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几天坛子讨论中国象棋起源,我晓得一点.文中所提刘道平老师是我中学语文老师,生前课余任陕西象棋协会主席,对象棋起源和在陕西的普及作了大量工作.
下文转自:http://qimi.myrice.com/gushi.htm
象棋的鼻祖——博(上)
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或者科技,都有盛衰起伏,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研国古代象棋发展的历史,断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究象棋历史发展的过程,很有必要进行恰当的断代分期。刘道平、张丰两位先生研究我盛期和稳步潮。从本文开始对中国象棋古代史作一系统的介绍。
始于先秦的六博
中国象棋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由孕育到雏形,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实践、改进、充实、完善。
《楚辞·招魂》篇说:“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 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六搏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与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于,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武已荒淫无道,制作了一尊人形偶象,把它叫做“天神”, 然后“与之博,令人为行”。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史记·宋徽子世家》还记载了公元前683年,宋缗公与大夫南宫万因六博发生争吵,被南宫万提起六博棋盘砸死的事。《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前551一前479)认为博弈是有益的活动,比那些饱食终 日,无所事事的要好。没有博弈,怎么能犹贤呢?给博弈很高的评价。这里的博即六博,弈即围棋,并称博弈。从汉代起才正式称弈为围棋。
六博棋由箸、棋子、棋盘、博筹、割刀、削和盛具组成。管又称箭、傅、究、蔽,总计六支,故称六博;初用竹木制成,两头尖长如箭形,后来也有用骨、玉制成。棋子称“棋”又名马,共十二枚,黑白各半,或黑红各半,双方各执一色。棋盘称木局,又称曲道,多木质,近似方形,在白或黑色的棋盘正面阴刻不同矩形纹槽及园点,并涂上红漆或在纹槽内嵌入象牙。博等也叶等,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分长短两种,数量多少不等,用来记录对博者输赢情况。割刀和削是博时用来削制博等记数的。盛具乃盛放棋具的盒。
战国时期六博活动盛行各国,《列子·说符》记 载了大 梁叫虞氏的富 先,在路口高楼上设 置枰局 让行人上楼击博。《史记·苏 秦列传》中讲得更明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他在这里列举了八种娱乐,有六博而无围棋。
现存最古的六博棋局,是1975年底到1976年春,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末期古墓中出土的六博棋局。形制与古文献的记载基本相合。据考证,这个博局的相对年代为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前。
象棋的鼻祖——博(下)
盛行于汉代的赛戏春秋时期,从六博中繁衍出一种新的棋戏——塞戏。《庄子,骈拇》:“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魏苏林注《后汉书·吾丘寿王传》也说塞戏“博之类,不用箭(箸),但行枭棋”。
由于六博比赛时往往靠掷来侥幸取胜的成分较大,不能公平合理地竞争角逐取胜,汉班固在《弈旨》中明确指出了它的这一缺点:“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踦拿相凌,气势力争,虽有雌雄,未足以为平也。”《尹文子》也说:“博尽关塞之宜,得用通之路,而不能制凿之大小,在遇者也。”由于塞戏不用掷箸,而行枭、散棋,初步摆脱了靠侥幸取胜的机遇,使双方的智力竞争趋向公平合理化。
由于塞戏是在博戏基础上繁衍出来的,古籍中经常“博塞”并称。如《管子·四称》载:“流于博塞,戏其工瞽。”《管子·四时》载:“一政曰禁博塞”(往:博塞长奸邪,故禁之)《后汉书·梁冀传》往引鲍宏《塞经》:“塞在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格即不得行,故调之格五。”塞即格五也。
由于塞戏比六博进步,发展至汉代已极为昌盛。塞戏成了汉宫庭常设的游戏项目,并专门设立“棋待诏” 的官。《汉书、香丘寿王传》:“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吾丘寿王是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棋待诏。而围棋的棋待诏据《西阳杂俎
》记载,至唐玄宗(685-762)时才有了棋待诏王积薪。吾丘寿王、梁冀等都是史籍上记载的优秀格五棋手。《后汉 书·梁冀传》载梁冀“普格五”。
东汉边韶作《塞赋》咏塞戏云:“始作塞者,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犹土鼓块木包,空桑之瑟,质朴之化,上古所耽也。然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津吕极也;人操厥半,六交列也;赤白色者,分阴阳也;乍亡乍存,象日月也;行必 正直,会道中也;趋隅防折,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则夏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则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则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位,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这种咏物赋的产生反映了汉代塞戏的盛行和汉宫庭的重视。
西汉墓葬中出土这两种稍有不同形制的塞戏棋局。湖北云梦和广西西林县西汉墓中出土的塞戏棋局,与博局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无博箸。而甘肃省武威县唐咀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确塞戏,棋盘为黑彩底,棋局给白色规矩形图案,与博棋局图案稍有不同,出土的塞戏棋于,刻有龙虎两种图纹。
汉至魏晋时期,我国的艺苑里先后还出现了“弹棋”、“樗蒲”、“波罗塞戏——双陆”等数种博戏,因其形制不隶属于我国象棋的范畴,缺乏现代人所认定的棋类概念,不再缀述。
中国古代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 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 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 作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