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
送交者: meixinmeifei 2018年05月24日20:22: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公元714年。

這一年,李白還在青城山練劍,杜甫還只是洛水邊的一個頑童。

一個15歲少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筆走進了盛世下的長安。

兩年後他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震撼整個文壇,在盛唐伊始的時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獨步天下。

他就是王維

當白居易24歲登臨大雁塔,寫下“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時候,王維21歲就已經狀元及第,名耀整個大唐。

這是一個開局華麗,風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場。

但是,王維的下半場一開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鐵盧。

01

本來作為新科狀元王維有可預見的大好未來,但是卻在無意中犯了唐玄宗的忌諱,一怒之下將他打發去了地方。

去地方就去地方,年少氣盛的王維雖然滿肚子怨憤,可還真沒太拿得罪了皇帝當一回事。

他處理起政務也有聲有色,覺得自己在外鍛煉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

好友孟浩然科舉落第,他還安慰道:“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老哥,科舉當官太辛苦了,哪有在這青山綠水間待着快活?

但是,讓王維沒想到的是,他這一次被貶卻足足在地方熬了十多年,直到過了而立之年才忽然發覺:狗日的,你們真得把我忘記了啊。

王維在《偶然作》中稱:“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王維父親早亡,長兄如父,人到中年,作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挑起照顧整個家族的重擔。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從這一刻開始,那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少年從王維的心底褪去了鋒芒。

他放下狀元郎的架子,也不再恃才傲物。

回到長安,王維求見丞相張說(yuè)獻詩,詩中他自比賈誼,懇請張說提攜,“嘗從大夫後,何惜隸人余。”

意思是如果張說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

開元二十三年,三十四歲的王維得知恩師張九齡重任宰相,立刻寫信道:“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一顆急切之心,毫不掩飾。

不久後,他便被提拔為八品上的右拾遺。

作家煙羅說過:“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人這一生,前半程年少氣盛,大多數人活得是心氣,覺得自己不可一世;

後半程才發現人活的是心態,是自己與自己較勁。

所以說,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

你越是矯情,失去的越多。

02

王維中年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和他患難與共的妻子難產而死,與此同時還有胎死腹中的骨肉。

中年喪妻又喪子,人生恐怕很難有比這還要悲慘的經歷了。

有人說:“沉默的人,愛的最深;沉默的心,傷的最重。”

回望詩人的世界,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身邊可曾缺少過紅袖添香?

為妻子寫下“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的白居易也不乏“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風流。

唯有王維沒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愛與悲傷,可史書卻為他這段感情留下一句力重千鈞的批註:

“孤居三十年,終生不娶。”

要知道,那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皆屬平常的古代。

王維沒有給妻子留下隻言片語,但是他卻用他的餘生證明了自己愛的深沉,傷的刻骨。

紅塵過往,沒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長,感情之事豈能盡如人意?

尤其是進入人生下半場,生離死別總要走一場。

有些話,無須多言;有些事,只須去做。

最深的愛,最真的情,從來不是表演,也不會矯情。

03

公元750年。

十五歲出遊,五十歲依然鬱郁不得志的王維趕回家中探親,然而子欲養而親不待。

王維的母親臨終前曾問過他一個問題:

“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王維自然明白,“維摩詰”是印度高僧,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還教他從小就背誦《維摩詰經》。

“維摩詰”這個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污垢,即“淨”。

母親學佛幾十年,仿若就是為開導眼前歷遭悲厄打擊的兒子,讓其解脫身心的桎梏。

要他看開苦樂兩境,淡看是非成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東西,你越是在乎,越是失去。

奔波的人生,我們已經用力,盡心,何必還去耿耿於懷。

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經歷的越多,你越會明白,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

晚年,王維重新回到政治權力的中心,但是看過了人生無常之後,他不再關心官場上的種種是非。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人生下半場,不糾結,不糾纏,不矯情。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這樣的事情,王維年少的時候早就經歷了一遍。

滄桑世事,負累幾許,只要緊守住自己的本心就好。

公元761年,王維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中,平靜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臨終無病,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

去世前兩年,王維上表將輞川別墅改為寺院,又將自己職田中的糧食用來為災民舍粥。

無論先前的職場生涯如何,王維死的時候確實像一個得道高僧。

正如陳貽焮先生所說,“他採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

王維在魚龍混雜、朝不保夕的官場中,從小吏修煉成詩佛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比起李白的驕傲,杜甫的深沉,王維活得更加灑脫,他就是這樣一個溫柔淡然的模樣,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人過中年,能讓你揮霍的時間少之又少。不矯情、不做作、不畏懼別人的目光,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取,得不到的東西就斷舍離。

人生下半場,活的就是一份豁達,一份明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如是,安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264 紅塵不到
2017: 請美國華人網站刪除這個“田時大年”辱
2016: “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
2016: 慘不忍睹的民國大饑荒 (圖)
2015: 美國政府撕下孔子學院的虛假畫皮
2015: 範例世界-從“經驗與知識同一”說起(B)
2014: 西方和平主義政治的病理分析
2014: 《聖經》導讀
2013: 從文革畫報看毛時代的教育模式
2013: 李揚:華夏文明VS美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