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城市的中國表情
送交者: 蘭格格 2003年07月05日17:28:01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他們說可以從人群中輕易分辨德國人,愛爾蘭人,甚至烏克蘭人。我也同樣的可以一眼從人群里分出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不光是因為他們的穿着,更多的是他們的表情。據說這座城市裡有十分之一的中國人口,一座城市如果大街上走的十分之一的中國人,那麼這座城市會不會有了一些中國的表情。

  這兩天忙着考試,在清晨的輕軌列車裡昏昏欲睡的坐着,睜開眼睛的時候,常常被對面的更加疲憊的中國面孔刺痛。市中心的8街有一個新移民的英文補習中心,常常看到的是那些不再年青的中國人背了書包在那一站下車,而同他們一起下車的常常是那些頭髮染成金黃的韓國,日本的大孩子們。有時候是一些年近中年的婦女聚在一起,聽見她們夾在一車廂高鼻子深眸的人群里用中文說家裡的孩子,汽車保險,誰誰在找工作,誰誰剛剛被裁員,然後在那一站,聲音消失,她們背着書包下車了。晚上下班等車的時候,會看見更多的中國人。現時的經濟自美伊一戰之後更加的低迷,大家臉上神情的也都是重重的壓力。前兩天一個朋友買房籌款,只打了電話給兩個朋友,聽到的消息竟然都是他們剛剛被公司裁員。因此下班時間看見的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更加的黯淡了,其中有的面孔已是我父母的年紀,然而眉目下刀削的皺紋讓人心痛不已,幾欲落淚。有時坐在車上,也會看見穿90年代初的中國衣着的人從不是人行道的地方橫穿馬路,他們身上和周圍如此不一致的氣質和表情,而這樣遲疑和疲憊的腳步後面,家裡必然是還有幾個衣着光鮮說英語比中文流利的小孩子。其實他們的衣食住行倒是從來不讓人擔心,因為中國人勤勞的習性,哪怕是麥當勞外賣窗口探出來的中國面孔,家裡也必定有舒適的房子和車。只是,那臉上的的風霜和深深的不屬於此時此地的表情,讓人心痛不已。

  年輕一點的純中國面孔,就要輕鬆得多。因為他們多半是在這邊接受高等以上的西式教育,或者是在國內有一些工作經驗正在接受某一專業的培訓。接受一個地方的教育,多少會打通了一條通向這個地方文化的路徑,也就少了些不屬於此地的感覺。最難的就是那些在國內已經小有成績再出國來的中年移民。他們在國內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是各行各業中堅力量,學校里的英文已經丟了不少,重新融入加拿大的社會的時候,要過語言關和已經成形的社會關,文化關。這兩年都加了加拿大稅務局為社區的報稅義工,這個活動旨在幫助年收入在三萬以下的低收入和缺少稅務知識的家庭報稅。那個時候接觸了不少從中國來的新移民,很多30歲以下的年輕移民家庭,着陸後很快就可以找到餐館業小時工的工作,同時參加一些專業培訓,一般一年二年內生活就會從新定位,也不在做那些小時的工作了。但是40歲左右的有孩子的移民家庭,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和這個社會合拍。常常聽說一些原來在國內的中文教授,或者什麼行政人員,在廚房後面打零工一打好幾年。也有朋友原來是國內的門診醫生,到了這邊成為管理一個醫療器械的專業工人,都歷經了好幾年,最後通過考核的時候差不多喜極而泣。這裡面的艱難非經歷而不為道。極少的時候,也會例外的中國人。有一次碰見一個來加兩年的男士,帶着6,7歲的孩子來報稅,說是從多倫多那邊輾轉過來,先是說這裡的水果蔬菜不及東部的新鮮,再又說加拿大的經濟如何的不如國內的繁榮。然後又來年本地的房租說起,再說加拿大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玩。這個年紀35,6歲的男子,抱怨他妻子因為讀書非要到這麼一個鬼地方來,在沙發廠做16塊錢一小時的勞動力他,也因為政府的稅務太重,不願意全年的工作。他說,我一定要回中國,加拿大這個地方除了空氣好沒有什麼可好。想着那些坐在上班下班時間碰見的那些疲憊的中國面孔,我真不知道這一張表情該何去何從。

