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海外人才回流使印度成為技術創新熱土
送交者: _ABC_ 2004年06月27日16:09: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美國IT業腦力外援重返家鄉,開始本土創業生涯

  經營私募股本基金IndiaCo的Rahul Patwardhan說:“每個月,我都要收到多達7份商業計劃書,其中多數來自在美國的印度人,他們表示想回國創業。”IndiaCo基金位於孟買附近,而孟買正處於印度人才回流道路的交匯點。這個基金獲得了世界銀行和印度科學技術部的支持。

  他表示,“這些印度海歸帶着商業計劃而來,準備開發軟件、生物科技,以及納米科技領域的產品,而且他們想離自己的大家庭近些。這是個不錯的平衡方式。”

  政府重視IT產業

  印度技術工程師Raghi Iyengar的經歷是在美國的數千印度人發展歷程的寫照。他說:“我想幾年前你得呆在美國,因為那是技術創新之地。然而現在印度成了技術創新之地,所以我來到這裡。”

  早先10年,Iyengar在微處理器主導製造商英特爾(Intel)工作,隨後進了一家由印度投資的科技初創公司,但該公司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又有了新的美國雇主,並為他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了一家後台支持公司。他每月都在波士頓的家與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之間往返,以監督大樓建設管理軟件的開發情況。

  有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正拿自己在美國6位數的高薪來交換在印度的機遇。雖然海歸的人數可能不是很多,但趨勢正在出現。因為新政府仍期望把印度IT業的成功作為一個標誌,表明該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趨重要。

  希望在“家”工作

  其實,十多年來,身在美國的印度工程師兼高科技企業家就一直在返回印度。這些白手起家的IT大亨通常在印度涉足基於產品的初創企業,還有少許慈善事業。2000年後,由於美國高科技支出緊縮,歸國印度人的類型和數量都發生了變化。現年二十五六歲的程序員,曾在2000年前的IT服務業興盛期立足美國,但2000年後失了業,因而返回印度蕭條的科技就業市場。

  在高科技大亨和科技新手之間還有一類人。得益於印度蓬勃發展的IT服務業所提供的機會,有經驗的中層高科技專業人士成為了市場的新焦點。Adobe、英特爾和其它已在印度開展業務的高科技跨國公司,已成為印度專業人士歸國的重要渠道。這些人渴望調到印度去工作,但又不想變換公司。這些公司旗下有所謂的“印度研發中心”,那裡全是印度海歸人士,他們不願犧牲美國公司的工作環境,但又渴望獲得置身印度帶來的好處,比如能靠近他們的大家庭。

  海歸帶來新文化

  在歸國印度人為家鄉風險產業帶去的方案中,包括美國激進的風險資本市場中訓練出來的風險意識,及一套管理手段。Patwardhan表示。“這讓一代印度人體驗到一種新的做生意之道。”幾乎每個從美國歸來的印度人名下都有一家倒閉的初創企業。即使有些人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為大型技術公司工作,而且已隨雇主同赴印度,他們也都帶着有益的失敗教訓而來。

  益處其實還不止這些。這些海歸所創立的新生企業還培養出一種“協作而非競爭”的文化。這在美國科技公司很常見,但在印度則難得一見。印度等級森嚴,並且壓制觀點的自由表達。目前,歸國的印度技術專業人士正在微觀經濟層面播下這種商業手段的種子。Subrata Mitra曾在硅谷為IBM工作了近4年,他表示:“在印度創業只需硅谷創業資金的一小部分。”目前他正在印度興辦第三家初創公司。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北大是在瞎搞,會被他們搞死
2003: 素質教育DIY——給中國的家長們
2002: 從三件真事看中美比較
2002: 留美人士的心態