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鄉下人的世面
送交者: truth1234 2003年12月17日00:31:21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1. 鄉下人

說實在話,我真的是個很多上海人眼中的“鄉下人”,最起碼在91年考上大學前我還是農村戶口。能怪誰呢?父母上山下鄉的日子已經夠苦了。我是在小縣城考上大學的,很多網友是不能明白小縣城的高考居然還有“配額”制的;那種招生簡章上每個重點大學的招生人數分配到我們小縣城時,只剩一到兩個(甚至沒有)名額,讓每個重點高中的學生透心涼的感覺,很多“都市人”是沒有辦法明白的。

很幸運的是,美國的學校不在乎我的Birth Place,不管我是小縣城還是大都市,也不計較我是否出自於所謂的“名校”,甚至連我父母是做什麼的都不問。真的讓我感激涕零,因為這免去了很多我在中國當“鄉下人”的尷尬。於是,我又不得不說美國的教育制度好,因為它沒有地域限制,沒有種族歧視,沒有“出身”的尷尬,更沒有“鄉下人”和“城裡人”之分。只要我學好了,做好了,盡力了,我就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本土的頂尖學生一樣學習、生活、競爭。不敢說美國的教育制度是最好的,但它讓我發揮了我在中國因為各種因素而發揮不出的潛能。我相信,在中國會有千千萬萬象我這樣的“鄉下人”,他們要是有“幸”走上我這樣一條路的話,也會說美國的教育制度就是比中國的好。


2. 世面

再說說世面,不曉那位老兄的“世面”指的是什麼。若是那些鈎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場面,我真的見識不多;不是沒機會,而是敬而遠之。想當年讀大學兼職當廣交會的翻譯時,就感覺外企比較好,於是畢業後進了總部在廣州的外資諮詢公司(八、九年前的上海好像並沒有象現在這樣發達,不然或許我也會去上海噹噹“城裡人”)。

有趣的是,一些民營企業是我們公司的研究對象,於是公司派我以應聘的方式進入一家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大不大,1995年繳稅16億人民幣)當地區銷售經理。在這民營企業的日子裡,我真的算是見過“世面”了。大部分同事,特別職位比較高的同事,大多是從政府或教育機關出來的,那些“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多說。只是到現在還記得有個衛生局長告訴那些院長們,XX口服液(腸胃的)可以幫助那些被迫墮胎的孕婦及早康復。還好,這個項目研究不到半年時間。到現在我還經常慶幸,要是我“下海”進的第一家公司是這“中國第一民營企業”的話,我肯定早“回頭是岸”了。直到美國讀MBA時,才從課本上知道,原來我8年前工作這家美國公司,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Consulting 公司。

一年後,我去了一家總部在香港的跨國公司,從看倉庫的作起。因為看着諮詢公司的客戶,象寶潔、可口可樂、雀巢等等,大都是有實業的外商,當時的我感覺自己要有“實業”的工作經驗,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而這些是我在諮詢公司學不到的。於是我跳槽了。我主動申請去南亞的工廠,因為公司在香港的工廠實在太小了。看了三個月倉庫後,我被調動會計部作成本會計,然後是人事部、行政部、生產部、廠長。一年後,我是這家香港公司在南亞地區的總經理,也是集團公司里最年輕的經理。其中的艱辛,相信有小部分網友是能明白的。再說回“世面”,我當時是當地政府、商會、工會以及多個BOIs的成員,好玩的是,自己只能通過積極的發表文章和演講來掩飾自己的年輕。當時的總理李鵬夫婦,還有已經忘記名字的外交部長們,都參觀過我們這幾家模範工廠。也是從商學院的書上學到的,原來當時的我被安排在多個部門裡輪番實習,就是現在大公司很流行的"Rotation Program"或"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當了幾年老總後,感覺自己事業的發展空間已經很拘束。於是拓展公司海外生意。跑了幾個國家,包括歐洲和拉美之後,決定在墨西哥開家合資廠,派幾個香港師傅去管理,兩年後解散合資,不歡而散。道理挺簡單,中國人管老墨,真的很難!

於是來美國來看看,發現遊戲規則和我們迥然不同,斷然決定重回校園充電,學習新的遊戲規則,給自己貼個標籤。(說句題外話,那個“城裡人”周正毅會翻船,恐怕就是他不懂香港的遊戲規則了)。倉促的考試、挑燈夜戰的論文、備受挫折的成績單以及自己“低賤”的出身,本以為只配個二流學校的,但還是忍不住申請了幾家一流商學院,全部是在Deadline前一天用郵電局的Express Mail寄出的申請文件。結果大大出乎意料,因為一兩個月後我依次收到了Boston,Columbia, Notre Dame, Duke 等等學校的錄取通知,最後我還是選了一家球踢得好Top20。還記得收到第一個學校(波士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時,自己真的有點范進中舉的感覺,和朋友去餐館大吃大喝了一頓。要知道當初在中國南方的小縣城,作為“鄉下人”的我考重點大學有多難。

到了商學院後,發現身邊的同學大多很出色。絕大部分的同學入學前都已身居蠻高的位置,VP,Manager, GM, Business Owner,Scientist,CPA等等,真的占決大部分。最要好的中國同學之一是中科院的博士後,讀完MBA後,在美國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在洛衫磯找到一份年收入過六位數的工作,真的蠻鼓舞人心的。還有一位最早找到工作的中國同學進了在好萊塢的華納兄弟,讓所有中國同學幸奮了好一陣子。那位老兄據說前陣子忙着回國發行“Matrix 3”。也有難找工作的,但他們大多是那些想換行業且主意特別堅定的同學。記得讀書時看過一個統計數字,80%以上的MBA想在畢業後換行業。即使回中國的,我所知到的同學也都找到蠻好的工作,包括英特爾,中金公司,摩根斯坦利。所以,對那些還沒找到工作的同學,我特別敬重他們,因為他們的執着。話說回來,有部分找不到工作的“海龜”恐怕還得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或辦事能力不強,只有一張“洋文憑”真的未必能為自己添加多少籌碼。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頂尖商學院都要求申請人至少要4到5年的領導崗位的工作經驗。

關於“世面”我說了蠻多自己的想法和經歷了。“世面”對於我,就是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自己感覺,30歲的人生,苦盡甘來,豐富多彩。而這些,是我在中國,在老家,在那個生我養我的“鄉下”所做不到的。儘管我熱愛我的祖國,想念我的故鄉,但我還是不禁要說,美國蠻好,真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美國的桃花源
2002: 警惕“北美第一殺手”
2001: 加拿大逛街實用手冊
2001: 班佛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