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水村: 柳宗元的音乐才能
送交者: 水村 2005年04月15日15:22:27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作者:水村

夫能者无所不能。柳宗元的文章词赋书法,当时已尽为人知,现在來看音乐领域方面,我们同样发现他有高深的造诣。他在《霹雳琴赏引》写道:“琴莫良于桐,桐之良,莫良于生石上,石上之枯,又加良焉。震之於火为异。”从古制造琴、瑟、筝、筑等乐器都用桐木,這是人们都知道的,以其发音不轻、不浮、不薄、不涩、清润而浑圆,分明而和谐,其他材料则无此优点。至于制造琵琶、阮咸、柳琴、潮州琴、椰胡等,虽不能全用桐木,其板面也須选用优质桐材。文中又说:“桐之良,莫良于生石上”。原來石上之桐,发育生长緩慢,历千百年或幸而成材,故其紋理細密,质地坚韧,当然胜于沃土湿壤所生,這是柳宗元細心观察的結果。文中进而言之:“石上之枯,又加良焉”,这分析尤其有道理。枯木,则其中的树脂、有机物慢慢干结碣、分解、挥发,這些物質阻礙了声音在紋理間的传播。東汉蔡邕取烧餘的良木作成一张琴,這就是有名的《焦尾琴》,因為他看到木柴经燃烧把其中的油脂、废液、沆瀣之气由尾部排出,成了很好的琴材。我們知道从来鉴赏收藏家于琴取古而不取新,正是追求琴体自然淨化的效果。又闻说意大利名师制琴,必先把开好的木料浸泡水中数十年才可用,也不外是这个道理。文章又说:“震于火为异”,那更是仙家妙用了。柳宗元认为这枯桐被雷火“震”了那么一下,其木理结构就會变得更加调和顺畅,其成分也更加春节,而且经神火煅炼,自然超凡入圣了。

这何尝不是夫子自道!

柳宗元知音,还表現在一篇令人俯仰低廻的《箏郭师墓志》。

郭师叫无名,沒有字。其父曾为云中大將,他卻抛弃荣华富贵,独爱弹筝。他身怀绝技,非同凡响。彈起來大珠小珠,嘈切错杂,使人耳目应接不暇。看他运手腕、下指爪,都刚柔有度,徐疾自如,丝弦之飘逸于琴腔之廻應、相互配合又各尽其妙,这一切好像非人力所为。总之他琴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绝不是他人所能仿效的。这短短二三十個字读來令人如置身其境,若果不是精于此道,怎能如此通玄入微?

郭师原是吳王李宙的座上客,后来李宙贬來賀州,他也跟著來了。道州刺史薛伯高是个好风雅之輩,知道了便发信硬要此人。得到之後,同起同坐,還“教閽管谨视其出入”。得其身而不得其心也是枉然,过了三年,郭師终于找到机会,“变服遁逃九疑叢祠中”。嶺南副使張誡得訊“又強與諧”,直等到張誡死後,郭师才得脫身,一路逶迤前來见到柳宗元。这时的郭师,“已得骨髓病,日猶鼓聲四五行,居数日,益篤,既病自为歌,死三日,葬州北岗西。”

郭师一生所遇,率皆王公大臣,權勢都比柳宗元高,他卻不屑優待,一再逃跑,最後抱病來到柳州,力疾猶鼓聲四五行,高山流水,以謝知音。

呜呼,岂非狐死首丘欤!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