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鄭石岩: 父母之愛
送交者: 鄭石岩 2005年04月08日15:35:3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孝應該是咱成年人對自己的要求 -- 要求自己孝自己的父母。

說的真不錯!真是人人都該要求自己孝自己的父母!這裡有篇善文,以感謝cust 的提醒:

父母之愛 鄭石岩

http://ebud.net/book/book/showbook.asp?no=3492

目錄第一篇 培養健全的精神力量第二篇 激發孩子的潛能第三篇 教導的原則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衛生

自序  最近我也經常應邀在國民小學和社會機構演講,所談的問題以父母如何教導子女等親子教育的講題居多。目前親子教育不只是學校重視它,一般的父母也都感到殷切的需要。因此,每一次聽講的父母總是濟注滿堂,發問也極踴躍。我深信大家都渴望著一些新的教導方法或技巧,來應付社會變遷中的家庭教育問題。  我覺得新一代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付出的愛心很多,對於子女未來的期望也很高,但是父母管教孩子,只憑一廂情願的愛心是不夠的。因此,學習正確的教導方法,是做一位稱職的父母所迫切需要的。  我們的社會正急速地變遷著,無論在經濟生活方式、家庭結構、文化現象、價值體系等方面,變化極為迅速。教育的調適發生了困難,以致造成許多青少年問題。我覺得克服這些問題的關鍵是‘父母之愛“,是父母能提供給子女有能力的愛、能引起孩子身心成長的愛。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正確的教導觀念和方法,把父母的愛心化為教導的能力。因此本書不談繁瑣的兒童發展和冗長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出具體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裡,你再也無法用過去農業時代相傳的方法教導孩子,期待他們能在新社會結構中有很好的適應和成就。所以,如果你想好的子女,一定要付出一些心血,付出父母之愛。  作家琦君在其〈一篇舊稿的感觸〉文中曾說,“這幾個孩子,一直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卻能如此正常地成長,真正是非常的幸運。仔細想想,實在是因為他們出生得較早,那時工商業還沒像今天這般繁榮,社會形態也沒像今天這般複雜。孩子們沒有出租的小人書可看,家中沒有‘刀光劍影’、‘殺之以滅口’的電視劇可看。西門町也還沒有彈子房,沒有黑咖啡室,沒有電動玩具。社會的引誘小,欲望低,家庭再缺少溫暖,也沒處跑。如果這幾個孩子成長在今日五花八門的環境中,恐怕這位母親,就沒這樣好的運氣,坐享兒女福了吧!”社會變遷太快,如果父母親未能有效地教導子女,教導的契機稍縱即逝,以後就很難補救了。  謹以此書獻給這一代的父母和教師。我相信它能提供一些良好的教導指引,幫助你發揮父母之愛,同時也可作教師推廣親職教育與學校教學的參考。  第一篇 培養健全的精神力量  提要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成功的人生。但是要達到這個教育目標,並不是一味地鼓勵孩子讀書、升學和考好的成績,而是要啟發孩子的心智和精神力量。  一個人在生活和事業上是否成功,與學校成績和學歷,並無絕對的關係,真正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是精神力量。  所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精神力量的培養開始。本篇要告訴你什麼叫做精神力量,怎麼培養孩子的精神力量。  生活在這麼一個競爭劇烈,高度經濟成長和工業化的時代裡,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多方面的適應能力,否則生活就會面臨困難。由於社會變遷太快,價值觀念分歧,每個人也必須具有足夠的判斷力和意志力,否則就會迷失、墮落。因此,父母應該教給孩子這方面的生活能力,好讓他們將來能應付日益緊張的生活和問題重重的環境。  我們應該怎樣教導孩子,好讓他們能過成功的生活呢?我想,答案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心智的啟發和精神的陶冶。因為只有心智與精神力量,才能保證孩子能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遊刃有餘。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了解,對於子女的教育,並非只有讀書。固然不錯,讀書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思想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心智和精神,所學的知識和思考方法,就不能發揮它的功用,實現自己的抱負,過具有創造性的人生。  美國有一本叫創造性教學的雜誌,曾專文討論個人的創造與成功因素,指出學校讀書的成績與未來是否成功,並無明顯的關係。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是個人人格的特質,也就是我所謂的心智和精神力量。茲舉出許多實例,說明許多名人在學時的成績和表現並不理想,最後卻出人頭地的成功了。這些例子包括:  ·沒有上過學的人:電氣之父法拉第、發明火車的史蒂文生。  ·沒有耐性讀書者:天文學家伽利略。  ·沒有受到好教育者: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  ·拼字不及格者:詩人葉慈、戲劇家蕭伯納。  ·數學不及格者:政治家及發明家富蘭克林、藝術家畢卡索、心理學家阿德勒。  ·受開除處分者:理論科學家愛因斯坦、短篇小說家愛倫坡、詩人雪萊、X光發明人榮琴。  ·在學成績不好者:科學家牛頓。  ·全班成績最差:發明家愛迪生。  ·上課做白日夢:畫家高更。  ·冥頑不靈:發明家瓦特、政治家邱吉爾。  ·心智遲頓者:理論科學家愛因斯坦。  從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在學成績與一個人是否成功其關聯並不大。也就是說,學業成績好的人,未必將來就能成功;學業成績差的人,將來未必就無所成就。決定生活與事業成功的因素在於人格所綻放出來的意志和精神。  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根據心理學家羅伯特(T·B·Robert)的看法,一般人最多只發揮潛能的三分之一。只要你具有好的精神力量,就能有所發揮。  什麼叫精神力量呢?做一個盡責的父母,究竟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從愛開始,教給孩子愛心、啟發他的思考、引發樂觀進取的態度和培養熱心與毅力。本篇將針對這些精神力量的培養,提出具體的觀念和建議。

