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也是媽媽”的“回國流水賬” (三)
送交者: 草梅 2005年04月30日10:38:3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也是媽媽”從國內上不了萬維,EMAIL我她的文章,讓我幫貼一下。
------------------------

“回國流水賬” (三)

學期過去了一半,維維的中文有了明顯的進步,剛開始時學漢字全無辦法,現在知道認字的結構。第一單元測驗,題目幾乎都是老師給他念;上星期的第二單元測驗,維維完全靠自己讀懂了題目,且回答了大部分問題,語文得了60分,數學得了93分。周末作業“看圖寫話”也從開始的“維維口述-媽媽筆錄-維維再抄媽媽的筆錄”過渡到了完全由維維自己寫,只是還有一些不會寫的字要媽媽幫忙。媽媽回答的方式也由最開始的“寫在紙上”變成了提示偏旁部首或用詞組提示。比如:“當然的當就是應當的當”,“當然的然就是煥然一新的然”;“夢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森林的林,下面是夕陽的夕”等等。
維維也和媽媽討論中美小學的不同。“媽媽,我在美國學的數學太簡單了,題目都很容易,所以我常常粗心;中國的數學不那麼容易,我就不會rush啦。不過美國的science很有趣,中國的小學為什麼沒有science課?我在preschool就學了recycling, 在中國到小學二年級才學。我覺得應該更早學;萬一他們已經養成了壞習慣,就來不及啦。怪不得我看見很多人都亂扔東西。”

維維在學校里漸漸習慣了。有個周五的下午選班幹部,維維先問“當什麼最好?”同學告訴他當中隊長最好,維維就要求當中隊長候選人,同學告訴他:“你要先入隊,才能當中隊長,換個志願吧。”維維又表示要當“做清潔的機器人”,於是成為“勞動委員”的候選人,並且高票當選。維維回家問:“媽媽,你小時候當沒當過中隊長?”

孩子算是基本適應了。當然還是有許多抱怨。特別是關於住校。不過,在國內,如果選擇好學校,住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能好些。我們這裡,維維就讀的小學每年只按就近入學原則招收10%的孩子,其他的由考試,贊助,或是考試加贊助入學。離家遠了,每天接送是個大麻煩;孩子太小,任他自己往返又不安全。維維始終不喜歡住宿舍,他說同房間的孩子熄燈後還老說話,讓他無法入睡。這大概是集體生活的老問題了,我上大學時就是這樣。

“海歸”了近三個月,我一直在想,我們這些打算以自己的經歷和技能在國內發展的人,能做些什麼呢?以前說,我們可以做“橋梁”,將外面的新理念和思維傳遞迴來。其實,隨着國內對外交流的深入,信息傳遞的國際化,所謂的新理念和思維這一類概念化的東西不再誘人,可以說在一般的領域,“你有的,我也有;你知道的,我也知道”。海外背景更多地只是一種經歷而已。我覺得海歸在國內更需要做的是新理念的實施,也就是將國內已經接受了的理念和思維應用到每個具體的案例,具體的項目。這需要海歸們一點一滴的積累,具體細緻的分析,腳踏實地的工作,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在這整個過程中,海外的經歷和背景肯定有幫助,其程度取決於每個人的悟性和運作技巧。學歷,頭銜可能會在開始時有用,但接着還是要看實力,看做出的成果。

回來後聽到最多的是“中國特色”。我覺得最“中國特色”的可能是頭銜的濫用。比如剛入學的博士生就稱“博士”。不管開什麼會,出席的都至少是“副總”。有公司的“副總”,部門的“副總”,項目的“副總”,簡直無所不“總”。

不過,更多的時候,“中國特色”是人們在辦事遇到麻煩時的口頭禪。這個詞成了人們交流受阻,願望沒達成,或是在逃避責任,搪塞錯誤時的託詞。我也遇到過若干情形,有人勸我不必太認真,這是中國特色。我覺得,這正是海歸們需要付出努力的領域,海歸們應該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傳遞和貫徹好的概念,讓這個麻煩的“中國特色”褪色直至消失。而不是一味強調“中國特色”來凸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拖兒帶女回國記(六)
2004: 拖兒帶女回國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