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2,1956,1960,1968,1972,1976,1980,1984以及1988年的美國大選中,加州的選舉人團選票都投給了共和黨候選人。換句話說,在1950-1990的四十年裡,加州都是標準的紅州、是共和黨妥妥的鐵票倉。
然而,從1992年起,以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為標誌,加州逐漸由紅轉藍,至今已成為民主黨的鐵票倉。雖說“三十年河東河西”,這究竟是何原因,值得探討。
有人將此“紅轉藍”現象歸罪於大量新移民的湧進,其實不然。德州佛州湧進的新移民比加州只多不少,為何沒有出現紅轉藍現象呢?
個人以為,加州紅轉藍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興產業的崛起。回顧歷史,加州硅谷以斯坦福大學兩個學生成立HP公司開始,1960-1990的30年間,創建推廣了電腦網絡通訊軟件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成為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研發中心。與此同時,硅谷的發展更輻射至南加州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加州在過去幾十年,吸引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人才,其中也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移民。
無獨有偶,美國東西海岸的一些新興產業比較繁榮的州(如麻州紐約州華盛頓州等)也是藍州。
美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帶來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矛盾與鮮明對比。似乎可以這麼說,共和黨的一部分票倉與傳統產業(如汽車能源房地產等)的所在地緊密相連,而民主黨的一部分票倉似乎來自新興產業地區更多一些。
有趣的是,由於加州房地產價格飆升,一些高科技公司從加州遷移至地廣房產便宜的州,如德州。新興產業“禍水東流”,保不齊30年後德州也由紅轉藍了呢。
在這種情況下,共和黨應該制定新的策略,解決如何吸引新興產業地區的選票之問題。一味推行保守主義民粹主義,並不能保證紅州不被新興產業蠶食而轉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