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神的中国式死法 |
送交者: 海裳晓月 2003年10月03日18:21:21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
除了莫名其妙地悲伤起来的刘建宏像个纯情的中学生一样煽情地哽咽之外,电视机前的多数中国球迷在中国队输给加拿大的那一刻估计多半都是无奈式的平静。估计还有不少人像我一样,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输了也好,省得继续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地忍受折磨。 这是一次很典型的中国式的失败,在控球时间、射门次数等技术统计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球毙命。中国男子足球屡屡以这样的方式书写着中国式的尴尬,女足与男足相比,悲壮之处在于:她们面对的对手实力上的差距不像当年中国男足输给香港、新加坡、也门等对手那样明显,中国女足面前,每一个对手都如狼似虎。 但是,这样的安慰全部的意义仅仅在于能让我们当初对女足姑娘们的崇敬演变成今天的同情,因为我们与对手差距的缩小,并非对手进步所致,而是因为我们的确退步得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想象,当我们1:0战胜加纳之后心有余悸地惊叹对手进步的时候,俄罗斯队马上以一个干净的3:0对我们说“不”,当我们千心万苦如履薄冰地1:0从俄罗斯手中抢过小组头名,德国人立即以7:1的杀戮向我们证明,我们为胜利的骄傲是多么浅薄而不值一提。当初与俄罗斯、加纳、澳大利亚分在一组的时候我们庆幸碰到一队软柿子,白杰一脚把俄罗斯人踹到了不好惹的德国人面前我们又庆幸又拣了个软柿子加拿大,拣到手之后才知道,哪个柿子到了我们的手中都很硬。玫瑰铿锵,对手更铿锵,而且个个都很铿锵。 盛开于中国的土地,凋谢于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玫瑰的悲剧根源。 像当年的女排一样,中国女足在世界女子足坛崛起的时候,醉心于意识形态的煽情的鼓动家们总是比科学领先一步,失落于女排精神逐渐消散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把女足推上了又一个神坛。遗憾的是,这种听起来总是催人泪下的煽情像一张巨大的手掌,不仅挡住了任何一个体育运动都不可缺少的科学批评与分析,最终也阻挡了女足本身的进步与发展。女足精神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象征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女足自身进步的桎梏。 现在世界女子足坛真正的世界冠军只有两支:一支是美国队,另一支是挪威队,中国队所谓的颠峰一直只是中国队自己的颠峰,从来没有到达过世界颠峰,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却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大姐大”式的自得与骄傲溢于言表。精神的偶像就这样早熟地被树立起来了。 也像当年接手中国女排的历任教练一样,马良行的悲剧命运几乎是先天的。老马时代的后期,中国女足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和萎缩,亚洲冠军已经丢给了朝鲜,而且一去不回,但是人们依然认为中国女足是一支世界级的强队。小马在接手一支被认为是世界级队伍的同时,也接手了人们对这支队伍早已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们斥责马良行在临场指挥、使用新人方面的墨守成规与谨小慎微时,我们忘记了另外一种可能:无论他使用新人还是老人,只要进不了四强他将注定成为中国玫瑰的罪人,人们不可能清醒地理解玫瑰此刻凋零的必然性,而只可能记住并且指责:玫瑰是在他的手里凋谢的。 对于神是不能批评的,只能维护它的必然倒塌,粉饰它的日渐班驳,马良行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他接受的并不是一个球队教练的任务,而是一个拯救神的任务。这注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座神像倒塌了。注定会有人暴跳如雷,比如那些靠神庙的香火为生的人,但是对于一个运动来说,对于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女足只有真正成为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的时候,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