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步軒的故事炒了不短的時間了。開始覺得他有些可憐,生不逢時,但終於開始了新的生活。畢竟是大學畢業,生意都能做得與眾不同。但越往後看,越覺得媒體的炒作走了味兒,可憐的陸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回事了,這樣下去很可能再次被命運所捉弄。但命運畢竟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不願意與媒體爭論,但想平心靜氣地給陸提幾個思考題,讓他早早清醒過來。
1、 北大本科是天之驕子?
北京大學畢業的學生志向高遠,這一點是公認了的。上了大學就以為一步登天的人也不少。且不說這年頭北大的驕子地位讓位於哈佛,但是大學畢業和做學問是兩回事。大學不過是專業學習的基礎階段,聰明一些的學生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如雙學位。本科生除非選修了研究生的課程,或真正參與了研究課題,對研究方法有了一定了了解,否則不敢說自己真正具備了研究能力。因此,如果不是特例的話,搞研究有一個先決條件,至少要研究生畢業。有沒有例外?有。當時國內可能確實有本科畢業留校教書的,但這些人現如今如果不能拼命混上個教授副教授的,如果不繼續深造,可能也只能當教書匠或下崗轉業了。
可是當時陸如果堅持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沒有別的機會?有。如果他能考上研究生的話,估計留校或到其他大學教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看看當年那些燈下苦熬,春節都不回家的考研學生,即使陸再是才子,也不應比別人享有更多的特權吧。
這一點是國際通用的,同樣適用於哈佛本科生。
2、 北大畢業生為什麼不能賣肉?
首先,看看中國留學生在國外(這裡指老一輩無產階級留學生),除了個別有獎學金的以外,有幾個不是在基層商業網點上摸爬滾打過來的?本科畢業生不用說了,就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少。這裡我就不用費力比較超市賣東西,或餐館端盤子是否比街頭賣肉更高一層了。前一度經濟景氣時,學生畢業大體可以找上一份謀生的工作,有很多畢業生成了專職的推銷人員,比如給保險公司賣保險。雖然也掛上個大公司的名牌,估計也就是回國面對家鄉父老說:俺已經打入美國主流社會了吧。是不是真得比開上自己的生意賣肉強,只有自己心裡知道。這兩年經濟不景氣了,找不到工作的博士碩士大有人在,在家裡呆着領救濟金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也不少。如果真的有肉賣,倒也不錯了。
再看國內,據說北大現在成了出國培訓班。也就是說,如果不在國內讀研究生,也要到國外讀。那意味着什麼?本科畢業文憑越來越不足以在國內混了,還得接着奮鬥。前一度也有學生退學仿效比爾蓋茨,提前退學經商的,搞什麼?軟件開發、賣軟件。如果說前幾年軟件開發還算是熱門行業的話,聽說現在的默認狀態是藍領了。實質上,賣軟件更接近於陸現在的生存狀態,記得前些年中關村周圍的小店鋪里也有不少學士碩士,也沒有人驚呼,北大畢業生居然賣軟件!知識產業和食糧產業畢竟不同,可是如今知識社會意味着人們越來越將視知識為食糧,也許很快賣軟件業和賣肉的就會比鄰而居呢。
3、 十幾年前的北大畢業生能上大學教書?
陸收到某些大學的邀請,說可以去那裡教書。可是看看現在大學對一般教師的要求,名牌大學沒有博士學位很難混上個講師,一般學校也大體上要有個碩士學位。那為什麼陸畢業十四年的本科生,且不論十幾年前本科生知識結構與現在大學教育的差異,畢業後未曾摸過書本的陸有可能在大學裡任什麼樣的職呢?團總支書記?
4、 進企業?
看看現在國內失業下崗的人吧,還不是因為企業不景氣?陸已經沒少吃這個虧,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掛名公司,掙那點兒錢還不夠喝西北風的。為什麼還要去?
而那些效益好的企業為什麼會要陸?是因為他是北大畢業生嗎?現在放着那麼多的待業大學生,哪個學歷不是硬梆梆的?沒有知識上的優勢還有年齡上的優勢呢。公司不會無緣無故地招聘的,媒體炒作罷了。炒熟了以後呢?放在一邊兒晾着。
5、 是什麼在作怪?
分析來分析去到底是什麼在跟陸過不去?別說什麼他在痛苦地干着自己不願意幹的事,表面上看陸唯一的人生遺憾是沒能做了學問,但是不能說他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實際上他是想找個正式的飯碗,至於對口不對口其實並不重要,所以電話來的越多他反而越煩惱了,因為他真的抱上了那虛無和虛榮的希望。而那恰恰是市場個人雙向選擇的問題,說來不一定比賣肉好到哪裡去。
6、 該怎麼辦?
不如趁着媒體炒作的這個機會,為自己苦心經營的品牌搞一下免費宣傳,走擴大再生產的道路,這也是市場營銷的一個很好案例,到時候說不準陸的創業史和麥當勞的發家史有的一拚呢。
7、 陸現在缺什麼?
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