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多倫多讓我害怕的一種人
送交者: 夕子 2008年07月22日21:18:21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寫在前面的話:
我在文章里想探討的是一種現象,就是怕大家對號入座,變成地域貼。我個人反感地域貼甚至BS地域貼。
在文中我也提到了,不管是哪裡的人,都有好有壞;只是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這不是一個特例而是一種現象。
不希望吵架,只是希望有所警醒,有所改變。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地道的廣東人,本文如果有得罪廣東同胞的,在此道歉。

070917108ta_3.jpg

之前夕子在《移民頭幾年,我們的尷尬事兒》中提到,我曾經很怕推開SUBWAY餐廳的門,經受一場英文測驗般的點餐考驗。不過,英文可以後天練習彌補,你看人家章子怡不是也從嘎納電影節的“啞巴影星”到現在混老外圈子遊刃有餘到談情說愛甚至套牢鑽石老外王老五麼?

這次我要談的,不是英文,也不是洋快餐;而是在多倫多之後我接觸最多也是最怕的一種人。

剛來多倫多,夕子曾經在一個中國氣氛頗為濃厚的地方打工奮戰了兩年多。這個地方的特色就是,官方語言是廣東話;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會講廣東話,很有可能:1、買東西人家不那麼愛搭理你;2、就算搭理你,態度也不是那麼熱情;3、就算態度OK,也不咸不淡眼睛裡面都是話。環境所逼,在我英文沒講那麼利索之前,先快速學會用廣東話報價碼;即使這樣努力向大方向靠攏,還是有一次被幾個講廣東話的老LADY們給氣得掉了淚豆子。

我這人做別的事兒可能急躁了些,耐心也不那麼夠;但是有兩件事兒我可以保證我的耐心是比較無敵的,一個就是對待老人和小孩;另一個就是銷售。那次的小購物軍團這兩樣都占了,不過LADY們歲數沒到老那麼大,也就40-50歲之間;她們要買風水輪,我就陪着笑臉一個一個幫她們介紹;可是人家不領情,上來就說“你們老闆怎麼會雇你?廣東話都不會講,還賣貨?(言外之意,趕緊趁早捲鋪蓋走人吧)”第一次聽到這麼不客氣的話,我當時有點兒反應不過來;以至於到給人家找錢的時候動作稍微慢了一點,又被人家罵“真是死蠢,錢都找不明白,快給我拿過來;少了20, 給我!”本來找對的錢,被她們一伙人這麼一鬧騰,中了計,反而多找了20。那會兒辛苦一個小時才拿5刀,20就是4個小時的薪水,就這樣從自己的腰包里陪給店裡;一個早上加中午的勞動,算是白費了。當時沒想明白,覺得特別委屈,跑到洗手間大哭了一場。

從那以後,對講廣東話的人心底有了一點點恐懼。

我那會兒中午買盒飯的時候,有家燒臘店味道不錯。但是,我們一起上班的幾個小姑娘每次買飯,都推一個會講廣東話的去買,因為她去買的話就會給多一些,人家態度也會好一些。有次那個女孩沒來上班,我只能硬着頭皮去買。到了櫃檯前,人家自然用廣東話問我要吃什麼,我就用國語回答。馬上那邊的神色就一變,眼睛開始斜起來;我努力微笑着問她,你覺得什麼比較好吃呢?那邊回答,北姑雞片啊,不錯啊;然後後廚一頓爆笑。我點的是燒鴨飯。那邊問,要那部分的鴨子,我說就鴨腿吧。算錢的時候多了3塊。我不明白,就稍微問了一下。結果那邊廂勃然大怒,說鴨腿自然會貴一些3塊已經很便宜了你還想怎樣之類云云。接下來又用廣東話罵罵咧咧,說一看就是大陸來的什麼都不明白鴨腿飯都沒吃過真是見識短淺。

回去和其他小姑娘交換了一下心得體會,發現我並不是唯一遭受此對待講國語的,哎,這算是2怕了吧。

後來自己開店進貨,需要常跑唐人街。

唐人街是個好地方,三教九流,但是各行各業依然是講廣東話的占主流,誰叫人家早來了100多年呢。可這第3怕也就隨之而來了。

在唐人街進貨的時候,需要一家一家問價比貨,才能找到一家貨和價格都比較合適的批發商。每次推開一扇店門的時候,那邊99%都是一句廣東話問候,用國語回了之後,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遭遇:面孔由熱轉涼,眼睛由直轉斜,連身形姿勢都是配套變化的。稍微側一點,然後用眼角的餘光打量一下你,隨即來一句,你想要什麼?很多時候,前後腳就會有一些講廣東話的跟我一起進來,相比之下,真是慨嘆為何在多倫多混,可以不會講英語,但是一定要會講廣東話的重要性了。

