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北大一流”:逗阿Q還是耍猴?
送交者: 黎陽 2006年09月14日15:30: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北大一流”:逗阿Q還是耍猴?(1)

黎陽

2006.9.13.

阿Q最忌諱別人說他頭上有賴疤,誰說跟誰急。不僅如此,而且“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然而別人偏偏不買帳,偏偏故意當着阿Q的面說:“噲,亮起來了。”“原來有保險燈在這裡!”每次“事件”不管結果如何,不管是阿Q“怒目而視”還是被人揪住小辮子撞牆,是大喊大叫“你還不配……”還是自我安慰“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實際效果都是一個:阿Q對賴疤的忌諱成了人們的笑料。頭上的賴疤明明擺在那裡,你越不許人說,人家越津津有味,越要拿這個“賴疤”逗你取樂。

阿Q最忌諱別人說他頭上有賴疤,北大最忌諱別人說它不是“一流”。誰說北大不是“一流”跟誰急。推而廣之,任何危及“北大一流”的說法都會招致北大的“怒目而視”,“群起而攻之”。

丘成桐指責北大引進人才造假:明明沒有“全職引進” 田剛,卻公然宣布已經“全職引進”了田剛,據此又撈院士又撈項目資金,這是明明白白的造假,猶如阿Q頭上的賴疤,光天化日之下有目共睹。然而這種說法危及了北大的“一流”地位,北大頓時暴跳如雷,全力打擊一切有關自己頭上長了“賴疤”的說法。這跟阿Q維護自己頭上賴疤“尊嚴”的行為特徵倒確實有幾分相似。

但如果說北大的“賴疤保衛戰”停留在阿Q的水平那就大錯特錯。阿Q之怒不過是“匹夫之怒”——不,連“匹夫之怒”都算不上,只能算痞子之怒。北大的水平就高多了:又是“北大發言人”談話,又是“教育部官員”談話,又是“北大黨委書記”談話,又是“數學學院”“內部批判大會”,又是網上打手到處灌水……阿Q有這等能耐嗎?

——環顧全球,哪個“世界一流大學”會大張旗鼓召開師生大會,不談學術卻專門批判某人的私人品德如何如何?北大既然自稱“一流”,那如何解釋其數學學院專門召開的“批丘大會”?難道北大數學學院的“學術研究”就是幹這個?

——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公開發表談話,一方面承認田剛並沒有“全職引進”,一方面矢口否認以前北大宣布“田剛已經全職引進”的行為屬於造假。與此同時向全社會推銷辱罵貶低丘成桐的文章,公然“借刀殺人”,借他人之口打擊揭露北大造假的丘成桐。

當北大有人宣布“當兵要當美國兵”的時候,宣布“共產黨非法”、“人代會非法”、“圖窮匕首現”的時候,宣布“官員腐化墮落有理”的時候,宣布“貧富分化還不夠”時,閔維方這個“北大黨委書記”可曾出來說過半句話?一聲不吭,屁都不放一個。唯獨丘成桐揭發北大造假的時候他立刻坐不住了,現身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在這個共產黨的“北大黨委書記”心目中,“共產黨非法”不算大事,,亡黨亡國不算大事,官員腐敗墮落不算大事,老百姓淪為“弱勢群體”、中國社會貧富對立不算大事,唯獨揭穿北大造假、危及“北大第一”的老大地位的言論才算不得了的頭等大事,才需要他這個“北大黨委書記”親自出馬。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胡傳魁的心理,座山雕的心理,土匪流氓團伙老大的心理:國破家亡無所謂,只要自己能在小圈子裡繼續當老大、坐穩“山寨第一把交椅”就行。“有奶便是娘,有槍便是草頭王,只要能當山大王,國家事,管他娘。”否則何以解釋這個“北大黨委書記”對什麼言論都“兼容”,唯獨容不得揭露北大造假的言論?

