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七荤八素 > 帖子
Halloween的起源 zt 图文
送交者: kk03 2007年10月28日12:02:35 于 [七荤八素] 发送悄悄话

Halloween (万圣节) 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
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认为万圣节没有重要的宗
教意义,只把这节日当作是普通的节日看待。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
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
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
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
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
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
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
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
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
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
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
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
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
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
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
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
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
讨糖吃的游戏。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而主人(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自然不敢怠慢,连声
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
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见
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另外还
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
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
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
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
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妖魔鬼怪翩翩起舞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据说爱尔
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
万圣节的宠物。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
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
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
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
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
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
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
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
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
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
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前夜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Halloween),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
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节日主要流行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不列颠群岛和加拿
大,其次是澳洲和新西兰。万圣节前夜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美
国,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节前夜。

万圣节前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
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在英国,以前的凯尔特人异教徒在10月31日庆况“死
人之日”。当天,灵魂会离开死去的身体,人们会把食物放在门口吸引有主的鬼魂灵魂,
而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载上面具。罗马人占领了英国后,把节日改为庆祝丰
收和敬拜死者,这传统最后传到美国。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象征物


万圣节前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魔怪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节前
夜拉上关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尸鬼、巫婆、蝙蝠、黑猫、猫头鹰、小妖精、僵尸、骷髅和
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僵尸和科学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万圣节前夜的传统颜色。现代万圣节前夜的产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绿色和红
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为万圣节的象征。

杰克灯是万圣节前夜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
燃点蜡烛造成杰克灯,但移民到美国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
上面雕刻图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级上,传统上此做
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

食物

由于万圣节前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toffee apples)成为应节食品。制法是
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

研究机构 BIGresearch 曾为美国全国零售联盟进行调查,发现53.3%的顾客会为2005年万
圣节前夜购物,平圴消费额38.11美元,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国消费者为2005
年万圣节支出的金额高达33亿美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