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信阳人: 繁简之争——从《马英九提倡汉字采识繁书简模式》说起
送交者: 信阳人 2009年06月13日14:14:50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到美国之后,经常会跟台湾同学在一起议论大陆的简体字,听到一些批判简体字的说三道四,说简体字“不正统”、“不好看”、“不精确”,而且往往繁简之争会变成国共之争,把文化的议题政治化,早就脱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 近来网上出现这样一条新闻:   人民网6月9日电 马英九今天指出,台湾使用的繁体字代表中华文化,但大陆则使用简体字,他建议可采“识繁书简”方式,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议。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 马英九说,在境外有许多中文学校,教台湾来的学生繁体字,碰到大陆来的学生,就教简体字。他认为繁体字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色,但大陆因为采用简体字,有些繁体字看不懂,因此他希望两岸在这方面未来也能达成协议,采用“识繁书简”方式。   他说,“识繁”就是认识繁体字,但要书写的话可以写简体字。马英九指出,他过去几年一直努力发扬繁体字,也希望有一天繁体字能成为世界遗产,因为全球很少有文化能读2000、3000年前的文字,但中华文化就做得到。 于是有些网站又掀起了一波繁简之争。虽然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繁简之争的很系统的论述,我还是把〈飞扬军事〉和〈西西河〉的一些网友的最近的一些议论收集了一些,这些快意利剑在繁简之争中无往而不胜。 议题1:“繁简之争”被政治化,简体字是TG的反传统之作 其实简体字,始作俑着并不是中共。简体字并非大陆独创,是国民政府时期,就下令实施的文字。五○年代后大陆实行的简体字,有八成五的文字,是继承三○年代国民政府的政策内容;另外一成五的简体字,源自于大陆学者根据古书和碑刻文上所遗留的简体字而创造。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1922年,钱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体的简化方案,其中提出8种简化策略,这是第一次系统提出汉字简化方法。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语言文字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然而“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 ...... 1935年6月,钱玄同在其所编的《简体字谱》(2400余字)中选出1300余字编成《常用简体字表》,送交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其中的1200余字并准备推行。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手头字”,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这个由蒋总裁—介石签署《第一批简体字表》,成为30年后新中国文改委修订简体标准字的蓝本。 而TG提倡和推广简体字的历史并不比“国民政府”更长。 1950年8月9日,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举行简体字的研究选定工作座谈会,商定了选定简体字的四条原则:整理选定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加以适当的补充;以楷体为主,间或采取行书、草书;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常用繁体不必简;最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实行。 1952年2月5日,在中央教育部的筹划下,组成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 1956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简化字总表》。 议题2:简体字不传统,繁体字才是字 台灣總統府人員開記者會說明: 希望兩岸往來文書使用正體..... 到美国以后碰到过N多反对简体字的人,他们的一个振振有词的理由就是:四大书法家颜柳赵欧的字帖里都是繁体字,是为“正楷”,所以繁体字是传统,对美国人说就是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何以为正,如果正楷是正,这跟繁或简没有关系;如果以正统为正,那就有什么是正统文字的争议。更麻烦的是,延伸到政治,国共谁是正统之争。 实际上,简体字与繁体字本是一脉相承,简体字也是汉文字两千多年的演化中的正体字。有些简体字,比如大众的“众”,本来就是甲骨文里的写法。 三个人迭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好认。可是繁体字的 “小 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 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从”、“尘”、“礼”、“云”、“电”、“胡”、“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在《汉字简化方案》中,还有很多简体字是就是从传统的中国书法里“拿来的”。在中国书法的行草、大草里,长就是‘長’,风就是‘風’。如果我们翻翻赵孟 的《六体千字文》,米芾的《行草字帖》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简体字”。更不要说张旭、怀素的大草狂草了,那里面一字一笔划的“简体字”更多。 所以,简体字又何尝不是传统的,谁敢说行草不是传统?说繁体字美,大草狂草又何尝不美呢? 不通中国书法,没有文化的人才会反对简体字。谁要是在说简体字不“传统”,不美,请君每日临赵孟 的《六体千字文》,米芾的《行草字帖》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各一遍。 议题3:简体字写法过于简化,表意不精确,字不达意 你先别烦,那些指责简体字字不达意的,翻过来倒过去就是以下这几句陈词滥调。 最常见的举例有, 脸面的“面”和吃的那個“麺”本來是兩個字的, 但是, 简化字给合并成一个字了。 簡體字:面包、面子,用的都是同一個“面”字。 繁體字:麵包、面子,呵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台湾人经常受不了, 为什么吃“麺”变成吃脸了。 简体字中,皇后与后来,其中的“后”全是无法分别的。 繁体字,就是皇后、後來。 “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难道不混淆吗? 繁体字很清楚,就是“里程”、“裏面”。 更有甚者说,简体的爱没有心,繁体的“愛”有心,等等,......。 