——曹懷東和朱熙平關於“龐加萊猜想”的研究成果正在世界數學界的審視中,至少還沒有人證明其學術有誤。真正的行家尚須時日才能吃透,最後結論尚未出來,國內某些“數學院士”倒先坐不住了,又開“博克”又開報告會,明里暗裡告訴公眾:這個問題洋人早解決了,中國人的工作純粹多餘,可見支持曹、朱兩位學者的丘成桐的學術水平不怎麼樣。這才真有意思呢。你如果真懂“龐加萊猜想”,你怎麼不去發表你的論文?怎麼不見你去爭“菲爾茲獎”?如果你並不真懂,那你有什麼資格以“龐加萊猜想研究權威”的身份在公眾面前說三道四?身為中國的數學“學者”,卻迫不及待巴不得中國數學家的學術研究失敗,這算不算天下一奇?打壓中國的學術研究,“皇軍”還沒出馬,“皇協軍”倒先跳出來了。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後,到底誰在搗亂?

——網上公眾輿論一邊倒地支持丘成桐,北大當局表面上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好象挺超然。實際呢?

前兩天網上出現一篇文章:“看不下去了:輿論炒作的背後黑幕與太老實的北大”。作者宣布:“一位師兄的指引使我這個假期變得充實起來,只需要跟跟貼,罵罵人,重複發一些無聊的帖子,就可以獲得一筆頗豐的勞務費。我一邊發貼,也一邊看。我被賦予的任務是,在這場眾所矚目的爭論中,但凡讚揚北大的帖子,一律狂扁,扁北大,扁發貼者,扁北大領導,想怎麼扁就怎麼扁,能引申則引申,能附會就附會,而且還要以人民的名義,以根治教育腐敗的名義,把所有能撿得起來的垃圾扔向中國這所有着至高聲望的學府。當然,我們更要竭盡所能的維護某個人的崇高的聲譽、人品、學術地位,以近乎膜拜的口吻把這位大師打扮成中國老百姓的良心,中國反對教育和學術腐敗的勇士。”

這篇文章的意思很明顯:以“網絡打手自供狀”的身份宣布:支持丘成桐、指責北大造假的網絡輿論是有人花錢買出來的,全是假的。而北大呢?“太老實,根本沒有網絡戰爭的經驗,更沒有應對網絡陰謀的策略。跟媒體、跟網絡,都太講道理”。鬧了半天一切都是陰謀,北大是當了陰謀詭計犧牲品的“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比竇娥還冤,多麼無辜,多麼純潔,多麼可憐,多麼令人同情……

可惜靠妙筆生花改變不了事實,也經不起認真分析。

說支持丘成桐、指責北大造假的網絡輿論是有人花錢買出來的,那誰出的錢?丘成桐自己掏腰包?可能嗎?丘成桐是研究數學的,不是印鈔票的。網絡上這麼多人,他給得起嗎?就算他到處“撒胡椒麵”,分到每個人名下能有幾文?大家稀罕嗎?而且如此大規模使錢,能不暴露於世嗎?豈能只有一個人出來揭發?如果不是丘成桐掏腰包,那是誰?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散財童子”,錢多得到處“天女散花”。既然給錢,就得有利益在內。誰能從中得利?如果硬說丘成桐是有權有勢的主,那如何解釋“紐約人”發表文章攻擊他?

靠花錢收買“網絡打手”製造輿論至少有幾樣特徵:第一,人不可能太多,否則錢分不過來,也容易露餡。所以即便改頭換面,“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那也就那麼有限的幾個“馬甲”、有限的幾個網址、有限的幾顆腦袋、有限的幾樣文風。第二,既然是“網絡專業戶”,靠上網寫作為生,那就有的是時間,可以接二連三沒完沒了。第三,因為純粹是“造勢”,是交活拿錢,“計件工資”,並非要說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只能沒話找話,車軲轤話來回說,正過來炸牛皮,翻過來牛皮炸,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一點思想也沒有。第四,因為本身就是無賴行為,所以就不擇手段,“觀點不夠,髒話來湊”,潑婦罵街,死纏爛打,再加上有的是時間,往往一定要罵到別人沒功夫奉陪、由自己罵出最後一句才算完,這便可以宣布別人被罵得“啞口無言”,自己獲得最後勝利,象阿Q一樣“凱旋還朝”。