第一章 陶冶孩子的愛心  你一定很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安全感,情緒穩定,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及融洽的家庭生活。如果是,你一定要及早教給孩子愛心,培養其愛人的能力,學習以愛待人處事。這樣才能使他真正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有歸屬感和責任感。  愛是孩子們的天性。只要你留意,一定不難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流露著關懷別人,同情弱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不但愛人,而且期待別人的愛和關注。他們最高興的事就是互愛。我相信人類的天性之一就是愛,最珍貴的感受就是互愛。  愛固然是孩子們本有的天性,但若不加以引發與教導,就不能發展為成熟或有能力的愛,以致成為只能維持短暫時間的狂歡,來得快去得快,或者緊緊地與欲望結合在一起,而成為剝奪或占有。  事實上,愛的本質不是占有而是給予;是奉獻而非剝奪;是互相包容尊重,而非控制與支配;它是在永恆的時空中,表現出來最真誠,最純美的溝通關係。有了它,孩子的真誠天性就得到鼓舞;缺乏它,孩子就陷於不安和孤立。它能將一個人的人生點綴得光彩奪目,也能給人一種無限光明的前程和希望。  有愛心的孩子不會孤獨,不會彷徨和寂寞。他們感受性高、適應能力強、踏實、肯上進,親子間的關係也比較和睦。  愛,從彼此間的共鳴而引發,因此在教導上,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自己的身教。只要你的孩子每天感受到被愛,就能喚起愛的潛在天性。請注意!真誠地關注孩子,愛孩子,必然能喚起親子間的互愛。換言之,當父母親的愛能喚起孩子的共鳴時,才是真愛,才是有能力的愛。如果父母親施愛給孩子的結果,造成孩子的反叛和憎惡,那麼你所給予的愛,一定是有缺陷的或無能的愛。  道德學家或倫理學家都認為愛是絕對的,是人性的最高表現。父母親的愛也是絕對珍貴。但是心理學家的看法不同,他們認為愛有其一定的品質,如果不檢討這些品質,愛就會失去它的光輝,失去它春風化雨的力量。我認為有能力或健康的愛,必須具備下例幾個條件:  (1)隨時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身心發展的狀況與需要。  (2)尊重孩子的個性,維護他的自尊和榮譽感。  (3)基於關愛所給予孩子的種種幫助或作為,必須考慮到結果是否具有正面的意義。  (4)你必須基於正確的知識,確實了解孩子之後,才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協助。  以上這幾個要件,是我根據心理分析家弗洛姆的理論引伸而來的。父母如果能根據這些要件去施愛,就是一種有能力的愛,它能引發互愛,是活生生的父母之愛。  關心孩子的成長  關心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就是提供他們心智成長所需要的環境和機會。每一個孩子的性向、興趣、經驗、天賦和成長速度不同,所需要的幫助也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人,必須根據他的需要適當地給予關心,給予信心,給予照顧和溫暖。不過,無論你用什麼方法教導他,照顧他,啟發他,你必須讓孩子感受到你在關心他,接受他,了解他,支持他;對他的感情和思想,做親密的肯定的支持。如果在這方面失敗了,對孩子而言,愛就成為支配和控制。  孩子需要你關心他的願望,但不希望你支配他的願望;需要你了解他的困難,但並不希望你做太多的干預;需要你的同情和支持,但並不希望你責備和凌辱;他也期待你的協助,但不希望你替他做抉擇;需要你的指導,但無法接受你嚴格的管教和訓練。  天下沒有一位父母親不關心自己的孩子,但卻有很多父母做出錯誤的關心;替孩子決定前途,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結果總是弄巧成拙。  真正的關心是在溝通的行為中表達出來。父母給孩子一個親撫,孩子報以微笑。父母坐著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覺得受重視。你用溫愛的語言對孩子說話,他的創傷得到治癒。你以諒解和寬容對待他的疏忽和過失,孩子才知道父母的關心。你懂得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喜悅、傷感、恐懼、失望和愛,分享他們的感受,參與處理生活問題,就是真正的關心。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向父母吐露心中的困惑和消沉時,父母卻責怪他無病呻吟,胡思亂想,最後孩子發生情緒上的症狀時,父母親反而責怪他“為什麼早告訴我們!?”  有一位父親告訴我,由於工作忙碌,除了星期假日偶爾陪孩子出去玩外,親子間很少講話,更沒有所謂親密的溝通。孩子們平常也表現得文靜乖巧。但是到了國小畢業的暑假,孩子卻犯了倫竊而被捕。後來,孩子對輔導人員說,他並不缺什麼東西,只是忍不住要去偷。我想這就是潛意識裡,想要以偷的方式找回父母親的關愛,要不然就是想藉著偷來報復父母親的不關心。  