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怀图雅(ZT)
送交者: 柏川 2003年02月14日03:00:07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方舟子·
(为《南方都市报》的“图雅专辑”写的)


早期网人并不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过图雅(有时也写做涂鸦,昵称
鸦)是个例外。他的真实身份,到现在还是个谜。直到1994年,鸦的散文《寻龙
记》获台湾《中央日报》的一个文学奖,按要求要提供个人简介,他才首次公开
透露了一点个人信息,然而也非常有限,不过是“五十年代出身于北京”,而这
是只要细读他的文章就可以推测出的。他有时也在网上跟人讨论一些高等数学的
问题,所以他的专业,大约与数学有关。甚至连其性别也有争议,虽然其文风、
措辞明显男性化,网上却有人哄传、到现在也还有人怀疑他是女扮男装。不过对
这一点我倒是可以澄清:鸦曾经要我给他寄过点东西,提供的收件人姓名用的是
男子英文名。

1996年4月,《新语丝》、《花招》、《橄榄树》、《枫华园》等刊物的成员
二十余人在华盛顿百合家聚会,鸦曾说要到会,与会者翘首以待,最终也没见他
露面。三个月后,鸦就从网上消失了,距离他初次上网,刚好整整三年。

鸦大概可算是网上绝无仅有的“语言大师”,文章用语极富个人特色,光读
文章不看署名也可猜出是他的手笔,别人也无法假冒。鸦长于叙事、抒情而拙于
说理,所以他的文学作品的质量远胜于议论文章。但即使是那些感性盖过了理性
的议论文章,虽难以说动读者,却也因为诙谐风趣而富有可读性。与国内网上风
行的那种将恶谑当有趣的搞笑文章不同,鸦的诙谐往往富有韵味,类似于西洋的
幽默,在品味上,比油嘴滑舌高出了不止一筹。鸦的文学作品,也以语言取胜,
在布局谋篇方面仍有欠缺。所以他的散文强于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强于中篇小
说。他创作的两篇中篇小说,结构都很零乱,不成样子。这是网上随写随贴的毛
病,倒未必是天赋不足。如果鸦能够潜心创作,仔细推敲,中文文坛,或许能出
现一位小说大家。这是鸦还在网上时,我就一再指出过的。但愿他现在就正躲在
地球的哪个角落闭门谢客创作巨著。

鸦在1993年曾经在《华夏文摘》当过一段特约编辑,后因为意见不合退出。
1994年年初筹备《新语丝》时,鸦是积极分子,“语丝”之名就是他首先想到的。
他后来在《我看〈新语丝〉》一文中回忆说:“《新语丝》创刊,起哄我也有份,
后来看事情闹大了,又害怕起来,瞅空溜了号。”爱起哄又总溜号,可算是鸦在
网上的行为特征,比如他发起的授予金庸诺贝尔奖倡议和为小学生写科普的“奥
秘工程”,就都属于虎头蛇尾。但鸦做事力有不逮,用心却是极好。他为人处事
很有正义感,也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国内某些毫无是非观念的网上痞子一面把
海外各位老网人全归入“网上蛤蟆”,一面却要拜鸦为前辈,实属缪托知己。这
种网痞,在海外中文网就一直有,鸦和他们是对头,称他们为“叫驴”。鸦有几
次稍嫌出格的怒骂,就是针对这些“叫驴”的。只不过,海外“叫驴”属偷鸡摸
狗之辈,人人喊打,不如国内“叫驴”敢于招摇过市且无限风光,这应属国内网
络的一大怪现象。

鸦在1993年7月上网时,正是国际中文新闻组ACT开始进入繁荣的时期。鸦在
1996年7月离网时,ACT正走向衰落,海外中文网就要四分五裂,国内网络也就要
兴起,网络商业化的大潮也就要汹涌而来。所以,鸦在中文网的三年,恰恰是中
文网络同一、非商业化的黄金时代,鸦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象征。我们今
天怀念图雅,也正是因为怀念中文网那段一去不复返的过去好时光。

2000.7.31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叶乔波:“中国短道速滑选手输在战术保
2002: 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还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