同是有效的。”

2001年12月10日 马健将奥神俱乐部告上法庭。

2002年6月12日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篮球运动员马健状告北京奥神职业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景投资管理公司侵害其姓名权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法院判决,马健与北京奥神职业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景投资管理公司签订的《中国篮球协会俱乐部篮球队运动员服役合同书》无效;驳回马健的其它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7010元,由马健负担6960元(已交纳),两被告各负担25元。有关鉴定费5000元,由马健负担3000元(已交纳),两被告各负担1000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委托北京市法庭科技鉴定研究所对合同中的签名及合同本身进行了司法鉴定,认定合同中签名真实,但合同不是一次装订形成。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马健在带有空白条款的合同上签字,属于疏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同时可以认定双方没有就这份合同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服役合同书”无效;另外,马健依据与上海东方俱乐部签订的、尚未生效的转会合同索赔30万元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故作出上述判决。

就在马健和奥神由于没有合同而闹到篮协的同一时期,篮协在寻找CBA的推广商。篮协一边在应付马健,一边在未与羊城报业签订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的情况下就先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将推广权授予羊城报业(报价约每年3500万元),让其余竞标者退出,再与之进行谈判,且坚守阵地,直到谈判破裂,然后把推广权交给手下的公司以低价(2400万元)卖出。

马健现在在等着新合同,王治郅现在在等着新合同,姚明现在在等着新合同,

而篮协在高唱着“国家利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