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簡答從七到八
送交者: Box 2006年10月06日15:56:2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你的分析比較客觀細緻,但結論部分好象有些問題,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所謂
投資回報、制度保證本身,無法替代「愛」和「孝」的人倫教化意義,前者屬
於契約範疇,後者屬於人格範疇。所以抽象來講,這實際上是「契約」和「良
知」的關係問題。東方文化一以貫之重視人的良知,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
先」,講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西方文化話分兩端,通俗而言,良知寄於宗
教,契約存於世俗,分別代表人類道德理想和底線。只見契約不問良知所寄,
那隻看到半個西方文化;只認同契約道德而否認良知道德,只完成了半個人格
。西方整個世俗契約歷史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夫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當今西方學者欲構建普世倫理而認同夫子這句話,不是沒有原因的。至
於「己欲立而立人」這一端的人格境界,不在契約文化之中。

往深一層看,否認人的良知(「愛」和「孝」),契約性本身也站不住腳。因
為從究竟上講,契約的基石乃人類良知之底端部分,而人類良知本身則是一個
完整的整體。把契約和良知對立起來,是對西方文化的誤解,契約的神聖化也
就是契約的異化。現代中國人普遍認同西方世俗價值觀,而社會人心道德墮落
到今天這一步,原因也正在此。透徹一點講,當代中國人的流行意識,就是將
底線道德神聖化,通過製造底線道德和理想道德的對立來肢解完整的人類道德
精神,而唇亡齒寒,最終必然泯滅人的良知,回到狼圖騰的時代。這已經不是
思辨和邏輯,而是發生在我們面前的社會現實。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
者幾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
也」。遠古的聖賢,仿佛早就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我們的問題,這也正是經典
穿透時空的永恆魅力之所在。

另外「人之初,性本善」,不要一步跳到「善」、「惡」上面下判斷,夫子只
說「性相近,習相遠」,意味深長。人之「性」有天性、習性、本性、自性的
不同概念,語義語境各各相同,結論自然不同。人之初的「初」也需要存心留
意,是一念不覺的那個初、伊甸園的那個初、還是我們呱呱墮地的那個初?往
聖先賢相機說法,隨緣立論各不相同,而本懷初心則沒有不同。我們執著於差
別,是因為分別智的作用而已。西諺有「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說法,值
得我們所有人深思,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中山水寒:再次呼籲海外華人生三個孩子
2005: 《愛的教育》始業日
2004: 美國人怎樣教孩子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