  校園裡看到的中國面孔總是比在輕軌上看到的美好朝氣的多,然而形形色色,有些孩子一眼看過去就是仿佛就是中國大學校園裡的大學生,努力而朝氣蓬勃;有些孩子你根本看不出國籍,染成紅黃的頭髮,或者時髦的裝束,你把他們混於港台學生,或者日,韓學生中,也看不出不同。也聽說過有家裡極富有的孩子,讀預科英文班3次都沒有通過;也有一些離家更早的孩子,在周末會到賭場裡面去玩,在學生宿舍里喝醉了酒和那些加拿大的學生一樣打架吵鬧。這些大概是目前成為熱門話題的小留學生的一些問題。然而多數中國學生還是傳統的勤奮而努力的,使校園裡的表情成為兩極。室友的博士課題就是了解中國學生在加拿大學習如何適應的多元性文化和不同教育的體系。我也幫她作過一些調查,時常聽她講她的一些課題結果。只記得一次她作中國學生在加拿大醫療福利的調查,調查的對象是她周圍相同境地的研究生。回答的大部分問卷是中國學生沒有固定的鍛煉習慣和時間,原因是學習緊張和經濟情況的限制。再深入這個問題,學生們大部分的生活費用是每月500加元-600加元,雖然學生學費里都要求購買了政府的醫療療保險,但是大部分學生很少去醫院。每個中國學生都有從中國帶來的中國家庭小藥箱。最近聽說一個31歲的MBA學生,剛剛在醫院裡做了腫瘤切除手術。說身體不適半年多了一直沒有查出來,切除的時候腫瘤已經是很大面積和體膜粘連在一起,很難分割。聽到這些資料,再聯想到和校園裡那些朝氣的表情,甚至那些國籍不明的年輕表情,心中也還是覺得隱隱的擔心。象人們說的高空作業,遠離家鄉的學子,每一次轉身都花費雙倍的精力和困難。

  這離家千里的城市裡,有很多中國的表情。除了輕軌站台,除了校園裡,我更願意周末到中國的超級市場去SHOPPING,為的是那裡的酒釀和黑芝麻元宵,為的是那裡熱熱鬧鬧的中國人群。商場裡總是有一些中國的背景音樂,周圍的人們都是一家大小推着滿滿的購物車,溫馨地的表情。喜歡看他們購物車裡裝的一些我不認識的商品,也喜歡看他們檢東西入筐的那燦爛笑容。那一刻,你會站在人群中,再次忘記你在哪裡,只是歡喜。

  也喜歡天晴的時候到唐人街附近的中國公園,看那些掛了中國匾的紅柱碧瓦的建築,看河岸上簽了許多中國人名的有龍有鳳的雕塑。一些面容安詳的中國老人和孩子和陽光穿梭其中,多是瘦小而精神的。有時操着廣東話向你問路,若你不懂,又夾些國語或者英語,一臉孩子似對你親近的表情。

  更喜歡去看那一些華裔的活動。比如社區的會議,比如學校里學生會的活動,比如那一些需要中國人站在一起的地方。今年五月的華裔文化月,在城市最高檔極的音樂廳里,聽交響樂團奏的一曲“梁祝”,一片掌聲中站立起來向樂隊致敬,四顧,周圍站立的都是一些淚光四溢夢着一樣的面孔,知道鄉愁已經深刻入骨,又成為臉上的淚滴。

  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時常想起身邊的那些勤奮而疲倦的中國人。也起身去鏡子前看了看自己的表情,不管他們是不是象我一樣思念着家,或一座城市,或一座村莊,一條河流,或一個人。

  中國的面孔是這樣容易識別的--在人群里。我們象同一片田地里長出來的麥子,有着一樣的皮膚和氣息。然後我們,這樣堅持的站立着,成為別人城市裡自己的表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胡吹亂侃之三:主流和成就感
2002: 生活在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