孩子得到充分的關心,就能順利的成長。但是充分的關心,絕非等於無微不至的照顧,太多的照顧是溺愛,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而不是真正的關愛。  對孩子的關心,不是在生日那天買許多禮物給他,而是平常的安慰、了解、同情和互助。父母親最忌諱用物質來彌補自己未能關愛孩子的內疚,那更容易陷入雙重的損害:一方面得不到真正的關愛,一方面養成了物慾的高漲。你希望能有效地關心孩子嗎?原則是:  (1)無論你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來跟孩子談天,從溝通中建立感情,維持親密。  (2)透過你的語言、動作和姿勢,告訴孩子你愛他們。  (3)對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讚美,對他們的錯誤不作輕侮。  (4)你必須對孩子心智的成長隨時保持注意,了解他的需要,並予以協助和報導。最好的教導方法是:跟孩子一起學習。  (5)要有機會讓孩子了解你的困難,讓他們有機會幫助你。這是親子間親密和互相關愛的起點行為。  (6)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重視,同時你要信任孩子,在可能範圍內,允許他自由發展。  對孩子的愛,必須投入時間和心血。親子間愛的培養是在互愛中建立。愛不是現成的歡喜,而是長時間親密和溝通的產物。孩子獲得的愛愈多,人格發展愈健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說:要想孩子將來成為巨人,就得給他豐足的愛。  尊重孩子的個性  愛是在尊重對方的條件下,給予關心、指導和照顧。父母親必須依照孩子的個性、興趣、性向、天賦及時特有的身心發展狀況教導孩子。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必須把他當作獨特的個人來教導,才會有好的結果。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因為那會造成錯覺和迷失,使孩子失去可貴的自我肯定態度。這樣不位容易否定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潛能,而且也會抑制自己的創造潛能。  尊重孩子並非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而是依照孩子的個別需要和條件,給予適當的啟發和教導。比如說,許多父母親強迫不適合繼續升學的孩子去補習,一連幾年的重考和失敗的打擊,不但浪費了孩子的青春,未能學會生活所必須的技能和知識,反而影響其身心健康。時下有許多青年,是為了父母親而在升學線上掙扎,過著茫然彷徨的日子。  尊重也是一種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與態度。父母親為了教導孩子,由於求好心切,往往失去耐性,在不自覺中,苛責、辱罵孩子,甚至以嚴重貶損自尊的話侮辱他們。許多父母親幾乎整天在罵小孩子,這些受凌辱的孩子當然在情緒發展上會有不良影響。孩子們在長期的辱罵和訓斥下,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溫暖和愛,於是投入不良青少年團體。困為那兒可以給他一些自尊和受重視的滿足,從此與他們為伍,同進同出,鋌而走險。許多人認為那是青年的一種反叛,其實是為了追求受尊重的心理需要求所致。所以,當父母親不能給予孩子自尊和自重時,孩子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去人別的地方獲得滿足,那時就很難挽回了。  父母對孩子的談話品質,決定於是否基於尊重的立場。父母親如果時時保持冷靜的態度,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說話,就能保持相當的理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溝通和解決問題。父母的心中有一個理智的“成人”,孩子的心中也有一個講理的“成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用你的“成人”去跟孩子的“成人”接觸。這樣的交流溝通,才能引發孩子心中“成人”功能的不斷成長。  親子之間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竟見不同並沒有什麼不好或不對。你現在希望孩子對你百依百順,將來一定要罵他沒有出息。沒有主見,對別人的說詞不加考慮,言聽計從。孩子有自己的意見,實際上是好事。  孩子的意見若與父母親的意思相左,必須加以疏導、溝通。不過,在容許的範圍,不妨尊重孩子的意見。父母親如果一意孤行,經常否定孩子的意見,批評得一文不值,不需多久,孩子們就不願意把真相告訴你。那就是教導上的最大陷阱。  有一位親告訴我說,她的孩子到國小畢業為止,一直非常聽話,從來不對父母親的意思打過折扣。但是國中一年級還沒有讀完,不但不聽話,脾氣暴躁,而且功課退步。我從這位母親的言談中,發現她很忽視孩子的自尊,凌辱與說教的責備,使孩子無法接受,失去溝通的管道。這種親子關係很像斷了線的風箏,母親已經失去控制孩子的線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