而正常上網發表見解的網友呢?第一,都是業餘的,沒功夫老陪着。發貼的時間、數量都有限。第二,來自四面八方,網名網址是“離散型”的。第三,都是自己的想法,話題、文風、筆法基本形形色色,很少雷同。第四,大家上網的主要目的是交換觀點,所以贊同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的居多,一言不合便破口大罵的並不受歡迎。

既然有人說支持丘成桐、指責北大造假的網絡輿論是有人花錢買出來的,那就不妨做個統計,根據上述特徵分析一下,找找規律。我比較愛偷懶,發現“萬維讀者的[教育與學術] http://www1.bbsland.com/xxxx-bin/education.xxxx ”的頁面安排比較容易下載處理統計,就隨便從最近幾個連續頁面收集了1010個貼子的標題,(包括回復),經過統計處理,結果如下(這1010個標題的詳細情況附後):

時間間隔:4天。(從2006年9月8日到2006年9月12日。)

使用網名:218個。

發貼量概況:超過1%(10個貼)的網名共有11個。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網名發貼在10 貼以下。

發貼冠軍:[工於心計],180貼,占總數的17.82%,是第二名(53貼)的3.4倍。

[工於心計]的發貼標題舉例:

——北大人是全中國最優秀的群體,工XXX是北大人的傑出代表!
——丘老廝你別這麼沒教養行不? 你這樣無能會無端提升我的優越感的!
——SB老廝, 要想死馬醫活, 就是扁鵲再世, 也不能做到!
——丘如果還想把這種毫無希望的戰爭進行到底, 他連內褲都會輸掉!
——丘本人就是總頭目, 到了黃河心還不死!
——哈哈, 我掙多少, 你那齷齪的丘老闆請得嗎?
——好大的口氣, 你的脖子好象還真比癩蛤螞粗?!
——哈哈, 那你是誰的托兒? 北大要被你這等低能兒束手待擒?
——又給北大灌迷魂湯, 而且還是清華牌的!
——你是誰的狗? 這種清華牌標籤, 給他貼上看能不能治治他的腳氣?
——SB老廝這麼酸, 無非想我不說話, 你好對北大胡作非為!
——丘老廝, 你弄得我想曹操戲蔣干, 特別有成就感!
——看來丘老廝對我的仇恨已經超出對北大的仇恨了, 嘿嘿!
——丘老廝有我父親的年紀, 瘋瘋癲癲的, 可惜沒我父親的教養
——丘老廝怎能讓人高看? 雇的小丑愚蠢無比, 還以為別人跟他一樣蠢!
——就你們這些低能兒, 才要群體作戰!
——你去北大進修回來, 踢場子來的? 丘老廝雇你花了多少錢?
——丘老廝, 清華幫只會拿你當槍, 斷不會給你當槍使!
——俺北大牛啊, 只僱傭一個就把丘老廝上上下下嘍囉打得抱頭鼠竄!
——SB還想魚目混珠, 也不想想你那兩下子?
——街的丘老廝, 現在就這點出息, 僅僅想讓田剛與他同歸於盡!
——SB到北大聽田剛講演大氣不敢出, 到這兒叫喚什麼?
——勝利無所謂, 我只要求他們不要無端攻擊北大就行!
——清華版主老是搞"輿論一邊倒"的一言堂, 提個醒
——丘幫的慣招二: 代表中國, 代表海內外, 代表國家民族...
——廢兒子獎主丘老廝帶着徒子徒孫外加僱傭軍, 罵罵咧咧成何體統?
——丘老廝, 老實承認吧, 你已再無可能忽悠得動清華幫了!
——丘老廝, 已經臭大街了, 現在的目標僅僅是讓田剛與他同歸於盡!
——丘後的螞蚱, 還能蹦躂幾天, 你說呢?
——開學第一天: 冠蓋滿哈佛 老丘獨憔悴

……

根據上述統計結果,誰更象在花錢僱人上網造勢?

丘成桐是個個人,北大呢?是個龐然大物。誰財大氣粗?誰有能力上通“天庭”,下聯黑幫,黑白兩道通吃,勢力遠播海外?要花錢雇網絡打手,誰更有條件?

