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是这样堕落的 |
送交者: 桃谷令狐 2002年03月06日16:07:33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
甲A也并非天生就招人烦,它也有过辉煌与荣耀。现在想起这些,恍若隔世。 1994年 阵痛过后 这一年,阵痛后的职业联赛终于诞生了。大家在惊喜中有些不知所措。那么多的球迷走向赛场,那么激烈的比赛此起彼伏,人们尽情享受着职业化带来的欢乐。但由于经验不足,足协将某些轮次安排在世界杯期间进行,影响了上座率。而沉浸于世界杯之中的《体坛周报》在当年竟漏报了一轮联赛战况。“黑哨”这一名词那时还不存在,而瓦洛佳这样档次的外援也足以让球迷眼前一亮。 中国足球已经走在腾飞的康庄大道上,人们这样想。 1995年 升温背面 这一年的甲A陡然升温,徐根宝的“抢、逼、围”大放异彩,大城市球迷已经有了包船、包机看球的“壮举”,辽宁降级后于明的眼泪开始展示职业足球残酷的一面。 当年,“黑哨”雏形初现,踢球时与殷铁生同在山东队的“名哨”魏吉鸿首先掀起事端,杯赛、联赛都有“问题哨”出现。而在“成都何卫战”中,延边队为表示对主裁判戴宇光的不满,采取半场“防守”战术,引起四川名记(许勇等)在媒体上大肆抨击。 现在看来,延边队用这种方法保持自己的尊严,实在是值得推广,对“黑哨”没有办法,只好“抗争”一下引起大家注意了。 1996年 连沪争霸 国奥队的失利打碎了人们心中的幻想,中国足球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年的甲A充斥着大量的平局,连沪争霸从这一年正式开始,这一年也是两差距最小的一年。 当年,甲B联赛“黑哨”迭出,甲A相对还算平静,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甲A走下坡路的事实被无情地掩盖了。 1997——1998年 冬日序曲 甲A的丑陋在这两年暴露无遗,国家队在十强赛铩羽而归,以崔殷泽为代表的洋教头初步成功,球迷们对甲A、对中国足球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黑哨”一词被球迷普遍接受,延边队在1998年成为最大受害者,而足球圈内的黑幕经足球调查后被认定“不存在”。 1997年十强赛后的甲A看台球迷稀少,《体坛周报》称之为“寒冬中的甲A”,这成为对以后几年联赛形势准确的“预测语”。 1999年 回光返照 大连队在这一年出人意料地没落,延边队变成了“宰头羊高手”,上海没有抓住夺冠机会,山东在桑特拉奇率领下火了一把,甲A进入“回光返照”的一年。球迷在足球而不是在甲A的吸引下快活地过了一年。“抢、逼、围”过后的甲A技术含量越来越少,周文渊、马德兴这些善于分析“技术”的名记在甲A面前逐渐变得无话可说。“渝沈之战”则将甲A往深渊里又推进了一步。 2000年——2001年 路在何方 这两年,“黑哨”、“假球”这些词仍旧流行,不过,它们只伴随着中国足球存在,与甲A无关。甲A从未像现在这样缺少观众与关注。沪连争霸听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词,看着球员们依旧粗糙的技术,就如同许多男人面对人老珠黄的黄脸婆想的那样,球迷们在想:这样的甲A,当年是怎么爱上它的呢?俱乐部对球票的关注在这两年达到了顶峰,促销措施层出不穷。随着延边队的降级和出走,随着对亚泰队的惊喜与失望,吉林球迷的甲A梦也终于破灭。甲A逐渐走下了各大专业报的头条。新世纪伊始,甲A又被某杂志评为中国四大俗之一(另三样是《读者》杂志、互联网、春节晚会),“俗”总是被有水准的人所唾弃,在“高水平”的中国球迷面前,甲A没有了自己的地位。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