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Halloween的起源 zt 圖文
送交者: kk03 2007年10月28日12:02:35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Halloween (萬聖節) 的起源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
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
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日看待。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
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
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
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
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
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
俗。

到了公元1世紀,占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
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着可怕的面
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週遊盪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
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
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
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
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萬聖節的習俗——不請吃就搗亂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
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
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
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
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着南瓜燈籠挨家
討糖吃的遊戲。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鍾,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而主人(可能同樣穿着恐怖服裝)自然不敢怠慢,連聲
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
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整袋整袋的搬回家。見
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另外還
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
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
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 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
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
蠟燭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妖魔鬼怪翩翩起舞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里放着,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
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
萬聖節的寵物。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
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
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
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
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
喊着:“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
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
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
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
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
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萬聖節前夜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前夜(Halloween),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
面具,挨家挨戶收集榶果。節日主要流行於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不列顛群島和加拿
大,其次是澳洲和新西蘭。萬聖節前夜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美
國,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節前夜。

萬聖節前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
時間,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在英國,以前的凱爾特人異教徒在10月31日慶況“死
人之日”。當天,靈魂會離開死去的身體,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
而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載上面具。羅馬人占領了英國後,把節日改為慶祝豐
收和敬拜死者,這傳統最後傳到美國。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象徵物


萬聖節前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魔怪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節前
夜拉上關係的事物有鬼魂、食屍鬼、巫婆、蝙蝠、黑貓、貓頭鷹、小妖精、殭屍、骷髏和
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殭屍和科學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萬聖節前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節前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
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是萬聖節前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
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
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級上,傳統上此做
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食物

由於萬聖節前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
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

研究機構 BIGresearch 曾為美國全國零售聯盟進行調查,發現53.3%的顧客會為2005年萬
聖節前夜購物,平圴消費額38.11美元,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國消費者為2005
年萬聖節支出的金額高達33億美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