我有個朋友是廣東人,他有一次跟他的廣東朋友說起一件事兒,原委我不太記得了;只是記得那件並不是什麼好事兒,他的朋友聽到後的第一反應是,你遇到的那個人,是講國語的吧?這個宿怨,由來已久,已經深入人心了。

廣東話裡面的很多字和國語發音完全不同,就拿數字來說,差別就比較大。我至今都搞不懂為什麼一個“2”發音偏偏很像“1”,“已狗狗”不是1塊9毛9,而是2塊9毛9。

害怕去廣東話聚集的場所、害怕跟大片的廣東話們打交道,避免自取其辱,我已經很刻意去迴避了。就像一個朋友比較驚訝,什麼,你來多倫多幾年居然沒去過粵菜館?但是,就是這麼避免,怕什麼偏偏來什麼。

前幾天去樓下超市新開的燒臘店買魷魚,問了多少錢,那邊回答5.99;我說,那就稱1磅吧。結果電子價目牌上顯示是10塊多,我納悶,不是1磅麼?那邊說,對呀,1磅9.99啊;我奇怪,小聲嘟囔了一句,不是5.99麼?那邊又勃然大怒(結論:燒臘店的人火氣都比較大,估計是每日煙熏火燎的結果),“你說什麼?我的國語講得一向很標準!”然後歪了歪嘴,一直到我付錢走出去還聽到那人用廣東話說,根據身邊朋友的翻譯大意是魷魚都沒吃過多少錢都不知道沒見識之類的。可是大姐,您明明是用廣東話對我報的價啊。

我本人是東北人,在網絡上橫七豎八不少調侃諷刺東北人的文章和音樂,什麼《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東北人都是黑社會》之類的。我自己飽受地域歧視之苦,看到論壇上一些被稱作“月經貼”的地域之間互相吵嘴架的帖子也是繞着走。在這裡我只是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和講廣東話的人相處、去廣東話的店買東西、吃飯;有時候真的感覺很不舒服,也有點委屈。在這個文章中,我的觀點和態度都非常私人化,也許您講國語但是在廣東話的圈子裡很吃得開也是有可能的事兒。所以那些拿起磚頭準備狠砸的人,我給您一個花壇,在那兒砌個台兒,慢慢砸。

當然,不管是講國語的,還是講廣東話的;有乖戾粗暴小氣的,也有溫文爾雅禮貌謙和的。起碼我身邊的幾個地道的廣東姑娘小伙就對朋友熱情大方、講義氣、重情意。套用《其實你不懂廣東人》一書中的話:你或者很討厭廣東人,恨不得把廣東人罵上三天三夜,哪怕嘴角生瘡,也要咒他死至十八層地獄給閻王老子挖煤;又或者你很喜歡廣東人,一高興就忍不住舌燦蓮花,把廣東人吹到三十三重天上陪玉皇大帝飲茶。這都無傷大雅,7000萬廣東人當中,沒幾個知道你說了些什麼,也沒有誰會在乎。哪怕你說得唇焦舌敝,喉嚨冒煙,白菜的價格也不會因此而漲跌,股市也不會因此而波動。廣東人依然從從容容過自己的日子,上班下班,買菜做飯,看電視,逛街。太陽還是每天升起,每天落下。珠江水還照樣滔滔流淌。大海還照樣潮起潮落。

同樣,我知道我的一點點抱怨也不會大到影響到任何多倫多的廣東話人群們,但是我還是想說,同在異鄉為異客,大家畢竟都是黑眼睛的中國人,算是血脈相連的親人;是自家人就要互相尊重、互相疼惜;在外打拼不容易,彼此給對方一點寬容和微笑,而不是一想到對方就是恐懼和厭惡;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加拿大留學——學生貸款制度詳解
2005: 在加拿大留學:不推薦你去四類學校
2004: 在溫哥華當送貨司機 (7)
2004: 在溫哥華當送貨司機 (8)
2003: 多倫多市要比北京好的多
2003: 生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