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要不要請老人來幫忙?小夫妻很糾結
送交者: 聊聊寶貝 2012年11月13日23:04:36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娶了媳婦不要娘”和“十個外嫁女九個賊”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對已婚男女不孝行為的一種斥責。中國傳統對“孝順”是高標準、嚴要求,凡是被貼上“不孝”標籤的人,直接被輿論的口水淹死。孝順要求的不僅是“孝”,還必須“順”,“順”的意思就是,即使老人是錯的,也必須順着老人的意,不能忤逆。

  時代進步了,老人們情願不情願的,都要變得越來越寬容。因為醫學發現人老了,腦子會糊塗,判斷力會下降,如果還凡事“順”着老人的意,就會造成很多可笑、甚至可怕的後果。有了這把“尚方寶劍”,年輕一輩似乎越來越得寸進尺,動不動就“挑戰”老人的“權威”,舊理和新說之間摩擦不短。這種情況,在海外生活的小家庭里更明顯,因為這裡不但有“舊理”和“新說”的鴻溝,還有“東說”和“西理”的深壑。

  我在這想談談小夫妻請老人來加幫忙看孩子的事。

  說到老人看孩子,先看看國內的一般情況:

  一好友2010年結婚生子,家裡4個老人,兩個小輩,外加1個保姆,照顧一個小孩,結果個個筋疲力竭,且兩家老人的關係越來越惡劣。為了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夫妻倆安排雙方老人各自回家,輪流探望,家務自己承擔,保姆幫忙看孩子。雖然沒有了正面衝突,但是小夫妻精力還是不夠應付。爺爺奶奶跟兒子說,你看看你那個媳婦,有這麼帶孩子的麼?外公外婆跟女兒說,你說說你老公,男人家懂什麼,別讓他亂來,聽我們的。

  現在孩子2歲多了,還沒有去幼兒園,平時不說話,晚上要媽媽抱着睡,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另一朋友的孩子5歲了,討厭幼兒園,討厭集體生活。家裡有老人慣着,沒人喜歡去幼兒園守規矩。 加拿大 51網

  再來看看這裡的一般情況:

  從剛得知懷孕開始,不少夫妻就計劃着怎麼辦媽媽或者婆婆來探親幫忙。沒育兒經驗的小夫妻如無頭蒼蠅般求助,這無可厚非。關於《是申請媽媽來,還是申請婆婆來?》的問題,能翻10幾頁,大家各抒己見,有血有淚的建議和控訴交相呼應,大致得出的結論是:能申請親媽的,先申請親媽;親媽來不了的,最好請保姆;實在經濟不景氣的,最好夫妻倆自己搞定;如果老公真是超級甩手掌柜型的,請婆婆來是下下策。可想而知,當婆婆的看到這番言論,人還沒來,胸口已經一啖惡氣。

  到底要不要請老人來幫忙?

  首先,我這裡說的小夫妻,年齡應該是75後開始到90後階段的,絕大多數在家是獨生子女一代。遇到生兒育女的大事,自然向家裡求援,這仿佛是理所應當的;從父母那邊看過來,在寶貝子女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也是義不容辭的。雙方強烈的共同願望,奔着未出世的孩子襲來,其實已經將隱患埋下。所以後來再有各種 “抱怨、吐槽、哭訴”的狗血事件就不足為奇了。

  請老人來照顧孩子,遇到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

  1、中西方養育孩子的理論不同。

  西方養孩子,比較粗線條。這裡的醫生建議新生兒獨立睡小床;3個月以上的斷夜奶;6個月以上的單獨有一間臥室;母乳吃到1歲,且吃母乳不喝水;2歲再開始訓練控制大小便。

  中國養孩子,精細到極點。新生兒如果有黃疸現象,就要喝葡萄糖水緩解;3個月開始要把尿把屎;6個月後要加副食(麵條,肉粥);2歲的孩子半夜還要起來吃奶;很多3、4歲的孩子入睡還要媽媽抱着哄。

