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水村: 柳宗元的音樂才能
送交者: 水村 2005年04月15日15:22:2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作者:水村

夫能者無所不能。柳宗元的文章詞賦書法,當時已盡為人知,現在來看音樂領域方面,我們同樣發現他有高深的造詣。他在《霹靂琴賞引》寫道:“琴莫良於桐,桐之良,莫良於生石上,石上之枯,又加良焉。震之於火為異。”從古製造琴、瑟、箏、築等樂器都用桐木,這是人們都知道的,以其發音不輕、不浮、不薄、不澀、清潤而渾圓,分明而和諧,其他材料則無此優點。至於製造琵琶、阮咸、柳琴、潮州琴、椰胡等,雖不能全用桐木,其板面也須選用優質桐材。文中又說:“桐之良,莫良於生石上”。原來石上之桐,發育生長緩慢,歷千百年或幸而成材,故其紋理細密,質地堅韌,當然勝於沃土濕壤所生,這是柳宗元細心觀察的結果。文中進而言之:“石上之枯,又加良焉”,這分析尤其有道理。枯木,則其中的樹脂、有機物慢慢乾結碣、分解、揮發,這些物質阻礙了聲音在紋理間的傳播。東漢蔡邕取燒餘的良木作成一張琴,這就是有名的《焦尾琴》,因為他看到木柴經燃燒把其中的油脂、廢液、沆瀣之氣由尾部排出,成了很好的琴材。我們知道從來鑑賞收藏家於琴取古而不取新,正是追求琴體自然淨化的效果。又聞說意大利名師制琴,必先把開好的木料浸泡水中數十年才可用,也不外是這個道理。文章又說:“震於火為異”,那更是仙家妙用了。柳宗元認為這枯桐被雷火“震”了那麼一下,其木理結構就會變得更加調和順暢,其成分也更加春節,而且經神火煅煉,自然超凡入聖了。

這何嘗不是夫子自道!

柳宗元知音,還表現在一篇令人俯仰低廻的《箏郭師墓誌》。

郭師叫無名,沒有字。其父曾為雲中大將,他卻拋棄榮華富貴,獨愛彈箏。他身懷絕技,非同凡響。彈起來大珠小珠,嘈切錯雜,使人耳目應接不暇。看他運手腕、下指爪,都剛柔有度,徐疾自如,絲弦之飄逸於琴腔之廻應、相互配合又各盡其妙,這一切好像非人力所為。總之他琴中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絕不是他人所能仿效的。這短短二三十個字讀來令人如置身其境,若果不是精於此道,怎能如此通玄入微?

郭師原是吳王李宙的座上客,後來李宙貶來賀州,他也跟著來了。道州刺史薛伯高是個好風雅之輩,知道了便發信硬要此人。得到之後,同起同坐,還“教閽管謹視其出入”。得其身而不得其心也是枉然,過了三年,郭師終於找到機會,“變服遁逃九疑叢祠中”。嶺南副使張誡得訊“又強與諧”,直等到張誡死後,郭師才得脫身,一路逶迤前來見到柳宗元。這時的郭師,“已得骨髓病,日猶鼓聲四五行,居數日,益篤,既病自為歌,死三日,葬州北崗西。”

郭師一生所遇,率皆王公大臣,權勢都比柳宗元高,他卻不屑優待,一再逃跑,最後抱病來到柳州,力疾猶鼓聲四五行,高山流水,以謝知音。

嗚呼,豈非狐死首丘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