丘成桐揭了北大頭上的“賴疤”,北大便如此不遺餘力,這道行,阿Q做得到嗎?所以說北大比阿Q高級。

不過“物極必反”。北大跳得那麼高,目的那麼明顯,手段又那麼露骨,結果雖然超過了阿Q,卻弄得自己反而象只猴了。

猴可以模仿人,可以穿上人的衣服,可以戴上人的面具,“人模猴樣”、“沐猴而冠”地上台串戲一番。但是猴畢竟是猴,畜生的本性難移。一旦利之所之,或害之所在,便立刻忘了自己在裝人,而要“原形畢露”:上竄下跳,吱哇亂叫。這時什麼衣冠楚楚、道貌岸然都丟到腦後去了。而且猴不懂得一個淺顯的道理:自己跳得越高,那兩塊紅屁股蛋子就越明顯,看到的人就越多,大家也就越好笑。這不是在“逗啊Q”,而是在“看耍猴”。

從北大對丘成桐和社會輿論指責北大引進人才造假的反應來看,跟那被耍的猴有沒有幾分相象?不管是誰,只要質疑北大的“一流”,北大立刻忘了裝出個人樣,立刻跳到了天上。這可不象是在耍猴嗎?

以前常聽有人抱怨:中國電影裡的壞蛋怎麼都那麼明目張胆那麼蠢呢?是不是作者成心欺騙觀眾?

現在看看北大和丘成桐的例子。丘成桐是個學者,追求的說到底非常簡單:中國學術界別做假。就這麼簡單的一個要求就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惹來這麼大的麻煩,這是非曲直還不明顯嗎?中國現在到處造假成風是不是事實?一個民族要發展就不能容許造假成風是不是事實?堅持反對造假對還是不對?丘成桐因反造假而引來的一切打擊報復難道不是出於利而壓製造假的腐朽反動行為?這些行為這次的表現簡直活脫脫如同老電影裡的反動派,就是那麼愚蠢笨拙,編都不用編。

魯迅的一些話現在看來簡直是對某些“精英”(“紳士”的現代化名詞)“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再引用也不過時:

——“紳士的跳踉醜態,實在特別好看,因為歷來隱藏蘊蓄着,所以一來就比下等人更濃厚。”

——“可憐可憐,有臭趕緊遮起來。‘負有指導青年重責的前輩’,有這麼多的丑可丟,有那麼多的丑怕丟麼?用紳士服將‘丑’層層包裹,裝着好面孔,就是教授,就是青年的導師麼?中國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裝腔作勢的導師;要並無偽飾,——倘沒有,也得少有偽飾的導師。倘有戴着假面,以導師自居的,就得叫他除下來,否則,便將它撕下來,互相撕下來。撕得鮮血淋漓,臭架子打得粉碎,然後可以談後話。這時候,即使只值半文錢,卻是真價值;即使丑得要使人‘噁心’,卻是真面目。略一揭開,便又趕忙裝進緞子盒裡去,雖然可以使人疑是鑽石,也可以猜作糞土,縱使外面滿貼着好招牌,法蘭斯呀,蕭伯訥呀,……毫不中用的!”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國,我的筆要算較為尖刻的,說話有時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沒有這筆,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訴無門的一個;我覺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於使麒麟皮下露出馬腳。萬一那些虛偽者居然覺得一點痛苦,有些省悟,知道技倆也有窮時,少裝些假面目,則用了陳源教授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教訓”。只要誰露出真價值來,即使只值半文,我決不敢輕薄半句。但是,想用了串戲的方法來哄騙,那是不行的;我知道的,不和你們來敷衍。”

——“假使真知道了自己身上也有鬼,‘帶住’的事可就容易辦了。只要不再串戲,不再擺臭架子,忘卻了你們的教授的頭銜,且不做指導青年的前輩,將你們的‘公理’的旗插到‘糞車’上去,將你們的紳士衣裝拋到‘臭毛廁’里去,除下假面具,赤條條地站出來說幾句真話就夠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丘成桐: 我的數學之路
2005: 歷史與現實:中國奧數現象的背後
2004: 學術腐敗的原因分析
2004: 中美研究型大學校長學術背景之比較 (1)
2002: 美國學校好混嗎?
2002: 中美科學家的個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