  以上描述的已經是最小部分的不同了,在其中繁瑣的細節上還有諸多區別。

  孩子出生後,要幾次去家庭醫生和兒科醫生處檢查,醫生指導往往和國內來的老人的“東說、舊理”相悖。如果雙方都是隨和又謙讓的,或許互相遷就,或者中西相互借鑑一下,矛盾也就過去了。可一但遇到教條的媽媽和強勢的長輩,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那家庭矛盾的炸彈就一個接一個的爆炸了,諸如《婆婆總背着我給寶寶餵亂七八糟的東西》,《老媽要搞舊的那一套,怎麼勸?》等文章簡直成了日經貼,正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婆媳、翁婿問題不斷。

  一個朋友是親媽來照顧的坐月子,可家裡的矛盾如星星之火終於燎原,六國大封相,只差警察出動。原因是丈母娘認為女婿不“懂事”,可朋友認為他不懂“人情世故”卻並無惡意。結果“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噁心”。朋友成了“九個賊”中的一個,老太太說“不認這個女婿”,一副女兒不離婚就斷絕關係的架勢。

  另一個朋友婆婆來探親,不到一個月,已經快拆散這對小夫妻了。開始丈夫還私下安慰妻子“我媽比較小氣,你要忍讓”,後來直接下通牒:“我只有一個媽,我選我媽,你自己看着辦吧”,婆婆在一旁得意的享受“孝順”,女方“欲哭無淚,心灰意冷”。

  以上內容不是虛構,但各位看客別對號入座,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家裡有這種矛盾在,小孩子會生活在一種什麼樣的環境裡?外婆天天講爸爸“壞話”、奶奶時時罵媽媽“壞人”,小孩子懂什麼?潛移默化會從中學到什麼?大家有沒有想過?

  3、寂寞“入獄”,變了味的加國行落差巨大。

  兒女出息了,出國了,國內的老人臉上貼金,逢人就夸。就在滿心歡喜前來探望兒孫的老人落地加拿大時,幾乎沒想到他們隨後很可能寂寞“入獄”。

  本來覺得是來加享清福、享天倫的老人,一落地,可能就擔負起了沉重的家務。很多本來在國內就請保姆伺候的老人,來了之後伺候自己的兒女就罷了,居然還要給“媳婦、姑爺”當保姆,看着“媳婦、姑爺”對自己的寶貝兒女“呼來喚去”,內心的巨大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有些小夫妻,雖然申請了父母、或者對方父母過來,但覺得這裡是自己家,在自己家自己不能“一言九鼎”,還有什麼臉面。說話不客氣,做事不考慮,老人們心寒也是正常。

  特別是在帶孩子的問題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我就說了算”,絲毫不接受老人一些善意的建議。即使是請保姆,也會留三分薄面,對這自己家老人卻反而頤指氣使。

  擺正心態,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都輕鬆點

  老人來探親,來旅遊,即使真的是為照顧孫子來的,也請小夫妻擺正心態,千萬別把老人當保姆使喚,當外人防備。既然請得老人來,就要善待,尤其是尊重老人善意的建議,有不同觀點的地方就提前講清楚。

  老人們既然希望兒女過的好,就請理解小夫妻生活中的不易和壓力,多加體諒,千萬不要插手夫妻間的小矛盾,尤其不要說:“我兒子(女兒)這麼優秀,怎麼娶(嫁)了你這麼個東西。”之類的話。

  我和老公在多倫多,生孩子、坐月子也就兩人搞定。其實JMS不要小瞧男人的抗壓能力,他們的內心也可以無比強大的,只要你足夠的信任,和產前預防針打的足夠的多!

  媽媽來探親旅遊,雖然能幫我照顧寶寶,但我還是堅持將寶寶送去homecare。一是可以解放老媽出來去旅遊,期間她認識了不少本地朋友,還參加社區活動;二是希望寶寶和社會接觸,不抵抗陌生人,融入集體生活。

  我女兒8個月大的時候去的homecare,第一、二天有些不適應,之後就非常愉快,每天見到阿姨和其他小朋友都非常開心,有幾次我提前去接她,她還不願意走,搞得我非常尷尬。

  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家如果要自己做主,那家務也完全可以自己處理。讓老人有空多出去走走,交交本地的朋友,這樣他們的心情愉快些,遇到矛盾發生的時候,也能更想得開些。

  最後,祝來加國旅遊的老人們玩得開心,即將有小寶貝的小夫妻平穩過渡~


作者:小葉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Ning: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