以上这些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汉文字里本来就有很多是因为音同而挪用的,仅仅从字面来讲“文字的精确性”是不科学的。。 “麺”用“面”来简化看起来荒唐,理由是如果你只看见了一个“面”字, 究竟这个字是“脸面”的意思呢,还是“麺”的意思呢? 简体就分不开。然而,“吃面”就想到“脸面”,那么叫一声“妈”是不是我们总要想到“马”呢?再举一个例子,“粉”字。如果我们说麺粉,有米又有麦,看起来不错。那么,我们还有“花粉”,是不是每当我们看到一朵花的时候,就觉得看到花芯里有米粒儿呢?更有繁体的“氣”字,那里面的‘米’又作何解释呢? 汉字中的 馬—媽嗎碼罵螞瑪 马—妈吗码骂蚂玛 后面的六个字都只借用“马”音,并不表“马”意,那么是精确还是不精确? 米—迷谜咪眯糜醚氣粦磷 右边的九个字中的‘米’表的是什么意? 其他如‘机’器—機器、‘机’密—機密、‘机’会—機會;配偶的“偶”和偶然的“偶”;排列的“排”和排除的“排”;材料的“料”和料想的“料”;露水的“露”和显露的“露”,等等。这些字的不同意义很可能原来就没有关系,有的也许当初有联系,可是现代社会也联系不上了。这种字也应当看做两个同音字。这种字似乎可以算一个字,也可以算两个同音的亲属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音是很难区别的。 至于说‘爱’字嘛,我不是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否则把“愛”简化成“”多好,又象形,又好写好记。 汉字是“意、音”分离的,中国文字的演化和发展是从音同和意同两条腿走路演变而来,有些汉字直接表意不直接表音,有些汉字直接取音不直接取意;而且,在结构上没有什么系统和标准。所以,人学汉字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我小时候在默写测验的时候,如果写不出老师说的字词,就常常按音或按意自己造一个! 议题4:电脑输入汉字,不必手写,简化字没有优越性 计算机时代,简体字也有优势。 用拼音输入,繁体并没有优势。 繁体字,字号小了看也看不清楚,黑糊糊一团,看起来也不舒服。 如果用扫描自动识别,字体小一点的话,繁体识别率成问题。 繁体字打印还费墨,就这一点来说,繁体字不环保!(敢说环保不对你就是政治不正确!) 中文路标上也是同样道理,简体字可以从更远的地方认出来,而繁体字的辨认距离要近得多。 电脑屏幕显示繁体也需要高密度-200DPI-以上的显示器 鬰悶 100DPI下通常字号的显示,这是个啥玩意儿? 鬰悶 两倍字号,喔,勉强能看了,还是缺笔少划。真正的200DPI显示器下这个字应该跟100DPI下上面那个字差不多大。 鬰悶 终于能看清了,这就叫“郁闷”啊! 如果没有“高密度显示器”,古人也要弃繁就简的。南京中华门上的城堡里面放了不少明代城砖,上面就有不少简体字。城砖粗糙, DPI 小,刻写繁体字,很多比划就无法刻出来,分辨清楚,只好写比划少的简体字。实际上古代对字的繁简、笔画没什么统一的标准,那些文人士大夫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没有犯了皇帝的忌就行。所谓‘标准’繁体字其实是清朝的科举标准用字。统一笔画标准是近代的事,因为要做铅字字模,古代手刻版就统一不了了。 议题5:不认识繁体字,不能读古文,会数典忘祖 大陆的教学大纲:小学毕业,识3000汉字;高中毕业,至少5000(其中包括3000‘繁体字’)。 大陆的1964年5月版《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 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 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 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 共2238字。 而国内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繁体字的能力,老师稍加引导就可以了。 就国内的情况看,其实都不用专门去教繁体字,基本上上完高中差不多的人就能认识许多繁体字了。有人没有专门学过,初中看繁体竖排版的《倚天屠龙记》一点困难没有,除了有一个貌似多音多义字——护教法王的护字——搞不清楚。 通常我们认识五千个汉字可以读书读报,应付数理化,大学教育。但是要读古代中国史,钻故纸堆,要认至少一万汉字。至于要读更古的文字,象甲骨文、青铜铭文,认再多的繁体字也帮不上忙;有些满腹经纶的专家还读不出呢! 使用简体字的人读简体的史书障碍并不算大;若是直接读繁体史书则相对更容易些,可是二者难度差别比较小。以中华书局二十本版《资治通鉴》为例,大陆年轻人以为更大的障碍有两个:竖排;正文与夹注刚开始不易区分。但是经过比较短的时间后也能适应了。读《管锥编》,中华书局版五卷本,繁体横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 最后 当今世界上,即使仍有看简体字不顺眼的,学中文,写简体字,使用简体字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美国 大约十年前,国会山庄图书馆全部中文书籍的检索要用简化字,汉字的拼音用拉丁问的“汉语拼音”。 日本 在二次大战后进行文字改革:1、减少汉字用量(先是规定只能用1845个当用汉字,后来改为1945个常用汉字)2、汉字简化 联合国 联合国在1970年代中华民国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后,将各种文件和决议的中文文本由正体字改为简化字。 在此前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南韩都颁布和在华文学校推广使用简体字。 即使是在台湾, 虽然不允许各级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大陆使用的简化字,但民间可以在各个领域自由使用简字和简化字、日本汉字,即所谓“俗体字”。 大陆没有任何一条法律限制使用繁体字,只是提倡使用简体字。在民间繁体字的使用还是很频繁的,特别是在庄重的场合下,可见繁体字在大陆人民心中的地位。倒是岛内一直都对简体字进行限制,现在又拿简繁之争这样的伪命题来说事。简繁之争对大陆没有任何意义,毕竟绝大部分大陆人都可以识别繁体字,倒是岛内人要好好补习写简体字啦,以后来大陆打工不会写简体字是不行的References: (1) 《漢字簡化歷史》(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漢字簡化歷史 (2) 《马英九提倡汉字采识繁书简模式 盼两岸达协议》(飞扬军事)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54/0906/190423.html (3) 《简繁之争,还没完没了了?》(西西河)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53215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没事挖个坑:网名与“见光S“
2007: 俺也说说马刺
2006: 哈哈,争疯小文网猫把日本说上天,俺早
2006: 世界杯备忘五(6月12日-6月13日)
2005: 简单谈谈活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